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

能源篇

474
5192
0
先看评语
· 这篇文章开头很精彩,越往后越平常,越缺乏雕琢。同时前后反差过于明显,过渡很突兀。尤其是后面的内容,变成了知识介绍,百度百科。希望作者能再将后面部分仔细打磨打磨,应当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 开篇非常好,后面很尴尬。假如全文都贯彻开篇的危机感,在故事叙述中科普,就太好了。可惜,开篇之后,作者着急进入所谓的科普干货部分,就开始了一堆一堆地堆砌科学概念和定义。这不叫科普,这叫国家电网的企业宣传手册。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政府机关大楼的墙上看见的那种宣传海报。只有定义和概念的条理明晰,没有流动的情节,没有叙事。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完全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 · 文章开头便假想如果没有了能源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从而引出话题,即能源的重要性。总体而言文章趣味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又为我们介绍了各种能源,科学性强。但文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引用材料时语言不够精炼,没必要把停电时的细节描述的这么详细,应当再简练一些。总体来说是一篇不错的科普文章。 · 生活在21世纪这样一个物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外面离不开推动这一切正常运行的激励——能源,而作者正是从能源这一角度出发,从能源骤缺带来的影像、能源的分类、能源的源头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可以说是广泛的进行了一次围绕能源的科普,文章最后的反思类话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们珍惜、节约每一份能源。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文章多次出现“断片”现象——话说一半戛然而止让人不知所云;其次是文章根据能源分类角度进行阐释的时候,角度过于繁杂,难以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框架。可以说,本文依然不失为一篇合格的科普文章 · 本文将“节约能源”的观念贯穿始终,有一定的思想性。行文从能源的历史切入,层层展开,既具有较强的科学史色彩又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总体逻辑线索较为明确,全文叙事结构较为清晰。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对当前传统能源、新能源使用及发展情况的描述,坚定地传播节能理念。本文的不足在于:1.艺术性不强,教科书式的行文体例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2.本文行文总体上较为生涩,内部语言风格跳跃度较大、统一性较差,既有学术论文写作的痕迹,又有科普小品文创作的尝试,时而强烈的客观描述,时而强烈的主观色彩,集中风格杂糅在一起,影响文稿的流畅度和传播力。3.部分章节不通顺,部分语句明显没有叙述完成。

《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写到“我们知道,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没有物质的世界是一个空虚的世界,没有能量的世界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物质、能量及信息三者缺一不可。”假如缺失了能源,那么……

这段是1965年11月9日纽约大停电全城停电后,人们的反应都不一样,不过多数都是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小心谨慎的样子。

“中国人来了!”市中心的一个面目十分不安的老妇女这样想。“有外太空人的袭击!”家住在学校家属楼6栋2单元正在学校滑梯上玩耍的一个小男孩儿张大嘴巴两眼空洞地叫道。两名执勤的民警的想法不谋而合——反战运动人员还真出息了,真的做出了点轰动的事儿……天桥上全是人,大晚上的乍一看还以为都是跳楼的。。。停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如果现在开始永远停电,也就意味着手机,电脑等等的再也不能用了,儿童也没有电视可以看了,也要开始学着自己玩耍。小学正在讲课的老师发现了停电这个现象,为了稳住惊慌的小朋友们,在瞬间的全场安静后说:“宝贝们,姐姐给你们讲故事吧”。宝贝们一下从惊恐中回过神来露出笑容齐声说道:“好!”。全城交警紧急出动各个路口紧张地尽全力地指挥着无法挽回的混乱的交通。以病人生命健康为第一职责的医生反映则是迅速敏捷,正在手术台上的主刀医生第一反应就是立刻点亮紧急照明灯,虽然昏暗,不过对于一位成熟的主刀医生来说,足够了,手术继续,刀子仍然在左划右划,无论外面是惊恐,哭喊还是奔跑,好像都和屋里没有关系,屋子里依旧是有条不紊的工作。电话还能用,当晚市内的通话次数增加了8倍。一些人正忙着做其他的事,9个月后,所有医院都报告称这段时间的出生率大幅攀升。这倒是喜事。

这段是在1977年7月13日纽约大停电后,酿造了一场事故,大事故!犯罪分子以及脑中有犯罪“蓝图”却因胆小或者有前科的人发现了这个百年不遇的时机,第一时间就出击了。纽约市长达24小时的停电事故影响了上亿人口正常的生产生活。在停电的这一晚恐怖分子纵火烧毁了上千座楼房,抢掠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这一晚时任市长亚伯拉称为“恐怖的一夜”。类似的停电事件在2003年再次发生,有了这次基础,那次损失明显少了许些。

能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古往今来,人类都离不开能源,假如没有了能源,如今世界的繁杂将会变成死寂,现在能源俨然已成为世界的头号问题。想了解并解决能源问题就要先了解世界能源发展史。

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原始社会火的使用,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开始了漫长的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18世纪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和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力开始大规模代替人力。低热值的木材已经满足不了巨大的能源需求,煤炭工业开始在全球迅猛发展,煤炭以其高热值、分布广的优点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煤炭时代所推动的世界经济发展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时间,但是,煤炭带来的污染也引发了全球环境危机,伦敦这个工业大城市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目前,在业内得到普遍认同有希望支撑起下一个能源时代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核能、可燃冰。第一,太阳能。众所周知,太阳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储量最大、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是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储量的一万倍,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二,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 ,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目前人类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三条:1、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分裂释放结合能。2、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聚合在一起释放结合能。3、核衰变,原子核自发衰变过程中释放能量。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如原子弹、核电站;而轻元素聚变技术,第三,可燃冰。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分布于深海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说完世界能源历史,我又想起科学微博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技术史,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学会用火和发明造火,发明轮子,用火来驱动轮子,用电来驱动轮子,用计算机控制电来驱动轮子。”想想真是很有意思又同时感叹我们的祖先的伟大。

说了这么多,有人说:“你还没说能源是什么呢~”能源,顾名思义就是能的来源,即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因此,《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就是“获得提供热、光和动力能量的源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

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色色。未来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能源,依赖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分类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意永久维持。如果你想认识能源,就要先知道能源有哪些种类。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我来给大家讲几种,那就是:按照能量来源分类,按照能量的基本形态分类,按照使用情况分类,按照能否再生分类。我们先讲讲按照能量来源分类,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前面呢?因为我觉得先讲能量的来源,就像先说它的根,就是从头开始讲。总结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能源的三个初始来源:太阳或者其他星球,地球,星球引力。

太阳能: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球体,直径 1,392,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面积 6.09 × 10^12 平方千米,体积:1.412 ×10^18立方千米(地球的130 0000倍),质量:1.989×10^30 千克(地球的333 400倍)太阳的内部拥有着巨大的能量,时刻都向外界辐射着热和光,而能到达地球的只是太阳发出万束光芒中的一束或者不到一束,太阳内部高温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辐射能,其中约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我们经过计算,每年太阳能传输给地球的总能量是152亿亿千瓦时。有人说:“你的这个数字我了解不到任何信息啊!”。好,那么,接下来我再说一个数据你就知道了,全世界每年消费的能量值:120万亿千瓦时。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每年太阳向地球输送的能量相当于人类消费能量的1.27万倍!其实说明白点,也就是太阳每分钟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够人类使用一周还有余。太阳能的优点:可再生,能量大,普及。缺点:分散,不稳定,效率低,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太阳能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1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а)以上,属于资源带一带较富带啊。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太阳能前景一片大好啊!

地热能:指以热能为主要形式储存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开采地下3公里左右的地热资源,就可相当于燃烧29000亿吨煤所产生的能量,开采所有的地热资源,就相当于将全球的煤都燃烧了释放出的热能的1.7亿倍。地热能又分四种类型。一是水热行地热,二是地压地热能,三是干热岩地热能,四是岩浆地热能。

过去10年,中国是以发展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地热直接利用的总量达到世界第一,而且已经有了初步的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

核能:核能( nuclear energy)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1938年德国科学家 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 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就是利用核能制造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核能是地球本身储存的能量,核能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大上千万倍,被称为“无穷的资源”。

潮汐能: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由于相对位置周期性变化,它们之间产生引力,每年可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000万吨煤。

按照能量的基本形态分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那么什么是一次二次能源呢?一次能源是天然存在并未加工或转换的能源,二次能源也就明朗了。

按照使用情况分类: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裂变能、核聚变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

按照能否再生分类。这个我放在最后说,其实就是看这个大家是最熟悉的。我这个人喜欢先难后易,不符合常规请大家见谅。按照能否再生,能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可再生能源,二是可再生能源。

多数是指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如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掩压在地下深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称为化石燃料,也成为化石能源。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因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是化石能源,人类对煤的开发可是历史相当悠久了,早在2000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开始开采使用了。到了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后,使能源结构发生第一次革命性变化,也就是把人们平时使用的木炭转变为了煤炭。到现在煤炭还是人类最主要的使用的能源之一。我国煤炭资源那是相当丰富了,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分布地区是华北东北地区。

石油,是化石能源,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国家能源局15日公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该目标,到2015年,中国将努力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目前人类最主要使用的能源就是非再生能源,《BP世界能源储量统计年鉴(2006)》所说的:全球的石油可开采40.6年,天然气可开采65.1年,煤炭还可以开采155年,但是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数据明显显示市场正在经历长期转变,包括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放缓,需求大幅转移到亚洲快速增长的发展经济体。以及随着可再生能源继续强劲增长和煤炭使用量下滑,能源结构正在向更低碳的燃料转型。全球能源需求情况:2016年全球的能源需求连续第三年保持疲软态势,仅增长1%,约为过去十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半。2016年的增长仍基本来自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有一半的增长量来自中国和印度。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1.0%,远低于十年平均增速1.8%,且连续三年增速不高于1%。与2015年情况一致,除欧洲及欧亚大陆以外,其他所在地区的增速低于平均水平。除石油和核能外的所有燃料增速均低于平均水平。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按之前情况推算的未来历史,我们现在可以和它说拜拜了 。

最近在各个领域的各界人士都提起了同一句话,就是来自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的《华严经》中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就是在说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的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成功。曾经我们提出了一句口号:节约能源。这句口号在岁月的磨练中不断成长,我们实际行动赋予它新的生命:思想,计划,口号,行动,以及我认为最重要的不忘初心。2005年,乔布斯应邀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他这样回忆自己的过去生活:“我总是把事情一弄一团糟,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乔布斯作为一名世界级的伟人,我想应该有许多种生活生存方式可供选择吧~然而,他选择了初心,作为商人的乔布斯尚且能够如此,我认为我们平凡人也应该如此不忘初心,不仅应该,而是必须!因为我现在所提的事是关乎全人类全地球的事:节约能源。

 能源可贵,定要节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完-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吴一波 2017-10-26 17:34

这篇文章开头很精彩,越往后越平常,越缺乏雕琢。同时前后反差过于明显,过渡很突兀。尤其是后面的内容,变成了知识介绍,百度百科。希望作者能再将后面部分仔细打磨打磨,应当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匿名 2017-10-24 15:36

开篇非常好,后面很尴尬。假如全文都贯彻开篇的危机感,在故事叙述中科普,就太好了。可惜,开篇之后,作者着急进入所谓的科普干货部分,就开始了一堆一堆地堆砌科学概念和定义。这不叫科普,这叫国家电网的企业宣传手册。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政府机关大楼的墙上看见的那种宣传海报。只有定义和概念的条理明晰,没有流动的情节,没有叙事。最重要的是没有人,完全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

匿名 2017-10-12 21:31

文章开头便假想如果没有了能源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从而引出话题,即能源的重要性。总体而言文章趣味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又为我们介绍了各种能源,科学性强。但文章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引用材料时语言不够精炼,没必要把停电时的细节描述的这么详细,应当再简练一些。总体来说是一篇不错的科普文章。

匿名 2017-10-12 19:10

生活在21世纪这样一个物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外面离不开推动这一切正常运行的激励——能源,而作者正是从能源这一角度出发,从能源骤缺带来的影像、能源的分类、能源的源头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可以说是广泛的进行了一次围绕能源的科普,文章最后的反思类话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们珍惜、节约每一份能源。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文章多次出现“断片”现象——话说一半戛然而止让人不知所云;其次是文章根据能源分类角度进行阐释的时候,角度过于繁杂,难以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框架。可以说,本文依然不失为一篇合格的科普文章

匿名 2017-09-28 23:55

本文将“节约能源”的观念贯穿始终,有一定的思想性。行文从能源的历史切入,层层展开,既具有较强的科学史色彩又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总体逻辑线索较为明确,全文叙事结构较为清晰。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对当前传统能源、新能源使用及发展情况的描述,坚定地传播节能理念。本文的不足在于:1.艺术性不强,教科书式的行文体例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2.本文行文总体上较为生涩,内部语言风格跳跃度较大、统一性较差,既有学术论文写作的痕迹,又有科普小品文创作的尝试,时而强烈的客观描述,时而强烈的主观色彩,集中风格杂糅在一起,影响文稿的流畅度和传播力。3.部分章节不通顺,部分语句明显没有叙述完成。

匿名 2017-09-02 01:18

这篇文章我个人不太喜欢,原因如下: 1.引用数据等太多,显得内容比较枯燥,有点难读下去。 2.文章的脉络不太清晰,读的时候不太明白文章想讲些什么。 3.文章的语言缺少趣味性,而且讲故事和科普的内容分割的太清晰,导致文章不够流畅和连贯。 文章的优点在于: 1.选题现实性较强,是大众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 2.比较严谨,有相应数据支撑内容的科学性。 希望在科学性和趣味性上做到平衡,同时整理一下文章的脉络。

目录(共1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