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墨烯》

我们能做什么

3
3279
0
先看评语
·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看得出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是花了功夫的,譬如多处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日常形象的比较来解读新材料石墨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便于读者理解。但在后半部分的科普创作中,明显的粗糙了许多,科学性与趣味性减弱,照搬的痕迹多,也有多处笔误,如:皮肤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夜歌”器官;将石墨两面粘上“交代”;石墨烯“不想”网上的传得那样无所不能,等等。 · 作者在阅读、理解大量有关石墨烯文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用自己的逻辑体系和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石墨烯、石墨烯有什么用、如何制备石墨烯等有关方面内容,能让人饶有兴味地读下去并了解、掌握石墨烯方面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客观、冷静地介绍石墨烯的使用现状和前景,不盲目夸大,具有很强的科学精神。后面部分的内容还可以继续修改、精练。 · 与石墨烯有关的解读类科普文章已经很多,但看了这篇文章还是有收获,至少是把一些基本概念解释的比较清晰、通俗。此类文章因为还涉及到很多技术、产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兼顾科学性、可读性蛮难的。但此文大致做到了。当然总体感觉行文还是粗糙了一点,有多处笔误。另外虽然不可能回避技术、产业,但是在行文处理的分量上还可以更偏科学一点。 · 图文并茂的一篇科普文章,讲述了碳元素和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用途和前景。文章的前半部分可以看得出写的非常用心。然而后半部分略显乏力,摘抄段落较多,有凑字数的感觉,语言也显得不那么生动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石墨烯的发展也需要想象,这种想象不一定要来自专门从事石墨烯研究的人,因为他们的知识虽然足够专业,但他们的想象力也被固定的知识限制住了。因此,展开我们的想象,或许也能为科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比如我们可以想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我们平时会看到炒菜的锅烧久了后,下面会出现一层碳黑,那么石墨烯会不会也可以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制出来呢,把铁换成别的材料,控制好烧的时间,说不定真的可以。如果不行的话,那就让碳升华,然后在以块较冷的基体上凝华,也是有可能产出石墨烯的。

想象力虽然重要,但没有科学素养也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去探索,那也是前途渺茫。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前人花费毕生精力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丰富我们的认知,才能更好的参与科学探索。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前两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在这个网络极其发达的时代,信息泛滥也是一种灾难,因为信息太多导致我们难辨真假。特别是像网络上传的什么不能吃,什么吃了好,绝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有的是谣言,有的是炒作。于本文而言,想告诉大家的是,石墨烯不想网上传得那样无所不能,它也只是一种材料。虽然石墨烯的确有许多优异的性质,但还没有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石墨烯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迷信这个材料,只需保持期待。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3 18:38

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看得出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是花了功夫的,譬如多处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日常形象的比较来解读新材料石墨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便于读者理解。但在后半部分的科普创作中,明显的粗糙了许多,科学性与趣味性减弱,照搬的痕迹多,也有多处笔误,如:皮肤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夜歌”器官;将石墨两面粘上“交代”;石墨烯“不想”网上的传得那样无所不能,等等。

匿名 2018-01-31 00:01

作者在阅读、理解大量有关石墨烯文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用自己的逻辑体系和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石墨烯、石墨烯有什么用、如何制备石墨烯等有关方面内容,能让人饶有兴味地读下去并了解、掌握石墨烯方面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客观、冷静地介绍石墨烯的使用现状和前景,不盲目夸大,具有很强的科学精神。后面部分的内容还可以继续修改、精练。

匿名 2018-01-27 21:25

与石墨烯有关的解读类科普文章已经很多,但看了这篇文章还是有收获,至少是把一些基本概念解释的比较清晰、通俗。此类文章因为还涉及到很多技术、产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兼顾科学性、可读性蛮难的。但此文大致做到了。当然总体感觉行文还是粗糙了一点,有多处笔误。另外虽然不可能回避技术、产业,但是在行文处理的分量上还可以更偏科学一点。

匿名 2018-01-24 17:36

图文并茂的一篇科普文章,讲述了碳元素和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用途和前景。文章的前半部分可以看得出写的非常用心。然而后半部分略显乏力,摘抄段落较多,有凑字数的感觉,语言也显得不那么生动了。

目录(共10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