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
打架受外伤了的,要被吃掉;
打输了受了内伤的,要被吃掉;
吃的太多的,要被吃掉;
吃的太少的,要被吃掉;
得了抑郁症的,要被吃掉;
中暑了的,要被吃掉;
长得好看的,要被吃掉;
长得丑的,也要被吃掉……
……
竹鼠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竹鼠!你们是魔鬼吗?!
真香!
近日,在微博,Bilibili,以及众多视频网站上,两位在江西饲养竹鼠的“华农兄弟”靠着花式吃竹鼠而迅速蹿红。他们有一百种理由吃掉自己饲养的竹鼠!滑稽的解说配上“土味吃播”,花式演绎乡间烹饪的各种方法,成为了很多人的“快乐源泉”。一时间与之相关的“梗”和“表情包”也在社交网络上被频繁使用。众多网友们似乎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烤竹鼠、叫花鼠、闷竹鼠……的香味。看着华农兄弟大快朵颐的时候不禁垂涎三尺。
竹鼠这个话题现在这么火热,不如……就让我们来小小的科普一下竹鼠吧。
说道“鼠”,有些鼠,翻垃圾,偷粮食,钻下水,脏兮兮又传播疾病,人人见之喊打喊杀。有些鼠,毛茸茸,圆滚滚,可萌可爱,捧在手心里爱个不够。还有些鼠,两脚站立,穿着衣服,还会说人话……
而竹鼠,虽然长得憨态可掬,却没有逃过人类的屠刀……长得可爱并不是它的优势,惹眼又好吃的动物才能在祖国人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竹鼠和老鼠都占了一个“鼠”字,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吃鼠的人都太可怕了。
竹鼠,又被称为竹狸、竹鼬、竹根鼠、茅根鼠、芭茅鼠等,是属竹鼠科、竹鼠属的一种动物。因吃竹而得名。除了竹子以外,也会啃食木头、芒草、植物茎秆等。
竹鼠并非单一的物种,在动物学分类学上一般指哺乳纲啮齿目鼹形鼠科竹鼠亚科中的动物。中国分布的竹鼠一共有二属五种。其中小竹鼠属Cannomys的单属种小竹鼠C. badius在体型上接近小老鼠,与我们印象中的竹鼠差异较大,且数量较少,仅分布在中国云南的部分地区(小竹鼠在亚洲南部如泰国等地区的数量更多)。竹鼠属Rhizomys包括中华竹鼠R. sinensis、银星竹鼠R. pruinosus(又叫花白竹鼠)、大竹鼠R. sumatrensis(又称为红颊竹鼠)、暗褐竹鼠R. vestitus四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以广西与云贵一带最多。华农兄弟的视频里基本都是银星竹鼠。而视频中被人们称作“白太子”的白色竹鼠,则为白化的银星竹鼠。
竹鼠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老鼠算是同鼠不同命的啮齿目动物了。同样背着个鼠辈的名字,老鼠什么都能吃,什么环境都能生存。而竹鼠吃的都是竹根、竹笋或者地下根茎等“高级”食物,主要的生存环境都在南方条件优雅的竹林里。
竹鼠肉没有腥膻气味,肉质细腻鲜美。竹鼠肉和兔肉一样,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肉类。因为竹鼠肉中的营养相当丰富,还有“天上斑鸠,地下竹䶉”来夸赞竹鼠的美味和营养价值。
体型也是竹鼠被吃的原因之一。普通老鼠一般都只有几十克最多几百克,太轻太小,没什么吃头。竹鼠的平均体重却能达到2-4公斤,体长能达到35厘米左右,跟家兔的体型差不多大,自然也跟家兔一样难逃被吃的命运。一只竹鼠就能做成一盘菜,红烧、烧烤、炖汤,任君选择。
最早的中国人食用竹鼠,被发现于西安半坡遗址。在那里曾发现过大量竹鼠的骨头。这些竹鼠骨头大多是碎的,证明6000多年前,它们就被人吃过了。如今的西安已经没有竹鼠。所以这些骨骼还是古气候的证据,证明新石器时期,中国的气候比现在温暖。由于当时地球正处于温暖周期,竹林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南方,我国的北方地区也有大片竹林。这也使得竹鼠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有着更为广泛的分布。
而在周朝,就有了人们把竹鼠作为美食的文字记载,当时的竹鼠肉视叫做“璞肉”。竹鼠也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吃的东西,《公食大夫》中记载,能吃上竹鼠肉的得是三鼎以上的公卿大夫。
在先秦时期的遗址中,也常常能发掘出一些人们吃竹鼠的痕迹。
唐代《朝野金载》记载“岭南獠民,好为卿子鼠。”以吃为好的广东人民早早的就发现了竹鼠这种美味。
宋代的《太平御览》还把竹鼠称作“䶉,竹鼠也。”苏轼干脆就写过一首诗《竹䶉》:“野人献竹䶉,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罝网……”可见当时竹鼠多么易得,路边随便就抓到了,都用不着设网。元代杨奂有“花鸭夜方静,竹䶉秋更肥”句。地方志里也有很多,我就不举例了。总之在南方,竹鼠一直是相当常见的存在,也一直被当成食物。之后,竹鼠的记载史不绝书。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竹鼠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鸭肉。”《清史》载:“鼠脯,佳品也,炙为脯,以代客,筵中无此,不为敬礼。”人们吃竹鼠的风俗,也跟着竹鼠的脚步,从秦岭地区一直吃到岭南地区。
现在,中国的竹鼠已经全部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了,野生的不能吃,还好,乡间广泛存在着竹鼠养殖户。
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人工驯养繁殖竹鼠,于90年代初获得了人工养殖方面的成功,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了。目前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广西和江西,有多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竹鼠养殖基地。人工驯养的竹鼠中,多为中华竹鼠和银星竹鼠。
(肥宅们所向往的生活)
竹鼠皮毛也大有用处。竹鼠皮毛细软,光滑油润,底绒厚,色泽艳丽。皮板厚薄适中,便于靴制,毛基为灰色,易于染色,是制作裘衣、皮领、帽子的上等原料,尤其皮板是制上等皮革、鞋的好原料。
竹鼠的全身都有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表明,竹鼠肉能够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竹鼠毛在民间常用来治疗小儿疮积病、痘麻病等。竹鼠的内脏等下脚料可用来提取甘麻酸、胸腺肽、脑磷脂等生化药物;竹鼠尾中的线状白筋,能用作外科手术缝合线。如此看来,真的可以说“竹鼠一身都是宝。”
我国的竹鼠养殖基地,一般以中华竹鼠和银星竹鼠作为养殖品种进行大量养殖。
中华竹鼠体型肥圆,尾巴短小无毛。野生成体的体长在30~40厘米,体重1.5~2千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长到近3千克。它的头部又圆又大,嘴短而圆,上门齿特别粗大。第一对门齿为恒齿,出生时就有,不脱换,跟大部分的啮齿类一样,会随着生长不断长长,需要借助于啃食硬物不断磨损,才能保持上下门齿的正常咬合。如果门牙得不到摩擦,就会越长越长,直至刺伤齿龈,或是下牙顶穿上颚,导致无法进食而饿死。它的体色为灰黑色,随着年龄增长,背毛的颜色会慢慢变成棕黄色。它的四肢粗壮,爪锋利,擅长挖掘洞穴。前爪的五指灵活,可以用前肢对食物做出抓、抱、拿等动作。在人工养殖环境中能看到它们抱着甘蔗和竹子啃食,动作很有趣。
银星竹鼠也被称为花白竹鼠,外表与习性皆跟中华竹鼠相似,但体型要稍大一些,野生状态下成体体重为2千克左右,人工养殖状态下可以达到3~4千克。它的被毛基色为灰褐色,背毛具有许多带着白色的针毛伸出被毛之上,犹如毛被上蒙着一层白霜,在光线照射下白色毛针反光非常明显。要辨别是中华还是银星,看皮毛就可以了。
银星竹鼠体型大一些,是目前竹鼠食用市场上的主要种,人工养殖量占竹鼠人工养殖总量的七成左右。不过由于这两种竹鼠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混种养殖时,常有杂交的情况发生。甚至养殖户拿来做种鼠的个体,也可能是杂交后代。
竹鼠,真的会中暑哦。
竹鼠是夜行性动物,喜阴凉干燥的环境。野生竹鼠主要穴居于竹林及灌木从中,它们擅长挖洞,会挖掘一个复杂的洞穴供居住。洞穴会有数个洞口,内有主洞道、穴窝、取食洞和避难洞等,深浅、数量和复杂程度会依据地形的不同而异。主洞道距离地表30~80厘米,穴窝内会用干草竹叶等材料垫窝。它们很爱干净,不会在自己休息的穴窝内排泄,而是会去另一个专门用来排泄的附洞。
野生竹鼠以竹子、竹根、芒草杆、芦苇、以及其它的一些灌木根茎、植株的块根块茎为食,食性较广,耐粗食。白天一般都在睡觉,夜间出洞活动,觅食玩耍交配,从傍晚至凌晨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
竹鼠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可以从土壤中闻到食物的味道。但它们因为长期营洞穴生活,对视觉的依赖程度低,所以视力并不好,也不适应白天阳光的直射。它们比较胆小,一遇到风吹草动便会躲进洞穴里,但一旦无处可藏时,有可能会竖直身体发出呼呼的吹气声来示威。
竹鼠的寿命较短,在4~5年左右,成年竹鼠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它们的肛部上方来进行鉴定,如有凸起的一对蛋蛋,即为雄性。从出生到性成熟的时间在半年到一年间,母鼠的妊娠期为1个半月至两个月。刚出生的幼鼠体表无毛,紧闭双眼,满月后逐渐断奶开始学习自主觅食。
竹鼠耐寒怕热,缺乏汗腺又被毛浓密,使体表热量不易散发,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它耐受的环境温度为5~35℃,最适宜生长发育及交配繁殖的环境温度为18~28℃。当环境温度长时间高于35℃,它们就极易中暑并导致死亡。
人工饲养时,让它们打洞不现实。用很高的大瓷砖拼成深的养殖池,室内也搞得昏暗些,是常用的办法,可以让它们有在洞里的错觉。
(养殖池↑)
有的养殖经验说完全不给竹鼠水喝,只给它们砍一些多汁的草茎。竹鼠确实不怎么用喝水,拉出来的屎也特别干(所以打扫起来很容易,味也不大),但掌握好合适的量,喂点水还是有好处的。因为赶上天儿热的话,水没喝够真的会中暑。这一点中华竹鼠就不如银星竹鼠。在野外,如果这两种竹鼠分布地重叠,那么中华会待在高海拔,银星在低海拔。所以银星更耐热,更不容易中暑,人们更爱养它是有道理的。但再耐热也有限度,毕竟,竹鼠本住竹林下,还专爱在溪流附近安家,选址的喜好颇似隐士。一朝被关在瓷砖格子间,遇到闷热天实在就承受不起了。
华农兄弟的视频里讲了刚中暑的时候可以埋进湿润的凉沙里来救一下,把昏迷的竹鼠全身埋入湿沙子,只露口鼻,它就仿佛回到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凉爽洞穴中。这可能是一只养殖竹鼠最接近家的时刻。但如果中暑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时间长了就回天乏术了。中暑的症状华农兄弟也讲了,中暑的竹鼠精神沉郁,全身无力,常侧卧不动,触摸身体能感觉到体温升高明显,有灼热感。而对于回天乏术的竹鼠,他们的处理方式只有一个——进五脏庙。
除了又萌又好吃的竹鼠之外,华农兄弟淳朴的乡村生活也是他们视频吸引人的一个看点。与之同期的还有“野食小哥”,“李子柒”等人的作品,无不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好吃的食物,让人心旷神怡。
农夫,山泉,有点田。这样一个对于村民来说可能最最基础的东西,却成为了现如今许许多多城市中西装革履,穿梭在各个建筑中的白领们所神往的生活。人类毕竟是从林子里走出来的生物,对于家园和绿色,总有磁铁一般的吸引力。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曾经有段话在微博上疯转:
你写PPT时,
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
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
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
尼泊尔的背包客
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有一些在写字楼里
永远遇不见的人。
当我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脚下的步伐,掏出手机点开一个个充满着乡土气味的视频,看人们辛苦的劳作,看“村霸”的大快朵颐,看山林深处生机盎然的动物植物。总有些人用着我们所向往的方式,替我们活着。
无论人们低头敲击键盘,还是低头刷手机,我们都不忘记抬头看一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