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创世纪》

盘古·伏魔

109
3177
1
先看评语
· 一篇骨骼惊奇的科幻小说,更多的是古代神话披上了一层科幻的外皮。看得出来作者在古代神话上有很丰富的阅读量与知识。但是在小说中大部分都是在叙述而不是在叙事,就好像落入了一般科幻小说大段铺设定的俗套。这使得本篇文章的故事性大打折扣,较困难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 前半部分引用太多现代科学概念,讲述逻辑,严重影响了情节发展和阅读感受。小说首先是讲故事,故事没有讲好,却花费太多笔墨来作一些阐述,这是得不偿失的。 · 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比较独立,每个章节都是用科幻手法去重塑中国古典神话故事,这是设定的新颖之处。尽管章节间相对独立,但小说的前后两部分叙述风格差异较大,不知是否由神话角色的神迹多寡导致?在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属于科幻小说的出彩部分,哪怕做出较大地改写,也是可以尝试的方向,不过该小说似乎是将既定的神话套路用科学语言进行了再阐释,略微有些遗憾。综合而言,作者想以剑走偏锋的设定和叙述策略出奇制胜,但是这样做也不无风险,买账的读者觉得新奇有趣,尚不能接受的读者会觉得不知所云。 · 完全用现代科学概念来重构上古神话,作者给自己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作为尝试来说很勇敢,可惜完成度不高。文学语言主要写感受和行为,小说前半部分用了过多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语言,作为小说来讲影响阅读兴趣,到人类诞生后才转为文学语言,导致上下半部分风格完全不同。

暴涨的多维时空,排开了广袤无垠的宇宙阵容,我的世界已经创建完毕。它还需要些许的微调,但总体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即使我放弃干涉,它也具备了自行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尽管它可能会很快走向终结,又或者会变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比如,它可能会是一个稀薄、贫乏、空空如也的宇宙;也可能会变得灼热、拥挤、酷烈难当。我不喜欢那样,我想要的、是个适度平静、和谐有序,同时又不缺少激情的世界。

为此,我需要精确调整一些东西,像是正反粒子的比例、基本力的作用方式和强度、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这些事情只有我能做,只有现在能做。毕竟,宇宙诞生后千分之一秒的时刻,只有我存在。

可是,我究竟是谁呢?我可以为自己取名为“盘古”或别的什么,我可以为自己所创造出的万物定名,可所谓的“名”到底是什么?客观物质的基本规律生成之后,更复杂的部分完全可以顺其自然,我的意志只要将“一加一等于二”的规律定下,整个初级数学系统便能由我的身体塑造出的宇宙自行完成,不再需要我的任何干预。虽然它是不完备的,必须得由我的意志作为开端,但只要开端,它就可以独立运行下去,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恰恰是我的宇宙与混沌的区别所在——我不必非得用手捏着,才能使其成形。

我的宇宙中,将不会只有死物的存在,它应当如同我模糊记忆中的故乡,孕育着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各种事物,其中的一部分事物,甚至会具有生命和像我一样的意识。我的意识相对于混沌而存在,未来生命的意识,则会相对于他们彼此、相对于宇宙、相对于我而存在。如同创世一样,我还必须创造出一套关于生命的主观意识的规则,不然我就永远只能是个孤独的神明。

对初生宇宙的精确调整完毕,我放开时间的流逝,暴涨以更加稳健的状态、更加迅猛地继续进行。

我对此还算满意,尽管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曾经的消沉白白耗费了我太多的能量,混沌场对我的同化导致我对新生宇宙的控制精度,只能达到有限的级别,我的宇宙注定会带有混沌的属性。这先天的属性,会使我的宇宙中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并且在经历有限的时间后陷入沉寂。不过,那有限的时间已足够漫长,应当足够再现出梦中的情境。我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客观世界不再需要我做什么,接下来,我得全力投入到主观意识世界的创建中去。最初的生命也许很快就会产生,届时我若没有制定出基本的意识规则,那么我就将不能与自己宇宙中诞生出的意识进行交流,就像我不对早期宇宙进行精确微调,我就不能预测自己宇宙的前景一样。作为创世者,也许我不太完美,但我不想让自己笨到,听不懂在自己身体里产生的意识在说什么。主观意识间的交流是必须要有的,就如客观上的力的传递一样,倘若缺少,便不再是我想要的世界了。

为了制定意识交流的基础规则,我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初创的宇宙内,连用作自我观察和监督的那双眼睛也不例外。量子态已充分坍缩,物质已成实体,我的眼睛不必再于宇宙之外统览全局,我也不再只是与混沌相对的伪意识,现在的我,是与客观世界相对的主观精神。

当我的眼睛刚刚被收回宇宙内的时候,它们并没有立即融化在极高温度的粒子汤中,而是保持着初始场的状态,许久才缓慢消解。我想象着如果从外部看来,这个阶段的宇宙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的躯体已经膨胀得圆滚滚,里面有两颗能量极高的初始场眼球,各自散发着强大的引力波,骨碌碌地互相围绕着旋转。假以时日,诞生于我宇宙内的生命,没准也能根据残存的原初引力波涟漪,还原出这副图案,它应当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宇宙内存在的第一个,也是最强的一个意识,我假装自己刚刚才诞生在这里。那么,我该怎样来认识这个我对其一无所知的世界呢?

我当然清楚地知道关于这里面和外面的一切知识,但那些即将初生的生命意识们,却不会知道。所以,我创建的主观规则,必须得适应他们的实际状况,否则他们会像我刚刚醒来时一样,面临极大的困扰和疑惑,那样不好。

那么,关于最普遍的认识活动的剧本的第一幕,我该如何设计呢?不如,一上来,就给他们展现一个极其丰富多变的大千世界吧。与我初时面对的单调乏味的灰色截然相反,但愿他们会喜欢。

可是,这样一来,他们会不会被搞晕呢?万一他们只迷醉于表面呈现出的千变万化,却忘了向深处去探寻事物的本质,甚至也不屑于交流彼此的思考与感受,我岂不是白忙活了?算了,顺其自然吧,总会有一些愿意探求和钻研的个体吧。

即便那样,精确复杂的数学规律对他们也会太过于艰深,我得另外设置一套相对简单、模糊,易于交流使用的逻辑语言系统。这套语言系统得足够直观,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还得具有足够的多样性,能符合无数个体或群体的使用习惯。具体的语言发明我不用管,随他们喜欢就好。但我必须得制订出这种自然语言的最底层法则,不然,到时候我和他们之间、他们和他们之间,将依然是谁也不明白谁在说些什么。

就像组成客观世界的是基本粒子一样,组成主观世界的,也应该有一些基本概念。我不用去强行规定那些概念,就像我并没有一颗颗地捏出那么多的基本粒子——那样太累了。生命意识应当是相互独立而且自由的,他们可以自行决定要用哪些基本概念去构建自己独特的语言,我只要像规定所有物质必须遵守一加一等于二的规则那样,规定出所有的概念都必须遵循的法则就好。

语言是为了交流,为了互相向对方描述自己所思、所感的事物,主观意识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应当能够对应一种语言表述中的事物,只有这样,意识之间的充分沟通才会成为可能。为了不让有意识的生命相互间永远无法达成真正的理解,概念和语言都必须服从统一的秩序和规律。

按说,全宇宙的事物都应该服从统一的秩序和规律,可主观意识的存在是相对的,它与绝对客观的物质毕竟有所区别,它依赖于物质,而又超越于物质。如我般,既寄宿于宇宙,又支配着宇宙。

不能拿数学公式去给主观意识立法,却又得找到一种通用的法则使数学能够在主观意识中有其概念。看来,我有必要把“一加一等于二”换个说法,重新编译,以作为自然的逻辑语言系统的基本法则。

该怎么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无奈,我还是先看看,该怎么保证相对独立的意识之间,总是可以建立起合适的沟通渠道吧。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算把自然语言的底层法则建立起来,也是白搭。

要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至少得能够先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这点不难,只要借助客观世界的力的传递,如感受外部客观事物一样地感受其他生命意识体的存在即可。不过,为了防止自己想得太简单,我似乎有必要亲自体验下,在这个宇宙里,主观对客观的感受,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体验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发觉,自己事实上根本感受不到这个宇宙,或者说感受不到全部的客观世界。我能感受到的,其实依然只有混沌,被我身体的力场分隔开的、无数极其细小的混沌。我的意志可以支配的,依旧只是自己的身体,客观世界的法则,也还是我自身的反应。混沌纯粹是被迫参与到了这种强力的互动当中而已。并且,我的意识也照旧是相对于混沌而存在的,没有了眼睛,我甚至都不能再看到自身的存在,我变成了实际上的虚无,混沌才是客观上唯一的实在。

震惊过后,我冷静了下来。宇宙已经创建,我本身是有还是无都不再重要,抽象的规则始终源自于我,那些混沌只能按照我规定的法则运行,时刻不停。只是,以后诞生的生命意识,恐怕要更加迷茫了,因为他们将像我一样,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实体。对他们来说,抽象的自然规律纯属无中生有,完全凭空产生,而最基础的客观实在,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遵守自然法则的混沌。

自然规律源自于我,我却不小心把自己变成了虚无。以后所有的生命意识,注定会和我一样,不能观察到自己的主观存在。但好在他们总还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还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存在,因为这世界里,毕竟还有实在,尽管那实在是被动的实在,是混沌的实在。

如果一个新生的意识足够聪明,那么他肯定不难发现,混沌的实在和清楚的规律是可以分别开的,二者并非同一。事物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总是可以辨别出某种惰性的实在,和另外的某种积极主动却从不显露身形的东西,它是无,可正是这无,令那惰性的有,成为了有形的事物。在这无中,蕴含着规律,潜藏着法则,拥有着超越性的力量。

把这无想象成某种极细的线索,就是它编织起了宇宙的宏大图景,它的律动就是我的意志,就是自然的规律,就是万事万物的法则。一切因它而起,随它而变,它就是炁,如推动万物运转的无形之风,如棋盘上的横纵规格,如串连起所有数字位点的坐标系。它可以理解,却不能碰触;可以体悟,却不能握住;可以想象,却不能观看;可以计算,却不能实测。它很玄,玄之又玄,连通无穷奥妙之门。

以气为媒介,生命意识将能够感受这个世界,认识自然规律,并且也能互相沟通交流。这符合我的意志。

分辨、区别,客观世界是如此以无作界,形成各种事物的,主观世界理应有相应的机制,来规定各种概念的定义原理。我想,我有办法了。

要确保主观概念和逻辑语言的秩序,使意识能够倾听对方的思想,并理解其所表达的涵义,首先要令每一概念都获得一个确切的定义。所有的定义都应该是同一种类型的命题,这类的命题必须能够清楚地表明,其所要定义的概念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就像一个基本粒子的边界,能够同时划分出该粒子所占据的区域和非其占据的区域。

是与非的和,将在主观世界里勾画出一个概念的完整形状。倘若一个命题,只能告诉意识此概念与哪些已知概念相同,却不能准确表述出它是否与另一些概念有所不同,那么意识对此命题给出的定义,将只能是一知半解。同理,倘若一个命题只能表述与此概念不同的一些概念,却不能更具体地说出它与哪些概念有共同点,则意识对此命题作出的定义也将很难理解。

“是”加“非”即主观世界里的“一加一”,是为一,非为另一,命题就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基本运算形式。假若其一为阴,另一为阳,则阴加阳可得太极。如此一来,不管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我能方便地将通用的认识原理,统一规定为“阴、阳、太极”的基本形式。

太极是阴阳之和,阴与阳互相对立,三者同质而不同一,共存而不共气。阴是非阳,阳是非阴,阴阳即是非,具备是非规定的命题,就相当于包容了阴阳的太极。唯太极式命题,方可定义概念,唯得到了定义的概念,方能赋以真名、用于交流沟通。

终于,从一到二,从二到三,阴阳太极,三者形成的基本原理,足以构建出主、客观世界里的万事万物。这一来,无论未来的生命意识会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名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都可以依据同样的原理来加以分析和理解,从而弄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了。

恍然回神,已是时光飞逝。诞生逾万载的宇宙,虽仍是一锅浓稠、高温的粒子汤,然激烈的乱流当中,某种自组织的有序结构正在生成。它们普遍形成于密度不同的物质团块之间,依靠质量和能量的势差,维持自身奇特的逆熵构造,并逐步进化,以适应倾刻万变的自然环境。

我当然知道,这些就是生命的萌芽,也是孕育未来高等智慧和清醒意识的种子。

我欣喜而又耐心地看着它们成长,这感觉竟使我杂乱无序的关于上个宇宙的记忆碎片中的极小一部分,自发地重组成了有意义的事件。我知道了,这感觉,就像学生看着即将完成的作业,就像老师看着将要毕业的同学,就像父母看着渐渐长大的孩子,就像农民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就像学者审视即将发表的论文,就像建筑工人仰望快要落成的大厦。

我非常肯定,通过对这宇宙的创建,我能够找到丢失于混沌世界中,关于我是谁的答案。混乱的记忆必将在宇宙的演变历程中得到梳理,相似的情感和事件,也都会在我的宇宙中重现。那关于故乡宇宙的一切,那丢失的一切,全部可以寻回。我会重新建立自己的故乡,重新定义自己的存在——我,此宇宙中唯一的创世精神:盘古。我的宇宙将与故乡同样精彩,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与故乡平行的无边世界!

就在我沉浸于自我陶醉当中的时候,有些事情似乎水太对劲。那些尚未具有意识的初级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居然出现了互相吞噬的现象。其中的部分类型,更是演变成了专门靠吞噬别的个体为生的生命形式。

它们的吞噬行为,让我想到了混沌场中无限聚合的现象,难道说微观尺度上的混沌存在,竟还能影响到生命的表现吗?一开始,我强行抹杀掉了有吞噬行为的个体,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的抹杀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吞噬。混沌不仅影响到了新生的生命,由于曾经的消沉,就连我的意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混沌势力的同化。

既然这宇宙中注定会出现生灵互相吞噬的情况,我也只好默认了。可是,我分明能感受得到,那些被吞噬的生命临死前的恐惧和痛苦。然而,我对此却完全无可奈何,即便我出力制止或抹杀,也只能引发吞噬者同样的恐惧和痛苦。

又一次,我体会到了初醒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惶惑不安。随着那些生命的逐渐进化,具有了清醒意识的他们,依然走不出吞噬和被吞噬的命运。甚至,恶意的行为方式愈发升级,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杀戮和奴役。

整个宇宙中,一时间充满了痛苦的哀嚎。这次,我没有了消沉的选项,只能默默地忍受着无处不在撕心裂肺的悲惨气息。我有意停止所有的事情,我有能力随时抹杀每个生命,但我克制着没有那样去做,因为我许诺过,他们的意识将是独立且自由的。哪怕世间被鲜血和灾难充斥,他们也会是独立且自由的;哪怕那许诺只有我自己知道。

直到有一天,我发觉,哀嚎的声音似乎渐渐远去,宇宙好像稍微安静了下来。细查看,只见一个身躯填满了全部十一个维度,以超对称椭球体形状膨胀得极度臃肿的生命体,正在恨恨地盯着我。

我知道他想要干什么。

在他的身体里,数千亿被吞噬、被禁锢的有意识的生命,绝望地挣扎在生死边缘,他以他们的生命、痛苦和恐惧为食。遭其吞噬的生命,不仅是作为食物,更是被作为奴隶和工具加以驱使,缓慢地被榨尽最后一点价值。不甘等死的生命,就在他的腹内开始了再一轮的杀戮、奴役和吞噬,执著地延续着自己的罪恶,以至于形成了层层嵌套的多重炼狱。

我发现自己犯了个巨大的错误,时空自由度设置得太大了,过多的时空维度使生命个体间差异太大,很难彼此制约。如果时空只有一个维度的自由度,那么一个生命体就算比另一生命体大两倍,他最多也就只能吞噬两个。可如果时空自由度增加到两个维度,边长为二的面积就能容纳四个边长为一的矩形体。目前盯着我的这个超级生命体,在每个维度上都要超过一般生命个体的几十上百倍,具有十一个维度的巨大体型,令他拥有能轻松吞噬整个宇宙所有生命的超大肚量。

现在,他就像个恶性肿瘤般生长在我的宇宙中,俨然是个新出现的小宇宙。我明白,他还远没有吃饱,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正激励他绞尽脑汁地思考,该怎样才能把我吃掉,从而合情合理地把整个宇宙都装进他的肚子里去。

巨大的体型带给了他强大的意志,强大到能弱化我对众多生命意识痛苦的感受;同时也赋予了他清醒的意识,清醒到可以跟我直接对话,还知道想吃掉我,就必须先说服我放弃自己对宇宙的支配地位。

他盯着我很久,发现我终于注意到他之后,他开始说话了——

“你是创世的神明,我是乱世的魔君,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我此刻就在这里,在你创建的宇宙里。你为什么要创建这个宇宙呢?你的目的达到了吗?”

面对他挑衅性的问话,我不打算给予回答。我创世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回自己的缘起,为此,有意识的生灵是必需的陪伴,但肯定不是像他这样欲壑难填的魔头。我也许是做错了什么,可道不同不相与谋,我没必要把自己的目的告诉他。

见我依旧冷酷如故,他又说道——

“看来,你不愿意跟我说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让我诞生于世?又为什么要令我承受如此的饥饿与匮乏?还有那些被我吞下肚子的生命,你可曾问过他们是否愿意成为饵食?你为什么要创建世界?为什么要像我一样,把无数生灵囚禁在自己的体内?然后,却还要高高在上地假装你与我不同?”

我的心意出现了动摇,这次得到重塑的记忆,名为“悲伤”。我并没有错得太多,在故乡的宇宙里,同样存在着悔恨与死亡。我创造的,只是形成生命的环境条件,他们的命运并不由我掌控,他们的悲剧不是由我造成,我也没有把他们囚禁在任何地方。魔意的贪得无厌非我初衷,混沌的影响超出了我的掌控,我只能与他们共同面对这一切,共同承担恶劣的后果。毋需辩解,我就是与他不同。

许是感受到我的动摇,他再次开口问道——

“也罢,你我相同还是不同,本就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你创造了这个世界,我诞生于这个世界,那么请问,这世界究竟应该属于谁呢?”

他的提问在我的心灵上掀起巨大的波澜,我的意识瞬间分裂成了三个部分,他们分别自称为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灵宝天尊。

元始天尊主张,立即抹除这个嚣张残酷、不可一世的魔化生命。毕竟这毫无疑问是属于我的世界。

道德天尊则主张只是剖开他的肚皮,解放那些被他压迫着的痛苦生命。说到底,这世界应该平等地属于每一个自由的生命。

灵宝天尊的主张,是重新修改宇宙的基本运行法则,令类似的事情永远不能再次发生。这世界,只能属于永恒的公理。

我发现,自己无法重新弥合这三个分裂的意识,当他们各自彻底独立之时,也将是我陷入长久沉睡之日。我确实感到心力交瘁,但在休息之前,我得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

我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以盘古的身份在自己的宇宙中开口说话——

“这里曾经是只属于我的世界,现在它是属于我们的世界,未来它会是属于公理的世界。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是单纯属于你的世界。”

调整时空运动的自由度,令物质只能在三个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延伸,我把宇宙的维度突然降低到三维。这样一来,自封魔君的他的肚子里,再也容纳不下那么多的生命,物理规律的改变也将使这一批次的生命全部化作云烟,连同他们痛苦悲惨的命运历程一道湮灭在历史洪流之中。

所有能量全部集中到剩余的三维空间,导致宇宙的平均温度急剧上升,经历了百万光阴之后,宇宙再次化作一锅热汤。调整后的宇宙,生命的诞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它获得稳定所需的时间更长、温度更低、物质密度也更稀薄。新的生命将会更加脆弱,个体寿命更短、体型差异更小,他们进化得会非常缓慢,这一切都将迫使他们不得不更加团结,互助求生。

不过,时空自由度的限制,或许会隔绝相距遥远的生命聚落间的沟通和交流,甚至使他们永远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这困难其实不是没法克服,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智慧和深入的研究。

我的意识分裂出的“三清”会负责监视和保护这世界的运行。他们各自有着特殊的意志和兴趣。元始天尊拥有创造与毁灭的力量,主司知识与斗争;道德天尊执掌约束和惩罚的力量,主司经验和权威;灵宝天尊手握秩序和混乱的力量,主司制度和规则。

关于我是谁,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不管最终结局如何,我都要为自己创造的世界负责。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就是怎样的,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我等待着,有智慧的生命能告诉我,宇宙是什么,我又是谁?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2 18:54

一篇骨骼惊奇的科幻小说,更多的是古代神话披上了一层科幻的外皮。看得出来作者在古代神话上有很丰富的阅读量与知识。但是在小说中大部分都是在叙述而不是在叙事,就好像落入了一般科幻小说大段铺设定的俗套。这使得本篇文章的故事性大打折扣,较困难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匿名 2018-01-29 11:28

前半部分引用太多现代科学概念,讲述逻辑,严重影响了情节发展和阅读感受。小说首先是讲故事,故事没有讲好,却花费太多笔墨来作一些阐述,这是得不偿失的。

匿名 2018-01-17 23:21

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比较独立,每个章节都是用科幻手法去重塑中国古典神话故事,这是设定的新颖之处。尽管章节间相对独立,但小说的前后两部分叙述风格差异较大,不知是否由神话角色的神迹多寡导致?在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我们希望看到属于科幻小说的出彩部分,哪怕做出较大地改写,也是可以尝试的方向,不过该小说似乎是将既定的神话套路用科学语言进行了再阐释,略微有些遗憾。综合而言,作者想以剑走偏锋的设定和叙述策略出奇制胜,但是这样做也不无风险,买账的读者觉得新奇有趣,尚不能接受的读者会觉得不知所云。

匿名 2018-01-12 08:10

完全用现代科学概念来重构上古神话,作者给自己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作为尝试来说很勇敢,可惜完成度不高。文学语言主要写感受和行为,小说前半部分用了过多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语言,作为小说来讲影响阅读兴趣,到人类诞生后才转为文学语言,导致上下半部分风格完全不同。

目录(共5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