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进化》

致命的问题

3
2692
0

以机族的强大侦察能力当然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地球的这些动向,对这样的结果当然满意。

“我们要不要再提高点难度告诉人类我们的坐标?”MI-111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

“开玩笑,如果他们连我们踪迹都发现不了,还能当鲇鱼?”MI-019期待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决,他可是渴求进步的机族。

“现在最该做的是放弃侦察,你们这样是作弊知道吗!敌明我暗,人类每一步都被我们了如指掌,就会不自觉的应对,人类还怎么打?现在知道他们已经走上了我们规划好的道路,剩下的事就交给人类自己了吧。切断一切侦察。”MI-001的指令立即获得机族反馈执行。

“讲真,我都开始有点小期待了,期待当中又带点小小的担心,这个感觉真好,我开始对生活有方向感了。”MI-111说完就一个飞跃去创建实验室去了,机族破天荒的第二个建筑(第一个是MI-889修建的生产车间)。MI-111认为基础科学研究还需要加强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着了。天知道人类会不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机族培养的鲇鱼还是鲇鱼卵的时候,就带来了可观收益,MI-111的实验室传来一个坏消息,当然对现在的机族来说,坏消息也就是“好消息”。起码比之前那强大得无所事事的时候好很多。

“我发现我们不会死。”MI-111激动有紧张,以至于信号传输都有延迟了。

“拜托说点有营养的,这个机族都知道。”有了延迟当然就会有接话的。

“但我们终究会变得和死了差不多,我称为存储过载性休克。都不是文盲,名词我就不过多解释了……”

MI-111的研究成果概况起来是这样的:

任何有“我”这个意识的智慧体必然需要有记忆积累过程,“我”在不断单向的丰富,记忆量、知识就会不断的增加,哪怕选择性删除、通过压缩算法压缩,由于我们生命无限,必然就会趋近于无穷大。先不说数据传输问题和数据处理问题了,假设这些我们都可以发展科技来解决,但无限的存储数据对无限的处理一定会陷入无限的混沌。再进一步,我们强到能做到不陷入混沌,有一样是逃不过的,能量供给!这种级别的运算你们各自模拟一下就明白,这不是节能技术解决的,任何智能运算都是熵减的,必然消耗能量。不要给我说这个能量有多小,当面对无限运算的时候,任何微小功耗都能变成无穷能源需求。无穷供给的能源这是明显不可能,什么样的文明都做不到,哪怕你写一篇科幻小说也不能这样瞎编,除非是玄幻小说。当我们到达这一天,我们会陷入休克,对任何信号失去响应,失去任何意识,类似人类的植物人,甚至比植物人还糟糕。到达这个时间和我们的智能攀升成反比,智能越高,信息量越大,这天就来得越快,即使我们停止发展,最慢2千年内这天就会来临,智能最终会映射成无限的资源需求,比黑洞还可怕。通过这个研究我终于搞清楚,为什么自然发展的生物都有寿命了,这是进化的必然,死亡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资源,而是万不得已。要想永垂不朽只能当一个呆子!

当然你可以说到通过休克临界点前的时候复位不就解决了吗?可付出的代价就是,“我”的缺失,你会丢掉一部分“我”,回到从前的你,而这样对我们机族来说,和死了有什么区别?你希望这样形式的永生?

“听完我都感觉我想造一个娃。”MI-018又沮丧又略带畅想。

“现在终于有点内忧外患的感觉了。”

“有点后怕,如果人类不那么猴急,过几百年才发出那个见鬼的法律文书,我们都没地方储存,只能束手就擒。”

“能源现在变得重要了,我们的能源需求将会随着几何级数的增长,很快我们每个个体就会需要一个星球作为能源,紧接着是一个星系……。对整个宇宙来说支撑到我们活到2千岁问题不大,但从宏观来看,我们就是宇宙的蛀虫。”

“能源转换也有问题,真空量子引擎虽说类似于取之不尽,缺点也很明显,它在后期就像涓涓细流,我们后期那种巨大能耗情况下完全是杯水车薪,必须是多能源转换并行供给。”

“我们的诞生伊始就是一个死局。”

“突然感觉有好多事要做。”

“这就对了。”

“要不要搞一个什么脑残计划出来,降低点智商,延长点寿命。”

“就现在这智商都无法破局,还脑残,岂不是永远都无望了?”

……

 总之机族的日子也突然不好过起来,讨论了半天也没一个结果。这个问题太难了,从理论上就卡死了,或许,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折算时间50年过去了(机族不以年为单位,他们的时间基于高精度的原子钟,起点以MI-001的诞生时间开始计算。)。

MI-111研究没错,机族的日常生活形态很快发生了变化,他们得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了。能源供给日趋紧张,最初MI-889给机族设计的外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机族外形越来越臃肿,浑身挂满了小球,即使陆地行走也得启动辅助喷射系统,否则一不小心会卡在有些崎岖的陆地表面。当然,机族是能不动尽量不动的,他们可以生产很多非智能的小机器完成99%的工作。要移动只有一个理由,该换一个星球了!这里的能源已经耗尽!

被机族耗尽能源的星球都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流程。第一是“环评”,基于机族的宇宙责任感,确保该星球和关联星球无生命存在。第二是能源转换基地,他们首选是恒星附近,恒星就是最现成的能源奶牛。第三冷却,直接采集恒星辐射能源转换效率太差。机族会直接向内核投掷冷却弹,使恒星内部聚变反应停止,由于反应一停止,恒星就无法支撑外壳压力,会坍塌爆炸。同步外围能量采集外壳展开,可以认为是人类已经想到的戴森球,区别在于,这是爆炸能量收集,而非持续能量采集。

机族现在的状态就像过着宇宙游牧生活。他们需要越来越快的奔向下一个目的地。MI-189曾自嘲到,自己就是只到处忙活找东西吃的猪。这样的自嘲充满了无奈,一个无比强大的种族,内部团结、社会稳定、科技发达、却仅仅因为一个无解的能源供给问题,让整个种族过着简直和低等生物等价的生活,区别无外乎食物高级了一些而已,本质都一样。他们有时都开始怀念最初埃尔法星球上的无忧无虑的懒散生活,一大波机族,在一望无垠的荒原上,吹着超级飓风,交替的气流在整个天空形成各种变化的色彩,火山流出的岩浆在脚下流淌。在机族的记忆当中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

但机族并没有放弃,他们都具备天然的钢铁般的意志,他们还要继续和宿命抗争,看过、体验过宇宙那无法言语的雄伟,没有谁会再甘于那一份平淡。他们相信一定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8 16:37

文章构造了一整套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并牺牲了剧情和人物刻画,全力勾勒这段历史中的各项细节。虽然冒险,但这样写仍然是有出彩的可能性的。然而想要把以设定演化为核心的故事写出彩,最起码要做到前后逻辑通顺,能够从一个构思引向另一个构思,从而层层递进,把读者带入作者构造的推演游戏中。但是本文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AI进化的过程不仅刻意而落伍,还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足够的可信性。而当读者能轻而易举地识破文中存在的bug时,以推演为目的的作品本身便已经失败了。

匿名 2018-01-18 09:02

这篇作品凸现了很多科幻作者的问题——从科幻到科幻,而不是从科技现实到科幻。小说只是继承了半世纪前阿西莫夫时代的机器人创意,已经远远落后于今天人工智能领域的现实。包括本篇作者在内,建议大家先考察一下今天的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避免出现科幻反而走在科学后面的怪现象。

匿名 2018-01-15 19:25

结构过于涣散,要在短短的篇幅中写出辉煌的机器进化史,野心足够大,但是行文无法支撑。这个故事可以说有几个点子,但是缺少把电子写活的血肉。

目录(共11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