人们对光芒充满渴求。在白天,有灿烂的太阳光,我们可以在阳光下阅读、做作业;到了晚上还想继续读书应该怎么办?在古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早睡早起——因为没有灯光。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所有人工照明手段都需要火,需要点着一点什么东西。比如点燃干柴做的火把;比如点油灯;再比如点蜡烛。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
文章切入点很好。讲了很有意思的故事。普及了照明度,对当下孩子近视较多的问题有一定参考。其中关于照明度运算部分可以有改进。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科技协会
文章切入点新颖,从欧拉谈及古代照明,有趣也合理。文章中对于古代照明有着比较清晰地介绍,添加了计算照度的内容令文章更加准确,也会让读者更有“参与感”。
山东大学科普协会
整篇文章以与读者交流的形式,较为生动形象地从欧拉失明的故事讲到了古代的照明情况。 1.最大的优点在于看似行文有一些散,但却没有太多废话,而且语言的亲和力较强,如“大家会发现,烛光下的作业时间一点也不像电视里演的那么浪漫。”、“这时候你可能就要奇怪了,为什么他的工作会让他失明呢?”…… 2.有些引用可能有一些年代久远,如“GB 50034 - 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据我所知,目前至少有2013年的版本,建议进行更新。 3.当然文章在运算的部分也有一些简单粗暴,但瑕不掩瑜。
Powered by:青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