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墨烯》

石墨烯的应用

4
3560
0
先看评语
· 文章整体来说结构紧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专业术语较多,会对阅读造成一些困难,同时希望作者能将文章雕琢的更有趣一些,希望有进一步提升。 · 整篇文章行文比较流畅,但文章中出现了部分专业术语,不易于读者理解,作者可以稍加解释。文章中解释石墨烯强度时,用了“单层石墨烯做成吊床可承受一只猫的重量”,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便于读者理解。还有一点不足的是文章的配图,如果能多增加两张配图会更好。 · 作者对石墨烯进行了简要介绍,内容较全面,事实较清楚,科普性较强。但无关内容(如足球烯,碳纳米管等)篇幅过大,文中术语较多且不易理解,文章趣味性不高,全篇文笔不统一。 · 作品内容基本真实准确,段落结构较为清楚。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虽然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但仍显生硬;尤其是在段落中间,基本上都是陈述内容,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中出现了大量较为专业的词汇,比如“大共轭体系”、“杨氏模量”等,给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造成了困难。3.出现的人名既有英文也有中文,希望作者能够进行统一,从科普的角度建议都改为中文。4.在段落布局方面,我认为先介绍石墨再介绍结构更为合适。 · 本文使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介绍了石墨烯这一未来的明星材料。文章中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比较。文章的书写略显平淡,趣味性和思想性不强,文章的章节安排联系不都紧密,过度较为生硬。另外,建议少用一些专业词汇,例如“大共轭体系”“pm”,“杨氏模量达1.0TPa,固有的拉伸强度为130GPa”如果属于基本术语,请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建议提交之前仔细检查文字,文中有语句不通,错别字的问题。

石墨诸多优良的性质,将给社会生产的多个方面带来重大变革,目前主要用来作为电池、储氢材料、晶体管等。

新能源电池

石墨烯最早商用的重要应用产品之一是新能源电池,也是现在最主要的应用研究方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石墨烯被认为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备选材料之一,将为数码相机、手机等小型随身电子设备提供连续使用的能量,未来具备太阳能电源的设备将更为小巧美观。2014 年,意大利 Pro Trade 公司的技术人员费瑞博士介绍,他们研发出的用于电动汽车的石墨烯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跑 600  km,并且这种电池的充电时间极短,只需要十几分钟。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石墨烯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是传统多晶硅的 2 倍,高达 60%。传统的太阳能路灯,灯泡上都有太阳能电池板。用上新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被弯曲,也可以通过工艺改良直接做成灯泡的护罩,还可以设计成多种样式,增加了美观性。用这种新材料做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铺在蔬菜大棚上,堆了一层“太阳能被子”,温室大棚又多了一项新的功能。石墨烯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将给我们带来绿色、环保、节能的新生活。


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氢能汽车是研究的热点,重点突破的难题是氢气的储备,石墨烯超大的表面积在储氢材料方面也大显身手。目前的储氢材料主要为合金,如LaNi5、TiFe、MgNi等都有储氢能力。其中,La和Ti合金为低温(< 150℃)储氢材料,但其储氢能力低(< 2wt%);Mg合金为高温储氢材料,虽然理论储氢量很高,但它的吸附 解吸动力学不稳定。此外,合金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比重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新型储氢材料的开发研究中,人们发现石墨烯等都有很好的储氢能力,而且这些材料的价格低廉,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Rao等研究了石墨烯(3— 4层)对氢气的吸附性能。在常温下对H2的吸附,最高可达3.1wt%;。理论计算表明,如果采用单层石墨烯,其H2吸附量可达7.7wt%,完全能满足美国能源部(MOE)对汽车所需氢能的要求(6wt%)。因而,在储氢材料方面,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超微型晶体管

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2011年4月7日IBM向媒体展示了其最快的石墨烯晶体管,该产品每秒能执行1550亿个循环操作,比之前的试验用晶体管快50%。传统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在10nm 以下会面临的短沟道效应、隧道效应,而石墨烯凭借其超高的电子迁移率打破了这一限制。石墨烯数字晶体管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扩展足够的电流开关比、实现互补逻辑和提高接触点的导电性。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构造石墨烯纳米带阵列结构(当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小于10nm时,呈现 出半导体特性)应该是比较具有潜力的研究思路,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沟道,而且抑制散射,有望具有高的开关比和导通电流。另外构造异质结结构(加入其他物质与PN结类似),非常有希望提高石墨烯晶体管的开关比和饱和电流。虽然制造出与石墨烯晶格匹配的介质材料如氮化硼等目前还有很大的挑战,但是纵向异质结结构有望构造隧道晶体管,实现高的开关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向。如果石墨烯晶体管得以实用,必将对集成电路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促进相关联行业的进步。

除了这些,石墨烯还在可弯曲屏幕、传感器、电极材料、药物控制释放、人造皮肤等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吴一波 2017-10-26 17:41

文章整体来说结构紧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专业术语较多,会对阅读造成一些困难,同时希望作者能将文章雕琢的更有趣一些,希望有进一步提升。

匿名 2017-10-23 19:27

整篇文章行文比较流畅,但文章中出现了部分专业术语,不易于读者理解,作者可以稍加解释。文章中解释石墨烯强度时,用了“单层石墨烯做成吊床可承受一只猫的重量”,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便于读者理解。还有一点不足的是文章的配图,如果能多增加两张配图会更好。

匿名 2017-10-23 13:23

作者对石墨烯进行了简要介绍,内容较全面,事实较清楚,科普性较强。但无关内容(如足球烯,碳纳米管等)篇幅过大,文中术语较多且不易理解,文章趣味性不高,全篇文笔不统一。

匿名 2017-10-21 17:37

作品内容基本真实准确,段落结构较为清楚。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虽然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但仍显生硬;尤其是在段落中间,基本上都是陈述内容,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中出现了大量较为专业的词汇,比如“大共轭体系”、“杨氏模量”等,给大部分读者的阅读造成了困难。3.出现的人名既有英文也有中文,希望作者能够进行统一,从科普的角度建议都改为中文。4.在段落布局方面,我认为先介绍石墨再介绍结构更为合适。

匿名 2017-10-20 16:46

本文使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介绍了石墨烯这一未来的明星材料。文章中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比喻和形象的比较。文章的书写略显平淡,趣味性和思想性不强,文章的章节安排联系不都紧密,过度较为生硬。另外,建议少用一些专业词汇,例如“大共轭体系”“pm”,“杨氏模量达1.0TPa,固有的拉伸强度为130GPa”如果属于基本术语,请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建议提交之前仔细检查文字,文中有语句不通,错别字的问题。

匿名 2017-10-19 18:03

石墨烯是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材料,将会极大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产业的发展。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这一前沿科学。在介绍石墨烯的结构时,将其与跳棋作比较,简单易懂。美中不足的是,全文太过平淡,缺少科普文章的趣味性。

匿名 2017-10-19 16:07

本文选取了石墨烯这一新材料作为创作对象,讲述材料科学的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娓娓道来,科学性强、逻辑清晰、内容体例较为完备,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工作结合较紧、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例如:教科书式的语言特征明显,可读性较弱;部分关键概念阐释,囿于学术层次,用学术概念讲解学术概念,传播性偏弱;文章排版,尤其是图文配合较弱;叙事偏传统,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匿名 2017-10-17 13:08

本文的科普对象是如今大热的材料——石墨烯。文章清晰地展示了石墨烯的结构和特性等内容,使读者能对石墨烯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 文章的缺点在于文字有点单调,有时候会有一种看百度百科的感觉,其次就是内容的展开不够丰富,但我觉得应该是由于篇幅的限制。 希望作者在二轮中能有所改进。

目录(共3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