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的生活日记》

姐姐是女孩子,为什么我是男孩子?

4
3095
1
先看评语
·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我是小贝,男,今年七岁,在红花小学读一年级。”

妈妈说,做自我介绍,要自信勇敢,吐字清晰,所以我应该还算过关吧。我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很爱我,在学校里,老师同学都玩的很开心,不过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能一直和妈妈在一起。但是放完这个暑假,妈妈就会让我去上学。实际上,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

我曾经问过妈妈这个问题,但是妈妈说,我现在太小,等长大了就明白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可以长大?妈妈是不是太忙了,所以每次我有问题,她都这么回答我?

对了,你发现了,我每天都有好多问题想问,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山人自有妙计,我常在书本或者网络上寻找答案,偶尔,我会寻求姐姐的帮助。姐姐最近刚大学毕业,这段时间在家里找工作,我们经常形影不离。

最近我在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男性和女性?为什么会有这个分别呢?这个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家很在意这个分别。比如说,我最好的朋友小倩,她上面有两个姐姐,她的妈妈还希望能生出一个儿子。难道说,孩子是男是女,由小倩的妈妈控制的?可是,如果她能控制,为什么又生不出她想要的儿子呢?我想不明白。

每当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周围的大人都说小倩的妈妈不争气,眼神里透露出嫌恶,而小倩的妈妈每每谈到这个话题,脸色都不太好,不自觉的避开这个话题或者离席。

我看着觉得有一点难受,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平等的吗?为什么周围的人,只因为小倩的妈妈没有儿子,就轻易的投出鄙视的目光?这样强烈的憎恨情绪,是不是太容易就产生了呢?

“小贝,好好吃饭啦,又在想什么?”姐姐用筷子敲敲我的碗,我忍不住问道,“姐姐,为什么小倩的妈妈不能生出儿子呢?”

姐姐有点惊讶看着我,想了想说“这个问题有答案,不过比较复杂,你愿意听吗?”

我赶紧回答,“愿意啊”

姐姐缓缓的说,“按照目前的科学理论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性别,也就是男孩女孩,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我忍不住打断道,“姐,什么是染色体?”

姐姐沉思了一会儿,说到:“我们眼睛的颜色和身高这些特征信息,放在我们体内的遗传物质中,遗传物质的载体就是染色体。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物质,在性染色体之中,不与性别相关的遗传物质,在常染色体中。这些遗传物质会从我们的爸爸妈妈传递到我们的身体里,染色体相当于是装载这些遗传物质的小火车,性别信息是小火车上的货物。”

“噢”,我惊讶的说到,“那是不是男孩女孩的小火车不一样?”

姐姐点头表示肯定。

我继续说,“那为什么,小倩的妈妈没有男孩小火车呢?”

姐姐说,“这个性别信息的小火车是需要组装的,也就是小倩的妈妈给一半小火车,小倩的爸爸给一半小火车,组装在一起,然后就能决定性别。小倩妈妈的小火车有一种类型A,小倩爸爸有两种小火车类型A和B。当A和B组装在一起,就是男孩。当A和A组装在一起,就是女孩,这是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这样,有的动物是当A和A组装在一起,是雄性,当A和B组装在一起,是雌性。”

“我明白了,小倩妈妈一直生女孩儿,是因为小倩爸爸给的是A类型的小火车,和小倩妈妈组装成了AA,我说的对不对,姐姐?”我仰着头问道。

“你可以这么理解!”姐姐笑着回答道。

我忍不住继续思考,所以生出来的孩子是男是女,不是由小倩的妈妈一个人决定的,而且说到底,反而是小倩爸爸的原因。我告诉姐姐,周围人不应该责怪小倩的妈妈,而且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性别而看不起他人。姐姐说我说的对,可是当我想告诉周围人小倩的妈妈并没有任何错的时候,姐姐却劝我不要这么做,因为周围人的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很难改变,而且小孩子的话,大人们可能不会在意或者听不懂。

看着我渴求的眼神,姐姐说她会来处理。过了些天,只见姐姐在电脑上写写画画些什么,突然有一天,有一位陌生的叔叔送了一个大箱子过来,我跟着拆开一看,是一张巨大的图画和一些支架,图画大约有门那么大,上面画的是一些卡通人,最上面的大字写着“男女性别决定图解”。被这丰富多彩的图画所吸引,我从头往下看着,大部分我都能看懂,和姐姐之前和我讲的类似。

Image title

正想着,姐姐把图画和架子拿出去,摆在家楼下,说这里人多,走过的人有兴趣可以看看。确实有不少人也因此受吸引,连小倩家人也过来了,姐姐看着人多,指着图画,开始讲解起来,“我们的体内有遗传物质,性别的信息装载在性染色体上,女性的性染色体类型组成是XX型,男性是XY型,我们的身体里还有生殖细胞,生殖细胞里有一半的遗传物质,女性的生殖细胞里有染色体X这一种,男性的生殖细胞里有染色体X和染色体Y两种。在产生下一代时,女性的生殖细胞和男性的生殖细胞进行随机的配对,如果女性的生殖细胞与男性中的Y染色体型生殖细胞相遇,那么会生出男孩。反之,如果是与男性中的X染色体型生殖细胞相遇,会生出女孩。”周围的人,表情各不一样,也问了姐姐很多问题,姐姐都耐心的一一解答了。

晚上人稀少,我帮着姐姐收拾东西回家的时候,我问姐姐,“这样做小倩的妈妈就不会受到不公平对待了吗?”姐姐说,“不知道,能够给周围人有些许思考,达到这种效果已经很好啦。人,不能太贪心哦。另外,男性有男性的特征,女性有女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维持不仅只依靠性染色体,还需要激素参与调节。小贝,你觉得男性有哪些身体特征呢?”

我想了想,对了,我就是个男孩子,我头发比较短,长的也比小倩高,那这就是男性的特点?于是我对姐姐说,“男性的身体特征就是,头发短,比较高,就像我一样。”姐姐听完,笑着说,“你根据个人的特征,去估计所有男性的方法,是属于归纳的一种,但是并不够全面。比如,你想想也有的男孩子喜欢留长头发,并不是所有的男孩子都是短头发,而且男孩子的短头发很大一部分是后期人为剪发产生的,并不是男性本身具有的特征。至于个子高,有的女孩子个子也比较高。男性和女性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他们的生殖系统不一样。生殖系统在我们身体的这里”说着,姐姐指了指我下面。姐姐接着说,“生殖系统是我们身体私密的部位,它能产生男性女性特有的生殖细胞。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触碰你的生殖系统,要好好保护它哦。从外观上,我们似乎比较难去区分男女。但随着男女的成熟,你会发现你比较容易能区分男性和女性,因为生殖系统还可以产生性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男性女性的外观特征就会慢慢形成。”

“姐姐,那什么是激素呢?”

“激素是我们身体里一类特殊的化学物质,能够对我们的生命活动起到重要作用。国外的科学家把激素命名为Hormone,中文音译过来是荷尔蒙,在电视上经常会说男女生在谈恋爱时,荷尔蒙飙升,哈哈,也有这么点意思在里面。最近有个很出名的化学家说,生命活动是一团化学分子的运动,也有他的道理。至于激素如何作用,还不是特别清楚。目前只知道激素就像细胞外的一个哨兵,在身体特定的部位产生,然后通过血液流到它要作用的部位,通知这个部位的细胞要做什么事情,然后细胞就会活动起来。这里面就涉及到细胞信号的传递,从细胞外的激素,传递到细胞内,细胞内再继续依次传递,里面涉及到很多化学物质,很复杂。如果一个人虽然是男性,有男性的生殖器官,但是如果他性激素不稳定或者较少,那么他的男性性状也比较难维持,会给这位男性带来烦恼。因此现在医院里,对于激素类缺乏的情况,会直接对患者注射外源的激素。但是每个人的激素的原本产生量是很有限的,怎样大量产生激素作为医疗用处呢?这也催生了基因工程相关的技术。激素的产生,是由专门的基因负责的,科学家人为的把负责产生激素的基因找出来,然后放在一个工具车质粒或者病毒里,然后导入到可以大量生产这些激素的生物钟,最后就能得到大量的激素了。”

我听得津津有味,想着,原来我们对世界了解这么多,也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真棒。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9 11:00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匿名 2018-01-24 16:58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匿名 2018-01-23 15:37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目录(共7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