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银杏树

77
1397
1

                                                                          家门口的银杏树

我家住在上海市虹口区,从家里楼道口出来,就是一个小池塘,池塘周围有十几棵银杏树,不知从哪天起,我开始对这些银杏树产生了兴趣。我确定了一棵长在池塘旁的银杏树,打算按季节定期观察,看看它的变化。

春天,银杏树似乎一直在沉睡,整个树干、树枝都是灰色的,如果非要找出一点不同的话,那么从雨水节气开始,树干开始润泽起来了,泛出了那么一小点绿意。

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清明到来了,仿佛一夜之间,银杏树枝的每个小短枝上萌发出了几把浅绿色的“小扇子”,长度大约在5-6毫米的样子,整棵树远远望去就像是被一层绿烟笼罩着,真有点“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就像是铁扇公主藏在口中的小扇子一样,扇形的小叶片见风就长,在清明之后的一周左右时间,小叶片连上叶柄就可以长到5-6厘米了。谷雨时节雨水渐多,给银杏树更多的滋润,叶片更多更绿了。

银杏的扇形叶片以其优雅的形态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德国诗人歌德曾以银杏叶为题材作诗,诗中写到“这样叶子的树从东方移植在我的花园里,叶子的奥义让人品尝,它给知情者以启示。它可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在自身内分为两个?它可是两个合在一起,人们把它看成一个?……”歌德把银杏叶夹在诗中送给他当时的女友,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玛丽安妮。我国文学家郭沫若也非常喜爱银杏,他在自家花园中栽种银杏树,还称银杏为“妈妈树”。银杏又称公孙树,是形容银杏从种子到成年树木需要漫长的时间,现在种下一棵银杏树,要到孙子辈才能结果。宝格丽公司2019年新款珠宝中就有一款项链以银杏叶为设计原型,他们还经常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设计过蛇形、蜥蜴形的珠宝。

 从曹福亮先生的书中,我获得了一些资料。他写道,生长在山东郯城的古银杏树植于东汉永兴年间(约公元153年),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深秋时节,这棵老银杏树会在某一天的某一个小时内,落尽身上金黄色的叶片,只留下枝叉伸向天空。这大概就是植物经济学,在秋冬季缺少水分的季节里,银杏要舍弃叶子以确保树干能够活下去。叶子好比是为大树干活的工人,由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养分提供给树木使用,而被人类非常看重的氧气其实只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罢了,光合作用真正的作用是生成蛋白质以及生命所需的多种化合物,水分通过叶子蒸发到空气中,由此产生的压力使树根将土壤中的水分吸上来,这样整棵树就好像是一个联动的吸水机器。如果你触摸银杏的叶片,会感到它是滑溜溜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它埋在叶片中与众不同的扇形叶脉带给你的凹凸感。植物界许多植物的叶脉都是层级制的,即较大的叶脉会供水给同一层级中的较小叶脉,再由小叶脉供水给更小的叶脉,由此形成供水网络。而银杏的叶脉层级结构并不明显,所有的叶脉都汇入从叶柄进入叶基的两条细长叶脉中,从而让银杏叶片的供水非常均衡。据说银杏叶是堆肥中最难腐烂的叶子,这可能是由于它叶片外部的角质层较厚,叶脉之间有着粘着树脂的缘故。银杏叶的这个特性也使得它的叶片化石非常完美。现英格兰东北地区在1.5亿年前处于古老海岸线的位置,在那里发现的古银杏叶化石表明,古代的银杏叶片和现在的银杏叶片相比,除了叶片深度开裂之外,差别并不大,这也说明银杏是一种很“懒”的植物,在几亿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进化。

立夏时节,银杏树每个短枝上的叶片簇在一起,不大不小,煞是有趣。树上长出了许多像小丫头两个盘发髻一样的东西,这是银杏树的胚芽,是雌银杏的生殖器官,银杏树分为雌雄两性,雄树上有雄球花,会释放出花粉粒。而我定期观察的这棵是雌银杏树。银杏树的雌树长的慢,会结果。雄树长的快,可以当作木材。银杏木作为木材雕刻起来很顺畅,就像用刻刀在黄油上写字。银杏雄树在春天长出雄球花,一年中会有几天时间释放花粉粒,雌树种柄末端的两个胚芽像两个盘发髻,在繁殖季节,每个胚芽的顶端会分泌出一个含粘性液体的液滴,即传粉滴,用来粘住被风带来的花粉粒。传粉滴每天都会不断地吸收并复原,直至花粉粒进入胚珠内部。

日本科学家平濑作五郎于1896年首次观察到银杏的游动精子,它们像纤毛虫一样运动,这种情况出现在蕨类植物中不足为奇,但出现在种子植物中就显得很重要了,这一发现缩小了现存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之间的进化鸿沟。

小满,银杏种子已经有1厘米左右,整棵树更加丰满翠绿。随着夏天的到来,银杏树叶已经多到可以在树下乘凉了,一串一串的银杏种子外皮显现出浅绿色,没在叶片中,更像是一串串未成熟的葡萄。之后叶片更加挺拔而繁密,种子渐渐呈现出深绿色,比之前圆润了。大暑来临,地面平均日最高温度已经超过35度,银杏叶却一点也没有被太阳晒蔫的模样,种子更加饱满,颜色加深了。

预想秋冬季的时候,银杏叶片开始渐渐泛黄,霜降时节银杏叶片像金色蝴蝶一样飞向大地,这也是银杏叶最美的时候。种子外皮会经历从绿色变成金黄色的过程,里面包裹的银杏坚果,通常被称为白果,圆润柔软,口感略苦。生的银杏坚果有毒素,需要加热去除毒素。我国许多地方都把银杏“果肉”作为食材,如制作成银杏银耳羹、烤白果等。银杏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行道树之一,它们几乎不会感染真菌病,也不容易招虫害。银杏的药用价值在公元前2800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已经有记载,银杏叶口服液、片剂、注射剂等对于心血管疾病、改善记忆有相当的作用。

银杏很美,它经历过沧桑的历史。据科学家考证,银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过侏罗纪恐龙繁盛期及白垩纪恐龙灭绝期。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院士和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研究员主编的《热河生物群》科学复原图中,可以看到银杏与许多史前动物共同相处,它的种子可能是某些小恐龙的食物。在地球进入大冰川时期时,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植物都灭绝了,但在我国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浙江天目山,有少数的银杏存活下来。银杏的生存能力很强,在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银杏凭借自身强大的抗辐射能力重新萌芽,其恢复速度远胜于其他植物。

银杏在史前遍布全球,在第四纪冰川之后,只在中国留存。中国是银杏的故乡,中国先民将银杏种植在寺庙旁,后来寺成为朝廷机关的代名词,这使银杏不仅成为神灵崇拜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王权的象征。银杏曾作为文化使者先后传至日本、韩国、加拿大及世界上许多地方,世界各国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1976年,韩国开启了一项沉船打捞工作,这艘沉船名为“新安号”,在打捞出几万件精美陶瓷的同时,人们在沉船附近发现了一粒银杏种子,据考证,这艘船大约是在1323年6月从宁波出发前去日本,而日本文献在15世纪40年代中开始出现银杏,可以推测,银杏在14世纪传入日本后经过数十年结出果实,这在时间上是吻合的。1727年荷兰从日本引进了第一棵银杏树,当时是作为观赏树引入。1784年,美国引入银杏树,从那时起银杏才作为观赏树种在伦敦和纽约的各大公园之间流行开来。银杏优雅的树型和扇状叶片给世界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观视角,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礼物。

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站在银杏树下,仰望苍穹,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圣,托起一枚小小的银杏种子,它穿越了数亿年的时光而来,是自然界给予人类的信物。银杏是远古时代走来的使者,见证了地球的巨大变迁,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自然界孕育一棵老银杏树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深居城市的人们,虽然身处水泥森林,但并非隔绝于自然,观察体会自然也并非一定要去深山老林,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许多“点”与自然建立联结,它可以是一棵树,一只小动物,一株小花,甚至可以是一片树叶,一缕蛛丝,一滴雨水。自然是慈爱通透的,像母亲一般接纳着人类。相信你我一样,会通过一个个小“点”,渐渐感悟到自然的魅力,拥抱她,守护她,融入到自然长河中去。

作者:叶洁芳(上海科普科幻高级培训班学员)

参考文献:

1、《银杏奥秘》,曹福亮,中国林业出版社

2、《银杏:被时间遗忘的树种》,英Peter Crane著,胡永红 张庆费译,陈晓亚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3、《银杏》,曹福亮,中国林业出版社

4、《跟着太阳走一年》,杨会宝,上海教育出版社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9-09-28 22:43

本文以时间为轴,贯穿了银杏方方面面的科普知识。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对家门口银杏树的观察,非常仔细,并且查阅了大量有关银杏的文献资料,值得肯定。不足之处是,文章过于平铺直叙,有堆砌知识的感觉。趣味性稍显欠缺。

匿名 2019-09-10 13:08

作者以自己的视角观察银杏,写下此文,创意独特,很好地将科普与观察日记相结合,吸引读者。文中主体以时间顺序介绍了银杏的各种知识常识,内容充实,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文学性强。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文学性语句与科学性语句之间的相互衔接,不要过于突兀。

匿名 2019-09-10 10:42

文章虽部分文笔稍显幼稚,但看得出作者为写文章所作出的长期观察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储备

匿名 2019-09-09 09:11

视角独特。城市里也有很不错的自然美学体验。 但中间逐渐引出银杏的过往今生时,有一种知识堆积的感觉。 语言自然的承接和过渡对于阅读体验尤为重要。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