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电神迷

220
2270
9
先看评语
· 设定比较老,故事未能出新,但能比较流畅地读下去。结尾可以试试再修改斟酌,提升冲击感和反差感。 · “目光传‘电’”的点子说老实话其实并不稀有,从各类文学作品中“从ta眼中读出……的感情”这种桥段之多,便可见一斑。作者在本故事中则将“目电”的灵感用于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则是一种不错的剑走偏锋之道。故事中的“我”通过目电传输窃取他人的才能,是自私和贪婪;女医生则扮演了劫富济贫般的侠客形象。总体来说故事中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故事本身也足够完整。如果能够摆脱篇幅所限,从更大的格局上展现“目电传输”的神奇,或许效果能够更好。 · 用目电来传输知识是一个很新颖的科幻点子,故事从小处展开,中规中矩一直到结局,较好的回应了读者对一篇完整故事的期待。在这两点上是做的很不错的。 但抛开目电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承载如此之大的信息洪流这种科学性问题不谈,文章本身在思想性上有更多的上升空间,比如:目电这种知识传递的体系会不会让人类逃不出经验主义的窠臼?父与子的传承关系会不会造成阶级固化?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在故事里面探讨。(当然可能是碍于篇幅无法展开) 女法医的故事可以更丰富一点,以此更好的塑造她的形象,解释她的动机。 · 目力是一个新颖有趣的设定,这让我想到了大刘乡村教师中外星文明的能力继承,文中主人公的能力的一步步揭露很引人入胜,女法医的身份同样吸引人,只是对她的动机交代不足,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生硬。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有着好点子的优秀作品。

“她还活着,队长!她还没死!”我突然神经兮兮的一声大喊,不仅吓了别人一跳,连我自己都被吓到了。

这话怎么能由我第一个喊出来呢?虽然,马上就将赶来的专业医生会证实我的说法,但我毕竟只是个处理交通事故的小警察而已。我凭借什么断定这个已经失去了心跳呼吸的人还活着?如果队长这么问,我该编出什么理由,来掩饰那个难以启齿的真实原因呢?

“她醒了!”好在,医生及时救醒了这位昏迷的女性,转移了大家的关注点

她渐渐睁开的眼睛里,散发出一道强烈的电光。我在与她四目相对的片刻,神思迷乱仿佛触电。这并不是我夸张的比喻尽管我们常用“眼睛放电”这种表达方式来赞叹一个人的魅力。

但实际上,“目电”也是客观存在的。人体并不只有表面摩擦会产生静电,在情绪发生变化时,体内的微量电解质也会自发地转化为静电流,顺着目光的方向释放而出。情绪波动越是剧烈,目电的强度也就越强。

“我终于见到你了,警官!”这姑娘激动得拥抱住我,竟然不是因为刚刚“起死回生”,而是……她的目电好像在不由自主地传递出信息编码。如果我没解读错,信息的内容是:警官,我为了吸引你过来,故意制造了这场所谓的“车祸”!

她自己既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目标居然是我?她就这样持续拥抱了我很久,我尽量回避着她的目光,生怕一不小心,目电就会传递给她“其实我刚才后悔死了”这种信息编码。

编码是伴随着目电共同产生的。就像你在紧张时会出汗、交上桃花运时脸会泛红、怒不可遏时会行为失控,人脑中的编码中枢与反射神经同理,直接关联着情感中枢,最能将你瞬间的思想状态,暴露给正面对视且正在进行身体接触的人。

我到底为什么要吵吵嚷嚷地告诉队长?假如我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她真的杀死,再扫描并取走她生前所掌握的所有知识、能力、经验——统称资质,又有谁会察觉到?这不正是我主动请求来处理这次事故的目的吗?

扫描所用的工具仍然是目电而我的获取对象,只能是已经真正死亡的人,否则就会失败。所以我才清楚地知道她是“假死”。

我现在可能满脸发烫,是自责还是羞涩?因为我听见在说“我能和你约会吗?”

莫非,我刚才的一念之差,换来的真是一场艳遇?这倒值得庆幸。只是……

  

“只是,你当时怎么就能确定,我会出现在事故现场呢?如果去的是别人怎么办?再说,一旦抢救晚了,你活不过来的话……”这些百思不解的问题,被我留到了约会地点——竟然是她家。

我小心翼翼地在房间里搜索着落脚之处,四面八方全是我最近几年处理过的交通事故的详细资料,文字、照片、影像……要是换了某著名歌星影星,这种疯狂粉丝不算罕见,可是我怎么也会有如此殊荣呢?

难道忘了我本就是医生我能让自身在表面上处于‘假死’状态,实际上头脑清醒,知道外面都在发生什么,随时都可以唤醒自己。而且,每当交通事故的遭遇者是某个领域的精英人才,你就一定会在现场,以便‘继承’他出类拔萃的资质,为你自己谋取利益。我说的没错吧,目电警官?”

“继承,继承……”我目瞪口呆地机械重复了几遍这个词语,好像自己煞费苦心地掩藏了很久的秘密,忽然就被她轻描淡写地揭穿了。

她的目光依然炽热,但已不再投射向我,散发目电的方向转移到了电脑正在播放的综艺节目上。我没法再读取她的目电中所包含的编码,只能从侧面看着她戴上一副眼镜,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位出场嘉宾——没错,正是我。

“你当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奇迹般地具备了当警察的所有资质的而在此之前,你甚至连一项考核都没达标过。于是,那个好奇的节目组请你去做客。你说是因为你的一个当警察的朋友意外殉职,临终前选定了你作为‘目电遗产继承人’。”

“我没说谎!”至少当时没有,“我确实有过这个朋友,他的家人赶到时已经太晚了,如果我不继承,他的资质就会白白地浪费掉。所以……”

“所以这就成了你夺走你朋友的资质的合理化解释。相比‘继承’的说法,可能‘夺走’更准确吧?因为你的目电跟别人不同

看来她甚至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其实我也是经过那次偶然的机遇才意识到,自己竟有如此特质

一般来说,“目电继承”只会发生在一个人的弥留之际。只有在他最急切、也最强烈地渴望着面前的人能够继承自己毕生所学时,脑中的编码中枢才会冲破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全速运转,将他所具备的渊博知识、出众能力、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压缩成信息编码,顺着目电传送而出。由他选定的继承人必须近距离地直视他的目光,同时触碰他的身体,来完成接收。

这像不像武侠小说里“传输武功”的场景?现在,相似的继承方式,正在普遍地应用于亲子、师生、挚友、或是其他互相信任的人之间。人们都说,这才是真正的“无形遗产”,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夺走。传送者只要中断了传送的意念,或是生命终止,接收者都不会成功接收。而如果在临终之人的面前,没有出现任何继承,这个过程就更无从实现,他的资质就只能随着生命一起永远消逝,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然而,偏偏我的目电是特殊的我能够从已经死亡的人身上,吸收他生前没来得及传送出去的目电遗产。

“是的,我并没赶上朋友生前的最后一刻。”我自知不可能再反驳眼前这位狡黠的女医生,“我抱着他大哭,除了伤心,为他的资质得不到任何人的继承而遗憾。就在这时,我眼睛里似乎窜入了什么细碎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静电流。第二天我惊讶地发现,我就像是被朋友的灵魂附体了一样。或许我本不该得到现在这个警察的职位,你要去告发我吗?

我嘴上这么问,心里却感觉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她真想告发我,在事故现场不是更好?队长明明就在那里,她根本不用谎称是我的粉丝、约我到她家来。

“可能是基因突变,让极少数人的目电具有了超乎寻常的吸收力。在这些人当中,又只有极少数才会发觉。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常接触死者的,除非是警察和医生而巧合的是,警察界恰恰有你、医生界又恰恰有我。

她边说边在电脑上敲了几下,不断切换着播放列表上的节目,都是我参加过的。而我还在回味着她所说的“巧合”。

“难道,你和我一样,也是具有特殊目电的人?”难怪,以她的年纪,你会相信她出神入化的医术是通过正常学习的途径得来的?

“我特殊方面比你更多。我连对视都不用,只要触碰身体,就能提取对方的目电信息编码。我在拥抱你时的提取结果如下因为初次尝到甜头,之后你开始变本加厉,专门寻找车祸死亡的人作为吸收对象。车祸是突发事件,他们的亲友往往很难及时赶到,这就给了你许多机会。你处理过一个演员的事故,然后你就变得能歌善舞;你又处理过一个证券分析师的事故,然后你买的证券就总能收益颇丰……今天你又准备处理我的事故,然后转行成为法医,就不用再辛辛苦苦地在车祸现场跑来跑去了,是吧?现在我只想告诉你,你的这些资质,对我来说多么有用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她终于重新转过身来面对着我,隔着镜片的双眼仍然咄咄逼人。那副眼镜似乎起到增强的作用就算没有身体接触,我也感觉到了,她的目电电力正在加倍、嘶嘶作响。不用,她肯定还吸收过物理学家的资质

“你……是想杀我吗?”毫无疑问,假如我在她面前变成一具死尸,我的所有资质又都将被她所吸收。然后她也会模仿我的说辞谎称是出于职业之便,得到过患者们的临终遗赠。但是,“你杀得了我么?我会让你得逞么?”

  

“叔叔……”这是从哪传来的、微弱而熟悉的喊声?里屋?

我冲过去用力推开门,果然是我的“小侄儿”——警察朋友家的孩子。他也梦想着将来成为像父亲一样光荣的警察,我却抢夺了本应由他继承的资质。我到今天仍不敢面对他他会怎么看我?这不是眼下最要紧的。

细看孩子的身体,竟被固定在一台奇怪的机器上,所以他只能远远地喊我、挣扎着向前伸手。旁边还有几个年龄大小不一的、我不认识的孩子,也都被紧紧地束缚着。

“女魔鬼,你居然还绑架了这么多人质!快放开他们!”

她无动于衷地按下眼镜上的一个按钮,眼镜扩展成了面罩。同时,里屋的门自动关了起来,比刚才更加隔音遮断了孩子们正要说的话、以及尝试向我传递目电信息的机会。

“咱们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贪小便宜、唯利是图的本能,但同时,又不会完全失去道德底线,在发现事态严重时,也会重新唤起良知。就像你曾有过要偷偷杀我的念头,但实际上并没这么做。同样,我也有过要挟持人质威胁你、甚至杀你的念头,而我也放弃了。”

她的演讲很精彩,可我没心思听。“那你想怎么样?你要对那些孩子做什么?”

“不怎么样,做个实验而已。他们都是那些车祸死者的家属,我想把他们本应继承的目电遗产都还给他们,又不伤害你的性命。现在实验对象只差你了。我只要你‘假死’几个小时就行,你必须相信我!”

“鬼才相信,你会这么好心?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谁不会说?”

“只有心胸狭隘、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的白痴才会不信!”

你说谁呢你?我干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就连火冒三丈的力气都好像突然被抽空了。我终于后知后觉,房间里有种气体正在持续变浓她戴面罩的时机恰到好处

我在失去意识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放心,我关上里屋的门,只是为了保护那些孩子不这种气体的影响罢了。

  

“本台报道:继‘目电警官’之后,本市又出现了一位‘目电女医生’。她发明的新仪器,能普通人的目电也具有吸收力,再配合增强眼镜,可以从一个处于深度昏睡状态的人身上吸收资质,而不再需要这个人死亡。她的实验结果很理想。

在早间新闻的播报声中睡醒,这简直像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早上,如果不是被汹涌而来的记者扰乱了平静。我真的安然无恙

“目电警官,听说您为了协助这次实验,从几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了。您帮助那些孩子保存了大量的目电遗产,只为等到今天物归原主。现在实验成功了,能谈谈您的感想吗?

我?主动协助实验?那个尖酸刻薄、凶神恶煞的“女魔鬼”真是对记者这么说的?而且她也真的做到了,将目电吸收力应用到了更合适的方向,通往能够让更多人受益的目的地。

“她是天使。”我对着镜头说了这四个字。聚光灯下的她,不仅自己是一位善良的白衣天使,更将其他人也同样设想并描述得像天使一样。

“叔叔,谢谢你!”小侄儿灵敏的身影从人群中钻出来,“我能更快地当上警察了!

他的目光仍然充满敬意,小手伸进我的手掌中,我知道自己他心目中的形象仍然高大。昨天被那道门隔断的目电信息编码,从他眼中再次传递过来:那位阿姨真不是坏人,只是她的仪器还需要改进,现在只能把我们固定在上面才能有效果

没错,是我主观偏执了。我确实是个心胸狭隘、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的白痴,所以才会把别人想得那么坏。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摆在面前:今后我又该怎么办呢?自己现在反而一无所长了,警察的重大职责,我是绝不可能继续胜任下去的。

“或许你才应该是真正的物理学家。”女医生说着,打开播放器,视频画面正是她刚才进行实验的场景,“我曾吸收过一位单身老教授的资质,他原本希望由一名学生来继承,就是你。可惜你没能及时赶来看望他。这是你平生最大的遗憾,所以你才无比渴望在其它方面补偿回来。

“谢谢你纠正了我的补偿方式,更谢谢你也帮我保存了这份资质。”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换我被固定在仪器上,而女医生又让她自己陷入了深度昏睡如同我初见她时那样。

多亏这仪器暂时还没改进过,它能压住我身上的一股冲动:一定要等到实验完成之后,再去亲吻她!

我只要按照视频上的步骤,学着刚才那些孩子依次戴上增强眼镜扫描我的样子,重复一遍相同的实验,取回我的物理资质即可。不过,好像还是哪里不太对。我原有的目电吸收力,现在居然也消失了!十有八九是哪个粗心或顽皮的孩子,无意或有意地,连我的这项资质也取走了,然后直接回了家!

“咱们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这话怎么听着耳熟?当一个女医生非常善于演讲,视频里都会录下她的言论,结尾又加上了我没听过的一段,“在严重的事态解除后,人们贪小便宜、唯利是图的本能,又难免会死灰复燃。‘目电吸收力’从今往后将不再是秘密,恐怕会有人企图利用它来违法犯罪,希望公安部门提前做好防范。”

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同时,她慧黠的表情仿佛也在数落我:“自作自受!谁叫你吸收那么多人的资质?一天之内全都还回去,连我也分不清究竟是哪个孩子‘顺手牵羊’了你知道我要想把他们聚集到一起费多大的劲么?

但愿他能自己主动将这份不属于他的资质退回来,至少没产生别的歪念头。可能,公安部门接到的下一个电话,正是来自于他。也可能,下一个报案,将是“特殊目电人抢夺资质行凶事件”。

咱们都希望,前者来得越早越好、后者来得越晚越好。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周敬之 2018-10-25 12:27

设定比较老,故事未能出新,但能比较流畅地读下去。结尾可以试试再修改斟酌,提升冲击感和反差感。

巨星海 2018-08-03 15:30

“目光传‘电’”的点子说老实话其实并不稀有,从各类文学作品中“从ta眼中读出……的感情”这种桥段之多,便可见一斑。作者在本故事中则将“目电”的灵感用于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则是一种不错的剑走偏锋之道。故事中的“我”通过目电传输窃取他人的才能,是自私和贪婪;女医生则扮演了劫富济贫般的侠客形象。总体来说故事中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故事本身也足够完整。如果能够摆脱篇幅所限,从更大的格局上展现“目电传输”的神奇,或许效果能够更好。

黄颖璐 2018-07-16 13:30

用目电来传输知识是一个很新颖的科幻点子,故事从小处展开,中规中矩一直到结局,较好的回应了读者对一篇完整故事的期待。在这两点上是做的很不错的。 但抛开目电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承载如此之大的信息洪流这种科学性问题不谈,文章本身在思想性上有更多的上升空间,比如:目电这种知识传递的体系会不会让人类逃不出经验主义的窠臼?父与子的传承关系会不会造成阶级固化?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在故事里面探讨。(当然可能是碍于篇幅无法展开) 女法医的故事可以更丰富一点,以此更好的塑造她的形象,解释她的动机。

匿名 2018-07-12 17:54

目力是一个新颖有趣的设定,这让我想到了大刘乡村教师中外星文明的能力继承,文中主人公的能力的一步步揭露很引人入胜,女法医的身份同样吸引人,只是对她的动机交代不足,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些生硬。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有着好点子的优秀作品。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