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大舞台

0
1205
3

“药”事大舞台

作者: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高文桢

序言

药品的如何正确使用一直是让人十分头疼的问题,什么药物用什么送服?什么时间服药?服用这类药物时能同时服用另外的药物吗?服用特别药物时,饮食上需要什么特别注意吗?对此,本文系统地讲述药物常见服用问题。

第一章.送服药物选什么,Coffe orTea

有时为图方便或者小孩子不愿意喝白开水,可能采用各种饮品送服药物,矿泉水、茶水、牛奶、豆浆、果汁,或是含酒精的饮料,只要是能送服药物的可服液体就行。殊不知,这些饮料很可能影响药物吸收作用、分布起效、分解代谢等过程,特殊情况下可能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

 

用水服药是较常用的服药方式,但某些药物对水温也有特别的要求,如助消化药中的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生酶、酵母片等含酶或益生菌的药物,这些药物一定不能用热水送服,受热后会失去大部分的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一定要记住这五类药不要碰热水:

助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绝大多数的酶是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导致其失去活性。

维生素类,比如维生素C,其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

活疫苗类,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止咳糖浆类,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如果用热水服用,易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影响保护膜的疗效。

含活性菌类,如乳酶生、整肠生、妈咪爱、丽珠肠乐等药物,它们主要的药理成分是可用于防病治病的活性菌,遇热后活性菌会被破坏。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其能与药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鞣酸还与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结合,影响这些药物的抗菌活性,同时,这两类抗生素会增加茶叶中茶碱的毒性,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药品可与茶水中的鞣酸反应,如阿托品、抗结核药利福平、阿司匹林、催眠药。治疗贫血的药物(硫酸亚铁和枸橼酸铁铵等)、各种助消化药物(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酵母、乳酶生等)与茶水同服,均会导致疗效降低;心脏病人若选择茶水送服洋地黄药物,会使药物失效或引发中毒。

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中含有弱碱性的碳酸氢盐,其不仅能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当其与胃酸中和后,会提高胃肠道的PH值,从而减少弱酸性药物如巴比妥类的吸收,同时增加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的吸收。

可乐和咖啡

可乐和咖啡中含有咖啡因,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能拮抗镇静药的催眠作用,当服用镇静类药物时,选择可乐或咖啡送服,导致药物作用降低,与有胃肠道刺激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同服可能加重胃肠道刺激症状,导致胃肠道疼痛。

牛奶和酸奶

牛奶中含有较多蛋白质和钙,蛋白质可影响某些药物如左旋多巴的转运,而钙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如米诺环素、左甲状腺素钠等,除非一些明确说明可以用牛奶送服的药物,如胃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等,一般不建议用牛奶或者酸奶送服药物。

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不同的药物在酒精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症状。

安眠药+酒精=“致命组合” 大量饮酒时,体内乙醇急剧增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催眠和镇静的作用。而安眠药的作用也为抑制神经细胞兴奋,当两者共同应用时常常导致呼吸衰竭,甚至休克、死亡。

抗溃疡药物+酒精=“急性酒精中毒” 甲氰咪胍等抗溃疡药可促进酒精加速吸收,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出现神经错乱、定向力丧失等酒精中毒症状。

降血糖药物+酒精=“低血糖昏迷” 酒精也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当与降血糖药物同时服用时,可能导致血糖下降过快,让人出现低血糖昏迷。

降压药+酒精=“昏厥” 酒精有扩张血管等降压作用,同降压药共用时,若发生血压骤降,就容易发生体低血压甚至昏厥。

抗凝血类药物+酒精=“药效减弱” 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与肝脏相关酶类作用,受酒精影响而增强其抗凝血作用,导致药品作用时间减短,影响药效。

头孢菌素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酒精=“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是由于药物作用,酒精代谢生成的乙醛在体内大量聚集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临床表现包括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晕、恶心、呕吐、出汗,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

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酒后七天之内应用相关药物,应该向医生进行咨询,停药后七天内应禁酒,为安全起见,禁酒时长以14天为宜。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一般藿香正气水含有高达40%-50%的酒精,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时,也需要避免服用藿香正气水。

第二章.服药期间,饮食禁忌有吗?

服药期间免不了一日三餐、水果、饮料,然而,许多食品中含有某些特殊的成分可能与我们正在服用的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环节影响着药物的代谢和效应作用,反之,适当的饮食有助于药物的疗效。

服用抗过敏药物时,尽量少吃肉,也包括奶酪、肉制品等一切富含组氨酸的食物。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被代谢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过量组织胺蓄积于人体内,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服用钙片前后两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将菠菜先煮一下再食用。《本经逢原》中“凡蔬菜皆能疏利肠胃,而菠菱冷滑尤甚。”菠菱即指菠菜。因营养丰富,口感爽嫩,菠菜受到广泛的喜爱,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菠菜和钙片不能共同食用这一点。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体内后分解解离出的草酸根离子能够沉淀钙离子,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

服用维生素C前后两小时内不能吃虾,虾中含有的铜元素,可以氧化维生素C,使其失去药效。此外,虾中的五价砷易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此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西红柿,鲜枣,柑橘类水果等,与虾共用,也有一定可能性产生毒性,因此,建议在食用虾类制品的同时,尽量减少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

葡萄柚可与多种药物反应,其中最主要的为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葡萄柚与此类药物共用时,血液中药物浓度急剧升高,容易引起肌痛、肌炎及横纹肌溶解症,严重时导致急性肾衰。葡萄柚汁与多种药物均产生相互作用,或导致毒性作用,或降低药品疗效,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阿芬太尼、丁螺环酮、卡马西平、右美沙芬、地西泮、氟伏沙明;心血管药物,如胺碘酮、卡维地洛;激素及抗激素类药物;口服降糖药,如瑞格列奈、沙格列汀;抗肿瘤药物,如克里唑蒂尼、达沙替尼、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埃罗替尼、西罗莫司脂化物。

大多数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均可以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比如绿叶蔬菜(菠菜),花菜,甘蓝、胡萝卜、蛋黄、猪肝、绿茶等。此外,食物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可以导致,血浆中游离型的华法林浓度增加,疗效增强,容易发生华法林中毒。由于许多食物都可以影响华法林的药效,长期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病人,需要注意饮食结构。

碱性食物不与普萘洛尔共同食用,碱性食物,如胡萝卜,槟榔,菠菜,黄瓜。以及含有碳酸氢钠的食物,如苏打饼干,汽水,啤酒,碱面条等,均可使普萘洛尔(心得安)的胃肠吸收率降低,药效减弱,所以不宜同食。

第三章.过期药物一定不能吃

药品过期后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药品发挥不出原来的药效,最重要的是,过期药品质量不可控,可能产生各种不可预测的毒副作用,因此,过期药品一定不能吃。

 

过期药品的危害

药品贮存条件如果不规范,保存不当,导致药品吸潮、脱水、霉变,药品化学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一些作用不明的分解产物。服用后耽误疾病治疗, 并产生急(慢)性毒、副作用等,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比如,过期的中成药往往发生霉变,进而滋生细菌,而这些细菌有的在一百度的热水中也能存活。

过期药品可能造成变态反应与细菌耐药性。废弃抗菌素通过食物链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中毒现象,或使机体产生耐受性,或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比如青霉素阿莫西林,这类药物一旦过期会引发I型过敏反应,严重会导致休克。

研究发现,过期药品具有一定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一些废弃药物如:丙咪唑类抗蠕虫药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已发现,磺胺二甲嘧啶等磺胺类药物,连续给药情况下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有致肿瘤倾向。

废弃激素类药物,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功能,并有一定的致癌性,可表现为儿童早熟、肥胖儿。

什么样的才是过期药品?

药品的使用期限不是完全绝对的。药品有效期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验参考值,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药品能发挥其效果的最长时间。而实际生活中药品的有效期与其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季节等有关。如果实际的储存环境与规定的保存条件不同,则很可能出现药品提前或者延后失效的情况,与药品包装标注的保质期不吻合。

比如要求遮光保存的某药品的保质期是2018年10月30,但药品放置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在储存时没有满足这一条件,那这盒药很可能在2018年10月30日前就已经过期了。

正确的储存方式,是保证药品在其规定保质期中保持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绝大多数的药品要求常温保存,也就是说这类药物需要避免高温、20~30℃的温度较为适宜。另外,不同药品的保存也有不同要求,如果药品出现了以下现象,即使在有效期内,也不能再使用。

瓶装的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开封后必须把瓶盖旋紧,如果片剂和胶囊表面有斑点、变色、受潮膨胀、粘连或裂缝等现象;溶液剂有浑浊、生成沉淀、发臭、分层等现象均已变质,不能再使用。

颗粒剂多以顿服剂量分装,已拆开的小包装颗粒剂需尽快服用;未拆开小包装的颗粒剂如结块、发霉、发臭等现象不能再使用。

软膏在使用时应注意不要污染内容物,如有硬结、融化、变色及发臭等现象,不能再使用。

栓剂的外包装打开后,需冷处保存,避免受热融化或变干断裂;拆开内包装后,需立即使用,以免栓剂受污染。

 

过期药品如何处理

过期药品千万不可以丢到马桶或洗碗,洗脸的水槽,“1颗过期药污染=3节废旧电池污染,约污染一个人5年的用水量。”这些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即使是微量的药物也可能污染河川水域,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部分药品过期后容易分解、蒸发,散发有毒气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严重时还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

适当的做法是密封好,交至较近的药品回收点。若附近没有药品回收处理点,对于过期药品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对于家庭过期药品,应该像回收废旧电池一样,纳入专门的收集销毁系统;片剂、丸剂、胶囊剂型的药品,应先用纸包好,再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滴眼液、外用药水、口服液等液体制剂的药品,应在彼此不混杂的情况下,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软膏制剂药品,应将药膏从容器中挤出,收集在信封内,封好后丢弃;喷雾剂类药品应在户外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在避免接触明火的条件下,彻底排空;针剂、水剂类注射药品切勿擅自开启,应连同其完整外包装一起,投入密闭的纸筒内丢弃。

第四章.常见用药误区

剂量越大,疗效越好?任何药物涉及到剂量,就离不开毒副作用和药物效应,比如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若药量超过一定范围,不仅使疗效降低,在增加我们经济负担的同时,导致更大的毒副作用。

药品价格越高不等于疗效更好,药品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药品原材料和研发药物所用经费,原材料稀缺,采集艰难,或工序复杂,药价便高,反之则便宜。另外一般进口药价格都较高。此外,某些药品价格和疗效不成正比,例如:几分钱一片的硝酸甘油,是目前公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命良药”。

一些特殊功能的口服药品不能掰开服用,因为在分割时会破坏药剂的特殊结构,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发生毒副反应变化,造成中毒。例如:分割的肠溶制剂,肠溶衣破坏,失去了肠溶衣的保护作用,药物在胃中就释放出来;控释、缓释制剂作用温和,起效时间长,分割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引起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

多种药物混着用千万不可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体内不仅可以发生种种物理、化学性变化,而且可能因一种药物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酶系统的影响,改变其它药物在体内新陈代谢或转化的过程,从而发生相加、协同、拮抗等相互作用,服药期间,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一定要咨询医生。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10-24 23:30

作者提供了许多关于服药用药的干活,但内容过于枯燥没有重点,读者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信息,同时也无法产生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匿名 2018-10-18 09:27

本文普及了药物使用方方面面的知识,内容丰富。但篇幅稍显冗长,专业名词略多,相关知识不便读者记忆。

匿名 2018-10-15 19:27

本篇文章是一篇科学性比较强的科普文,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专业名词也比较多。虽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用,但是文字太多不简练,没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同时还需要注意排版。

赵文杰 2018-10-06 14:43

作者详细科普了日常服药的一些问题,比较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广而细致,能使读者汲取较全面的服药注意事项知识。美中不足的是,一专业名词太多,带给读者阅读负担,二建议这样的科普文章,在末尾适当做个小的总结,这样有利于读者抓住重点。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