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宇宙》

宇宙简史

4
4159
1
先看评语
· 总体来讲文章的行文还是可以看得出作者对于宇宙问题的理解与思考的——这是一个讲述者必经的一环——作者下的功夫也可以在行文中体现出来,理论与知识的明晰转述与行文的流畅性就是其体现。 当然,本文还是有可进步的空间的:文章行文结构与详略选取依然需要着更多的推敲,宇宙是个大话题,掌控难度非常之高,建议作者将眼光更收束与“动态”;同时也希望作者在描述的同时也加入一些数字性的语言。 · 这不叫科普文章。这最多算是看完科普纪录片之后写的随笔,还是意识流的随笔。结构在哪里?情节在哪里? · 《动态宇宙》一文分为两章展开,第一章从大爆炸、始恒星、恒星与恒星群的形成、太阳系四个步骤介绍了宇宙简史,第二章首先谈到了什么是宇宙,接着又介绍了平行宇宙、梦中穿越平行宇宙、时间旅行这三个有趣的猜想。在第一章的叙述中用了很多括号对所提生涩内容加以解释,各种恰如其分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第二章有多处问句,激发联想,吸引读者。但是,整体行文过程中使用的标点符号过多且杂乱,另外,在第一章有些部分括号内容并不必须,过多提示下面章节会介绍类似的话反而打断了读者当前阅读进度下的思路。 · 这样较长篇幅且跨度很大的文章,对作者的天文和物理知识掌握有很高的要求。整篇文章看下来,行文还是比较流畅的,但简史部分中使用了过多的括号,其中一些可以加以删除。文章语言比较生动,镜中世界的例子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总体看还是一篇很棒的科普文。 · 本文是一篇关于宇宙产生、太阳系形成的科普短文。文章的构思较为巧妙,语言趣味性较强。文中多处使用了专业词汇,但不显得生涩难懂。文章虽然篇章较短,但尽力表现了作者需要传达的思想。建议文章能够缩小主题,将内容集中到表现动态二字上来,可能会形成一篇较为成功的短文,作者也不必使用如此多的括号内说明。

第一节 大爆炸

宇宙上,常常从大爆炸开始计入时间,在大爆炸之前,有些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哪,当然从大爆炸开始计入时间,说起大爆炸,首先要谈它的过程(当然,也是人们的想象,就像大爆炸一样)一个高能量的小点,高质量的小点,砰的一声,爆炸了(迅速膨胀,与爆炸类似。还有,其实声音是没有的,有也在宇宙之外)当然,值得一说的是,宇宙初始爆炸时,膨胀速度似乎大于光速。(我们取膨胀速度为λ)这意味着,在现在看来,光抵达不了宇宙的尽头(所以不要幻想加速越出宇宙,爱因斯坦告诉我们,任何物质不能加速至高出光速,所以宇宙最开始时,时间也就无从谈起了)。

继续,在快速膨胀过程后,能量(也可以想成虚拟粒子)聚集成了大量正夸克和反夸克,它们在胶子作用下(当然这好像还是虚拟粒子,只是大一级别),生成了中子和质子,当然还有反质子,反中子,但很快他们互相歼灭,重新成为能量(下一节,将会讲到,这是宇宙开始时的基本能量)但是由于正中子质子稍多存了下来(多么巧合,这构成了你我。),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反质子中子稍多哪,那就是反质子中子构成你我,当然,只要我们将反质子中子称为正质子中子,就行了,这只是名称问题,这微弱的多的部分恰好构成你我及世间万物,多么的巧合。

继续,在逐渐冷却后,质子中子逐渐吸引,在强相互作用的作用下,生成了原子,这时化学就加入进来了,当然仅仅是化学元素加入进来了,而且只有一种氢元素,还有稍稍一点锂元素和氦元素(在稍后几章将会讲到原因),很显然是不足以构成多样的物质的,所以宇宙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第二节 始恒星

在基本元素被创造出来后,常识会告诉我们,时间的流淌还会继续产生其他的元素,因为只有这几种原始元素是不足以构成我们现在的世界的(这很明显,化学更会告诉我们这些),所以要说一说其他元素的由来。

这涉及到两个学说,当然事实只会支持其中的一个,一个是原始创造说(至少我想这么叫),第二个是恒星熔炼说。当然,在上一节提到的事实上来看,第二个是对的,但在历史上这两个学说争论了好长时间,(这是一定的,最初这两个学说都只是猜测,直到对大爆炸遗留信息找到很多后才证实了孰对孰错)证实了恒星熔炼说,就要说一说这些恒星了。

最初的恒星产生,经研究证明,是万有引力存在的缘故,万有引力将无数的氢原子聚集在一起,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重力势能不会消失,最终将转化为其它能量,也就是这里的热能,而这热能聚集到一定地步,温度上升到非常高时,分子热运动已然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想象一下,仅仅稍微加热一下你的晚餐,扑鼻的香气就会溢出来,这是分子已经很快的热运动了,再想想一下原子弹的中心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氢原子发生了融合,并放出能量使得后续更多的氢原子融合生成了氦原子。在温度的继续升高下(温度会升高这点很容易证明,热聚合反应发电的基本原理,根据E=mc2易知在核反应中稍稍减少的那一点质量也会变成相当大的能量),氦原子发生聚变,生成碳原子等,最后生成铁原子沉积在恒星核处,温度的升高再也不能使铁原子聚合,核反应结束。但这依然不能说明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重元素的产生原因,所以进入下一节。

在这一节末,不得不说明一下,其实研究表明,如果最初宇宙质量分布均匀,万有引力就无法将最初的原子聚合在一起,恒星就无法生成了,当然这就涉及到了初始的能量了,现代理论表明能量存在会有可能聚合成物质,这会带来不均匀的质量分布,也就使得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了,世界一定会发展的。

第三节 恒星与恒星群的形成

上一节说到在始恒星当中氢元素在热核反应下生成了铁元素但是更高质量数的重元素生成不出来,很容易想到是缺少了某种条件,而为了达到这种条件生成其它元素,我们的始恒星们就需要献身了,在始恒星的归宿——一场因为热核反应再也无法抵抗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大爆炸中恰好满足了条件使得铁元素在爆炸瞬间发生了融合生成了更重的元素,比如金元素正是在这样的大爆炸中生成的,所以如果你有一些金制品,好好保留,这是始恒星的遗迹。

在始恒星爆炸后,整个恒星不复存在,包括外层未聚合的氢原子和内层的铁原子还有最后生成的重元素全都被炸开抛向宇宙空间,而这些正式构成太阳这样的二代恒星的基础,也是行星形成的基础,这正是在地球上能找到重元素的原因,因为地球就是始恒星的遗骸构成的。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曾经的始恒星数量,联想一下现在的资源之多,这是多少颗始恒星的贡献啊,曾经的天空中也许不是黑的,因为始恒星数量之多使得天空几乎成了一片火海。正是在无数的始恒星爆炸后,新的恒星开始生成,但是这些新恒星较始恒星来说要小得多(研究证明二代恒星其实寿命明显长于始恒星,下一章将会给出证明。),而且也黯淡得多,但这却无法影响它们的作用,没有他们中的一员太阳,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所以他们亦是一大功臣。

上面说到了二代恒星之多,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恒星群,这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必然结果,虽然现代研究揭示万有引力受到暗能量的挑战,但在小范围内,聚集是必然的。提到恒星群人们自然会想到银河系——我们所在的星系。而再大一些还有比如本地星群包括银河系还有仙女座大星系(梅西耶天体之一)等。恒星群的存在间接的又一次告诉我们了宇宙的辽阔,所以我们更应该先缩小一下范围,说一说太阳系。

第四节 太阳系

说太阳系当然要先说太阳,一颗绝对星等为4.83的恒星,当然随时间这个数会变化,可以想象,在太阳出现之前我们是不会有太阳的绝对星等的,所以这是一个变化的量。与所有二代恒星一样,太阳也是由始恒星的残余形成的,所以它不会因反应过于剧烈而很快消亡,这意味着太阳将有足够长的寿命来等待生命的形成。

正是因为有太阳这样的恒星,当然还有大自然巧妙结合的地球位置,使得生命得以形成,使得你我存在,当然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你我不是在地球上形成的,而是在另一个宇宙中的行星上形成的,那么当然我们会将那一个恒星称为太阳,而那个行星称为地球,这体现了一个新的概念,稍后会讲到。

生命是在一种巧妙地情形下被生成的,常识告诉我们生命产生在海洋中,想一想也可以看出,也许只有海洋有发生这么多种奇妙变化的条件,生成第一个拥有自我复制机能的生命体,正是从这第一个微生物最终发展出了人类,然后人类逐渐进化到了现在,当然具体进化过程留给生物学家讨论。

历史到这里结束了,因为现在称为“现在”。

从这节开始,我开始避免使用括号作注释,但怎么看括号才是最有意思的东西不是么?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7-11-08 23:36

总体来讲文章的行文还是可以看得出作者对于宇宙问题的理解与思考的——这是一个讲述者必经的一环——作者下的功夫也可以在行文中体现出来,理论与知识的明晰转述与行文的流畅性就是其体现。 当然,本文还是有可进步的空间的:文章行文结构与详略选取依然需要着更多的推敲,宇宙是个大话题,掌控难度非常之高,建议作者将眼光更收束与“动态”;同时也希望作者在描述的同时也加入一些数字性的语言。

匿名 2017-11-06 15:22

这不叫科普文章。这最多算是看完科普纪录片之后写的随笔,还是意识流的随笔。结构在哪里?情节在哪里?

匿名 2017-11-03 14:27

《动态宇宙》一文分为两章展开,第一章从大爆炸、始恒星、恒星与恒星群的形成、太阳系四个步骤介绍了宇宙简史,第二章首先谈到了什么是宇宙,接着又介绍了平行宇宙、梦中穿越平行宇宙、时间旅行这三个有趣的猜想。在第一章的叙述中用了很多括号对所提生涩内容加以解释,各种恰如其分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第二章有多处问句,激发联想,吸引读者。但是,整体行文过程中使用的标点符号过多且杂乱,另外,在第一章有些部分括号内容并不必须,过多提示下面章节会介绍类似的话反而打断了读者当前阅读进度下的思路。

匿名 2017-10-24 17:46

这样较长篇幅且跨度很大的文章,对作者的天文和物理知识掌握有很高的要求。整篇文章看下来,行文还是比较流畅的,但简史部分中使用了过多的括号,其中一些可以加以删除。文章语言比较生动,镜中世界的例子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总体看还是一篇很棒的科普文。

匿名 2017-10-20 18:01

本文是一篇关于宇宙产生、太阳系形成的科普短文。文章的构思较为巧妙,语言趣味性较强。文中多处使用了专业词汇,但不显得生涩难懂。文章虽然篇章较短,但尽力表现了作者需要传达的思想。建议文章能够缩小主题,将内容集中到表现动态二字上来,可能会形成一篇较为成功的短文,作者也不必使用如此多的括号内说明。

匿名 2017-09-29 23:46

本文以时间线索勾勒一幅宇宙产生、演化的图景,并用娓娓道来、与读者对谈式的语言阐明了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通过努力,解读了一个清晰的“宇宙观”,在这个观念下,因尺度原因,很多的基于生活的常识被颠覆。如我们所知,惟有常识被成功颠覆,我没才有可能成功地理解一个真实的宇宙,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作者的努力是成功的。作者的天文、宇宙知识扎实,引用、比喻信手拈来,且准确到位,例如:作者称“我们可以认知到的东西越多,那么宇宙的概念就越大”,这是一种很严谨、科学的认识事务的态度,作者以合适的笔触,向读者呈现了可读、易懂的科学。 当然,本文是动态宇宙的一个“断面”,任何尝试用如此短的篇幅科普一个完整宇宙的尝试,都注定是徒劳的。作者巧妙取舍,从史入手,到平行宇宙结束,两个话题阐释得相当清楚,难能可贵。行文收尾略显突兀,从上文埋下的引子看,显然尚未完结,期待作者以合适的方式续写。

匿名 2017-08-24 23:41

作者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描绘出宇宙最初的模样,揭示出一些基本概念。宇宙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作者很善于从细节出发,从细微入手,娓娓道来。在解释“平行宇宙”这一晦涩难懂的概念时,运用了日常中的“镜子”作比喻,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易读性,还更能引导公众理解其深刻的科学内涵。

目录(共2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