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中的每一天》

国学篇

391
4786
1
先看评语
· 在故事中穿插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有趣味性。但科普内容简单,不够深入,故事较为生硬,而且第二篇中的国学内容较为突兀。 · 麦基有一本著名的“编剧圣经”,叫《故事》。书中提到 :“写整个宇宙,你一定是个菜鸟;写你的卧室,你必然是个专家。”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以一种近似单元剧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穿插其中——并同时以故事情节来进行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与丰满。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其新颖又贴近生活的形式使得被传播的科普知识的实用性很高,打磨得当的话能成为优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 但同时本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作为一个科普作品,文章所需要的知识必须深入浅出地进行详细透彻的剖析与透视,单是由对话形式的数行文字相坠来承担科普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实。建议在每一章中着重围绕一个科普知识进行深入介绍。其次作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还有进一步拿捏的空间,一是要成熟流畅地行文与塑造人物,二是要让前者与科普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为科普服务。 · 在《我们高中的每一天》系列的化学课篇,作者以一种青春小说似的叙事方式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用公开课上的小插曲、课堂提问、课间闲聊几种方式,联系门把手、珍珠奶茶、微信消息、螺蛳粉等贴近生活的事物,十分自然地将科普的话题引入。介绍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说也解答了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有过的疑惑,十分迎合受众的需要。但在第二段中“这个瓜皮”应该是使用了某地方言,在这样的一篇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文章中运用不是很合适。国学篇以罚抄陆游诗选这一小事为线索引入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小故事。但是,在应南期讲述关于陆游的小故事并把《宋词》放下后,突然念起了不知何处而来的新闻稿,而后又话题骤转讲到了对“既来之则安之”的曲解,在随后对宋文博的解释中却直接说是因为被问“为什么陆游的诗那么多”,这段的行文逻辑性是很差的,首先上下文并无明显的联系,场景的交代也很有问题,比如新闻稿的来处就并未交代,此处显得很混乱。 · 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凸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通过平常高中生之间的对话就达到了科普效果,形式较为创新。但因为篇幅的限制,作品的内容有些混杂,两章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但是难以分类;我认为作者的章节和人物设置都更适合较长篇幅多章节的形式,另外章节的题目不是很准确,不能很好的概括文章的内容。 · 科普融入故事情节之中,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后一半的古典文化部分,和科普无关,明显跑题。另外,什么是国学,还属于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钟褚在最近的语文小考里被语文老师屡屡拎到教师办公室罚抄,一开始只是错什么抄什么,没想到错的没记住,新的还忘了,语文老师气急败坏之下,责令钟褚在小长假里抄写陆游诗选,并且背下全书的三分之一,假后抽查。

原本想在第一天一鼓作气抄完全书的钟褚抄了二十多首就歇了菜,更别提背下来,应南期捧着糖豆坐在活动室里的沙发上一边看书一边喝可乐。

“南南你说陆游怎么这么多诗啊,你看看人家李白的诗集还不到他一半厚。人家李白可是……”

“陆游家里是开印书局的。”应南期把手里的那本宋词放下来:“陆游是中国留诗最多的诗人,现存九千多首,其他的诗人不是没有比他写得多的,就是没人家里开那么大的印书局。”

钟褚第一次听这样有趣的事情:“还有呢?”

应南期看他也是没心情接着抄诗集,就干脆拿着糖豆坐到桌子旁边:“我最近在看这个,何家村出土的文物,《旧唐书》里提到过舞马衔杯祝寿,‘乐师奏响《倾杯乐曲》,三十匹马昂首甩尾,按着音乐的节拍纵横舞动。又在楼前安设三层板床,令人乘马而上,抃转如飞。然后,数百宫女从帷幕后走出来,敲响雷鼓,奏起《破阵乐》、《太平乐》和《上元乐》。西域和海外的酋长、使臣被恢弘的演出震慑得目瞪口呆,华美庄严的乐声在长安夜色里直入高天。’”应南期念着新闻稿,后来叹息地说:“真可惜,后来全被田承嗣杀了。”

“杀了?为什么?”

“安史之乱以后,安禄山得到了这批舞马,后来作为奖赏赏给了田承嗣,田承嗣不知道这是宫廷舞马,跟普通的马养在一起,结果有一次军中设宴,马厩里的舞马随乐而舞,被认为是妖怪,鞭打至死。”

“还有,《论语.季氏》中写到,既来之则安之,本意是对君王说,既然人民来到你所管的领地,你就要好好待他使他们安定下来。这个之代指的是人民,后来却演变为‘这里’的意思,还有很多这样被曲解的成语,比如……”

宋文博挎着包进来了:“你又在误人子弟。”

“我哪有!他问我为什么陆游的诗那么多。”

“考试考这个吗?”宋文博霸占了应南期本来的位置,还拔了可乐的吸管对瓶吹了一大口:“你以后少喝点儿可乐。”

“零度的又没有糖。”

“用甜味剂代替糖不代表它的二氧化碳不会影响到你的肠胃,喝太多总打嗝,对食欲也没好处的。”

应南期讽刺道:“你过得这么讲究还吃什么螺蛳粉,吃草得了,去当你的百岁彭祖呀。”

“鲲之大,一锅装不下。”宋文博没接茬,好男不跟女斗。

钟褚倒是对两个学霸吵架喜闻乐见,还把应南期的糖豆扔起来,张嘴去接。

宋文博迅速地转移战火:“钟褚,你现在看上去就像一只宽吻海豚。”

那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海豚,在佛罗里达海岸的族群,它们会在捕食的时候用尾巴搅动海底的淤泥,游成一个圈,浑浊的海水会让圈里的鱼跳出水面,宽吻海豚们就会把头探出海面,用嘴去接跳起来的鱼,吃得饱饱的。

钟褚没明白这个梗,但这不妨碍他听明白宋文博在说他看起来傻乎乎。

尤其是在他没接到糖豆的前提下。

“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钟褚也没接茬,以示自己的胸襟。

宋文博把自己埋进沙发里,远远地瞟了一眼钟褚面前乱七八糟的纸张:“你还在抄陆游?不是昨晚就在抄吗?”

“你不懂,我这是大器晚成。”

应南期把宋词拍在钟褚的后脑勺:“你不要给我乱用成语,大器晚成是说有长期的锻炼才致使有所成就较晚,你的锻炼在哪里?篮球场?”想了想,又接着道:“你要是真像黄元御那样,三十成医,也算你厉害。”

钟褚仰起头,眼睛晶晶亮,应南期见状,用下巴指了指宋文博:“让他给你解释。”

宋文博一僵。

鬼知道什么黄元御,他能列举出企鹅科6属17种的名字,能从一只蛙的外形推断它的生长环境,能背到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四十六位,能默写高中生守则和八荣八耻……

但他从来没听过黄元御。

那是谁?要考吗?

思来想去,他勉强憋出一句:“是个30岁才当上医生的大器晚成的老头子。”

钟褚又看向应南期,等着“官方回答”。

应南期这才施施然坐下:“三十成医不一定指的就是刚好三十岁当上医生,黄元御,是明太祖朱元璋到英宗朱祁镇时期的名臣黄福的第十一世孙,原本是个书香世家的读书人,雍正二年就考中了秀才,那时候他才十九岁。结果三十岁时用功过勤,患了眼疾,被庸医治瞎了左眼。”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那时候五官不正,不准入仕……嗯,就是指长的太对不起国家和有残疾的人不能当官,黄元御就这么被生生断送掉仕途,再然后,他听了同乡好友刘太吉的劝说,开始学习医术,并立志,‘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他重新编撰了中医的名著,并且认为之所以会有误诊,就是因为历代医书对先人名著的注解有误,乾隆年间,他入宫给乾隆治病,药到病除,被封为御医,供职太医院。乾隆十七年,清王朝‘一征金川’,也就是杂谷土司之乱的时候,黄元御被任命署理川军军医馆久真堂,治好了军士水土不服的症状,就被久真堂尊为祖师爷了。”应南期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真是个人物。”

宋文博侧着头听完,难得好奇地问了一句:“久真堂呢?军医馆的话,应该传世很久吧?”

应南期耸了耸肩:“后来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的飞机炸了。不止久真堂,成都几家算得上名号的国药房,全没了。”

“真可惜。”钟褚趴回去,一笔一划地抄“笑儒冠,自来多误。”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7-11-08 09:48

在故事中穿插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有趣味性。但科普内容简单,不够深入,故事较为生硬,而且第二篇中的国学内容较为突兀。

石冀青 2017-11-08 05:52

麦基有一本著名的“编剧圣经”,叫《故事》。书中提到 :“写整个宇宙,你一定是个菜鸟;写你的卧室,你必然是个专家。”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以一种近似单元剧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穿插其中——并同时以故事情节来进行人物形象上的塑造与丰满。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其新颖又贴近生活的形式使得被传播的科普知识的实用性很高,打磨得当的话能成为优秀的青少年科普作品。 但同时本文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短板——首先作为一个科普作品,文章所需要的知识必须深入浅出地进行详细透彻的剖析与透视,单是由对话形式的数行文字相坠来承担科普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详实。建议在每一章中着重围绕一个科普知识进行深入介绍。其次作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还有进一步拿捏的空间,一是要成熟流畅地行文与塑造人物,二是要让前者与科普知识联系起来,更好的为科普服务。

匿名 2017-11-07 09:01

在《我们高中的每一天》系列的化学课篇,作者以一种青春小说似的叙事方式生动地为我们描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用公开课上的小插曲、课堂提问、课间闲聊几种方式,联系门把手、珍珠奶茶、微信消息、螺蛳粉等贴近生活的事物,十分自然地将科普的话题引入。介绍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说也解答了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有过的疑惑,十分迎合受众的需要。但在第二段中“这个瓜皮”应该是使用了某地方言,在这样的一篇面对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文章中运用不是很合适。国学篇以罚抄陆游诗选这一小事为线索引入一系列关于历史的小故事。但是,在应南期讲述关于陆游的小故事并把《宋词》放下后,突然念起了不知何处而来的新闻稿,而后又话题骤转讲到了对“既来之则安之”的曲解,在随后对宋文博的解释中却直接说是因为被问“为什么陆游的诗那么多”,这段的行文逻辑性是很差的,首先上下文并无明显的联系,场景的交代也很有问题,比如新闻稿的来处就并未交代,此处显得很混乱。

匿名 2017-11-06 21:02

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凸显了作者的文学功底;通过平常高中生之间的对话就达到了科普效果,形式较为创新。但因为篇幅的限制,作品的内容有些混杂,两章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但是难以分类;我认为作者的章节和人物设置都更适合较长篇幅多章节的形式,另外章节的题目不是很准确,不能很好的概括文章的内容。

高爽 2017-11-06 13:09

科普融入故事情节之中,非常值得肯定。但是后一半的古典文化部分,和科普无关,明显跑题。另外,什么是国学,还属于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匿名 2017-11-04 15:03

用校园故事讲科普的形式,创意较为新颖。但内容流于简单。且国学不是科学,普及国学不是科普。

匿名 2017-11-03 13:15

本文精彩地描述了高中数日生活并进行科普宣传,手笔新颖。与普通的科普文章相比,本文的趣味性较强,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深刻性不足,没有将科学知识较好地融入文章当中,内容相对而言过于简单。总体来说本文在趣味性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深刻性还需努力。

匿名 2017-11-03 09:02

作者的想法不错,通过讲述高中生活故事,并在其中插入科学知识,更容易吸引读者读下去这篇文章。 但文章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即为了引出科普而强行添加对话,导致故事情节不太自然,科普和故事有点撕裂。 但整体来说,这还是一篇不错的科普文章。

目录(共2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