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物狗同居的日子》

椰果奶茶(下)

536
6331
0
先看评语
· 文章运用tips来总结本应该是一个亮点,但是tips的叙述上过于冗长,反而给文章带来了一些小小的缺憾,应当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不过形式上比较新颖,故事叙述上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开头感觉较为的混乱 · 《和生物狗同居的日子》介绍了两个科普小知识,一是在家温度计打坏了应该如何处理;二是怎么应对气道异物。作者都是先用感染力很强的小故事讲读者带入,第一个故事中,将温度计打碎的处理方式穿插在故事发展中,难免有些乱,如非认真把握细节的读者很抓住要点,所以在接下来的tips中进行的详细介绍作为补充。而第二个故事中,把详细的补充安排成了人物的对话,也是十分不错的安排。但是,本文在断上下两部分时,选择的位置不是很恰当,一般来说,要不就另起新的开头讲,要不就留个悬念,作者断的位置就显得有些无趣了。 · 简直无语了。本来是在故事中进行科普,可是为什么要在最后给出科普tips?是自己认为自己无法通过故事把科普说明白吗? · 文章主要讲了水银的回收以及急救的原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可谓本文的一大妙笔。但椰果奶茶与生物狗并无直接的联系。且TIP部分显得有些呆板。如果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表达可以更好。 · 本文以小说体讲述了急救常识和若干家庭医学常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科普价值。因为小说文种和考虑下一步扩展的原因,目前行文代入较慢,文字略显拖沓,希望下一步阶段作者能做更丰富的内容延伸,形成更强叙事节奏和故事张力。

一句话起到了摩西分海般的效果,沈梧可算是看到了事故现场: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子咳嗽着被一个大妈半扶着拍背,脸色嘴唇微微发紫,明显是缺氧的症状。旁边是一滩棕色的液体和倒着的纸杯吸管,想来就是那杯肇事奶茶了。

捡起杯子看了一眼,沈梧瞬间确定了到底孩子吸入了什么:奶茶里的椰果肉——难溶的小物件,还在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范围内。

“阿姨,您这样不行,我学过我来。”沈梧拍了拍扶着孩子还在拍背的大妈,尽量用和缓的语气对她说着话。

 “怎么不行?老办法那儿不行?人呛了不都是拍背顺气么?龙龙,龙龙没事儿了啊,一会儿就好了,好了啊……”老阿姨回头剜了沈梧一眼,继续拍着孩子的背哄着。

沈梧且急且无奈,天地良心,您孩子这什么情况您搞清楚没?这和咱们喝稀饭呛了一口不是一个概念好吧!呛一口咳嗽两下实际上就把米粒从气管喷出来了,之后顺顺气就是缓解一下咳嗽的症状了……您现在的情况是东西还在气管堵着呢好吧!顺什么气呢?!没看见孩子脸都憋紫了?您以为那是咳的不成?

吸入窒息盲目拍背可能拍对了让异物喷出来,也可能误使异物更深入气管深处给取出造成更大的麻烦,伸手更是掏不出来,可这话,这话让她怎么和一个急疯了的奶奶说?尤其她自己清楚她自己还不是学医的……

谈恋爱是先爱上的你就输了,抢被子是先睡着的你就赢了,讲道理是懂得多的你就说不清了……论天下不会拌嘴的,第一是袭人那是书上说的,第二是沈梧那是自己认了,其他人抢第三去吧。

腹诽是瞬间的,麻烦是眼前的,生命是可贵的,矛盾是不得不解决的……顶着人群的窃窃私语声,沈梧深呼吸,对人群前面一位孩子的家长开了口:“阿姨您帮忙劝劝,孩子不像是呛了一口,小脸紫的像是憋的,怕是奶茶的果粒吸进气管里了,这……”

带孩子的是他们小区一个上班族的年轻妈妈,本来也是每天下了班带孩子在小花园玩的,几个孩子家长之间都熟悉,万万没想到今天碰上这一出。龙龙什么情况她不清楚,但“吸进气管”几个字她听得一清二楚,想想自家孩子也是一般年纪天天拿着果冻吸,不由得吸了口凉气。

熟人开口好说话,加上都是小区的住户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两句话的功夫孩子已经到了沈梧手上。

不像沈梧自带“医生”光环,凌雨这会儿才好不容易挤进来,就见沈梧站在孩子背后,两手环过胸前,差不多肋骨下面那位置,然后快速往上挤压,一回没有效果,于是再来一次。

要成功啊,一定的。凌雨心中默默地想着,身边的嗡嗡声,很烦,真的。

第六次冲击的时候,孩子突然张嘴,一个小东西从嘴里喷出来,长喘了几口气,咳嗽也不像先前那么激烈了。

搞定。沈梧对自己说,松开环在孩子身前的手,随手把他推给一边的家长,孩子的奶奶瞬间扑上来,抱着孩子左看右看。

看着孩子呼吸恢复正常,脸色也慢慢缓过来,沈梧才彻底松了一口气,也没管那祖孙俩,向刚刚出言相助的女士点点头道了谢,连搭理一下各种表情的围观众的意思都没有,径直从人群中心往外穿。

“哎哎哎,就走了,不说两句?”凌雨在后边嚷嚷。

有什么可说的么……沈梧有点儿心累,傻丫头耶,你能看出来孩子可能是窒息到现在,全程六七分钟了,有人打过120么?说什么?有必要么?说了谁听?

“好姐姐,”凌雨见人不吭气,扔了脸皮不要卖萌:“你又不是随叫随到的,这小区又进不来车,谁知道有个什么情况的。哎呀,不知者无罪,生命诚可贵啊。”

……让一个傲娇做到这儿了,再不答应室友没法处了。

“说来话长,不能短说。”沈梧想了想加了一句。

“你说说看吧,没关系的。”刚刚帮忙说了两句的年轻妈妈递过来一瓶AD钙奶。“我的孩子和他差不多大,每天在这里玩。我想过,这样的饮料,我也给孩子买过,但真的没想到这么危险。我不想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却束手无策,来,小睿,跟姐姐打招呼,让姐姐教你,什么不要乱吃,来……”

一只软软的小手捉住了沈梧的手指,沈梧叹气。

“刚刚那个急救,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解决气道异物的。”

“打个比方吧……一个细管里卡了一个东西,现在你弹了这个管子一下,里面这个东西可能会出来,可能会更往里,或者不动。拍背,大概就是这么个原理,给一个震动,可能这个东西就被拍出来了,可能会更往里。而伸手掏只能把东西更往里怼,所以如果气管进了东西,这两个都不太靠谱。”不知从哪里摸出来一支中性笔,沈梧比划着,接着说。

“要分析海姆立克急救法,这个,你得先知道咱们的肺是怎么工作的。我们的肺不是靠它自己吸进呼出气体的,是靠膈肌运动完成呼吸的。”

“打个比方,吹耳球,都知道吧。捏它就往出排气体,严格来讲这个过程是捏扁,体积变小,里面的气压变大,气体向气压低的地方,就是外界流动。然后放开它,体积变大,里面的气压小了,外面的空气就被吸进来。”

“如果把呼吸系统当成这个吹耳球,肺就是球体,气管就是前面这个嘴,膈肌就是捏它还是放开它的手。呼气的时候,就是膈肌向上,胸腔的体积减小,气压变大,循环了一圈回到肺里的气体就被排出去了。”

“其实,就像这个吹耳球再怎么捏,里面也不可能一点气不剩一样,再怎么深呼吸,肺也不会完全排空,总有残余气体在里面。海姆立克急救法利用的就是这两点。”

“这样向上冲击的时候,其实就是人为迅速减小胸腔的体积,让肺里残留的气体形成一股快速的向外的气流,这个气流遇到阻塞气管的异物,就会形成一个推力,把异物推出去,气道就自然而然的打开了。”

“你看,具体的操作就像这样:从背后抱住需要急救那个人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大概肚脐稍上的位置;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让他低点头张开嘴,便于东西出来。”

“如果是3岁以下的孩子,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如果异物还没出来,可以把孩子翻过来,面对救护者,将手指并拢在孩子胸部下半段按压1—5次。随时观察孩子嘴里有没有东西出来,如果有东西,救护应该用手指将异物勾取出来,千万不要捅。以上所有动作都是在孩子的头低于胸的情况下完成的,因为要拍背五次,所以叫五次拍背法。但原理也是依靠肺部余气排出异物,和乱拍是有根本上区别的。”

“都是打开气道的方法嘛,所以这个原理不仅可以用在异物造成的窒息上,对溺水者的急救也很有用处。过去的做法是对溺水者进行控水,就是通过倒挂啊摇晃啊,让溺水的人把水控出来。可是实际上,如果把你倒吊起来吐水,哪怕你意识清醒,水也很可能呛进鼻子和气管里,何况溺水的人很可能没有自主意识了。”沈梧说到这里,眯了眯眼睛,语气变得急促起来,音调也拔了一个声调。

“呼吸道被异物阻塞,这种情况下做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不仅没有效果,还会让异物进一步堵塞气道,不仅是无用功还会加大后续救援的难度。像微信朋友圈里,年年夏天狂转的那个,倒背着溺水小孩奔跑控水的,你知道那个孩子最后抢救无效死掉了吗?不知道哪个缺德鬼还在宣传这种错误的办法,你们就信啊……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最后几句话,声音很低,莫名像是一声无力的呻吟。凌雨觉得,也许类似的事情,沈梧遇到很多次了吧……让明明不会轻视生命、那么努力伸出援手的人,都心累到不想说话了。

“失态了。”沈梧已经找回了平时懒得说话的高冷表情。“像花生米这种颗粒,或者果冻、奶茶果粒这类需要吸着吃的东西,小孩子还是远离比较好,很容易不小心吸入气管窒息的。”

回家的路没几步,沈梧发现,凌雨一直盯着自己偷窥。

这个用词迷之矛盾,但情况确实如此,盯得明目张胆,还一副“你不知道我在看”的样子。

傲娇晚期,没救了。沈梧腹诽了一句。

虽然生活习惯糟糕,性格别扭傲娇,各种常识缺少,缺点挑不剩挑……但还是很热心很善良的妹子嘛。

而且要说习惯、性格、常识、情调,自己也是缺点多多,还是个和室友处不来不得不搬出大学宿舍的家伙,半斤八两,谁嫌弃谁啊。

合租的日子还长,多多指教吧。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7-11-07 18:02

文章运用tips来总结本应该是一个亮点,但是tips的叙述上过于冗长,反而给文章带来了一些小小的缺憾,应当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不过形式上比较新颖,故事叙述上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开头感觉较为的混乱

匿名 2017-11-07 09:05

《和生物狗同居的日子》介绍了两个科普小知识,一是在家温度计打坏了应该如何处理;二是怎么应对气道异物。作者都是先用感染力很强的小故事讲读者带入,第一个故事中,将温度计打碎的处理方式穿插在故事发展中,难免有些乱,如非认真把握细节的读者很抓住要点,所以在接下来的tips中进行的详细介绍作为补充。而第二个故事中,把详细的补充安排成了人物的对话,也是十分不错的安排。但是,本文在断上下两部分时,选择的位置不是很恰当,一般来说,要不就另起新的开头讲,要不就留个悬念,作者断的位置就显得有些无趣了。

高爽 2017-11-06 13:13

简直无语了。本来是在故事中进行科普,可是为什么要在最后给出科普tips?是自己认为自己无法通过故事把科普说明白吗?

匿名 2017-11-04 17:42

文章主要讲了水银的回收以及急救的原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可谓本文的一大妙笔。但椰果奶茶与生物狗并无直接的联系。且TIP部分显得有些呆板。如果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表达可以更好。

匿名 2017-11-03 11:29

本文以小说体讲述了急救常识和若干家庭医学常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科普价值。因为小说文种和考虑下一步扩展的原因,目前行文代入较慢,文字略显拖沓,希望下一步阶段作者能做更丰富的内容延伸,形成更强叙事节奏和故事张力。

匿名 2017-10-28 22:25

科普并非只是将物理前沿科学或是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它还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精神的发掘。这篇文章以故事叙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生活中细微之处的科学,以小见大。此外,本文中tips的板块显得太过生硬,可以考虑精简后加入对话或者旁白。

匿名 2017-10-25 22:25

用小说来写医学和生活中的常识,形式非常少见,而作者在设计的场景中,将知识点融入的相当的娴熟,文字也颇为流畅。 稍有欠缺的地方在于,小小说的故事性仍然欠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颇为单薄。如果能扩展成一篇,医学小说的话,会颇有潜力。

目录(共2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