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

55
3645
1
先看评语
· 把庄周晓梦迷蝴蝶融入了量子物理学,非常有创意。本篇科幻文貌似重点在于写情而忽略了科幻。不过文章读起来还是很流畅的。 · 虽然科学部分叙述生硬,但科幻的梗还是比较新颖。现实部分过于冗长琐碎,影响了主题的深入和人物塑造。不过瑕不掩瑜,整体来说仍是不错的作品。选材有深度和现实意义。 · 文从字顺,起伏得当,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且谙熟叙事策略,冲突、转折都被合理地安排并打磨,很多技术性阐释也顺畅地融入了故事之中。通篇读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为中国科幻的中国性?”此外,那些家国之志与生活细节的穿插读来也让人思考颇多。纠缠态在作者笔下不仅仅再是一个设定,而是通过文字与思想升华成了对生与死、科学与玄学、“大家”与“小家”、庄周梦蝶与飞蛾扑火等社会现象的探讨,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作者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 文章有一种娓娓叙来的从容不迫,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叙述功底很深。小说的情节冲突较为平淡,同时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述女主角的生活,往好的方向说,这是有生活气息,往坏的方向说,这模糊了主要矛盾。另外,量子力学在作者的笔下,也许真的像是一种玄学吧。 · 这篇作品各方面都不错,但最大亮点在于其思想性。科学一直在牺牲中前进,科学共同体也能接受这种牺牲,但是公众未必能认可。多年来僵化的科普工作把科学神化,万能化。大众舆论会把科学探索中的任何牺牲都看成失职、浪费、违规。本篇深入讨论了这个矛盾,作者不一定给出正确答案,能把这个问题摆出来就是突破。

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不是游乐场,就是电影院,而许晴谈恋爱的时候,梁卫国只带她去过科技馆和天文馆,就连路对面的动物园也一次都没进去过。挺着肚子,许晴从天文馆出来,对着北京动物园的大门又发了会儿呆。

即便不是周末,动物园里也热闹非凡,相比之下天文馆内则冷清得多。人们三三两两从动物园里出来,都是有说有笑。一个四口之家,穿着亲子装,吸引住许晴的双眼。小女孩开心地骑在爸爸脖子上,弟弟却在妈妈怀里哭闹个不停,直到嘴上塞了个不大不小的奶瓶,才算安静下来。许晴将目光收回,缓步离开,炎热的天气几乎让她透不过气来。

公交站前,许晴总感觉有人在不远处默默地注视着她,环顾四周,却只有匆匆的路人。这种感觉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许是长期的思念,又或是过度的感伤,许晴总把别人的背影认成是自己的丈夫,刚追出两步,那影子就淹没在人海之中。明知这是徒劳,许晴还是对着人群喊起梁卫国的名字,就好像真能把他给喊出来似的。

恍惚间错过了第一辆公交,等到第二辆时,却怎么也挤不上去。第三辆车里,浓烈的酒气让许晴头晕目眩。有人将门口的座位让给许晴,谢过之后,许晴轻轻坐下,用包挡住微鼓的小腹。一个身影像极了梁卫国,从窗外一闪而过。许晴摇摇头,那绝对又是她看错了。车载电视里,仍在讨论一个月前的事情,这让许晴的内心无比煎熬。

“高指导”,女记者问:“网络有传言说,这次事故是由设计缺陷引起的,是真的吗?”

高志杰扶扶眼镜:“我知道网络上仍然有各种言论,很多都怀疑梦蝶号的设计存在问题。作为梦蝶号的总设计师,以及探梦计划的总指挥,我可以向全国人民保证,航天器的设计绝无缺陷。”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舱体故障?”

“很可能是类似蝴蝶效应的作用引发了这次事故,我们还在分析最后传回的数据”,高志杰说:“如果有新的进展,我们会第一时间公布。”

“有网友问,探梦计划没能顺利完成,于瀚和梁卫国是不是白白牺牲?”

“我要纠正一下这位网友”,高志杰有些激动:“于瀚和梁卫国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而且他们没有牺牲,他们仍有生还的希望!”

“您是说,在没有任何供给和协助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在梦蝶号继续生存?”记者问道。

高志杰又扶了扶眼镜:“不能排除他们生还的可能。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继续探梦计划,为量子理论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找出可行的救援方法。”

记者紧接着问:“现在的航天技术如此成熟,不能像七年前一样,直接展开救援吗?”

“不能”,高志杰解释道:“这次情况特殊,具体的困难在上次新闻发布会已经详细阐述。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绝不能贸然行动。”

“那么现在有多少把握?”

高志杰喝口水说:“既是百分之百,又是零。你不理解没关系,现实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理解,只有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并用合理的理论去解释,人们才能够勉强接受。其实探梦计划做的就是这个事情,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隐藏的性质……”讲起探梦计划和量子物理,高志杰滔滔不绝,记者半天都插不进话来。

探梦计划,许晴再熟悉不过。还没身孕的时候,梁卫国就经常跟她提起。拿出手机,翻翻点点,没有一条梦蝶号的新消息,就连原先的新闻也消失了大半。梁卫国的生死还是个迷,也许以后也是。法律对他的生死状态无法定义,相关专家也都含糊其辞,谁也说不清。从事发至今,许晴多次收到探梦团队的安慰信以及补偿款。至于抚恤金,许晴从来都没有领取,她坚信自己的丈夫还会回来。

“现在的小年轻,看见老人都不知道挪挪,一代不如一代了”,老大爷碰碰许晴:“老年座好坐吗?”

“她是孕妇”,旁边的小伙子悄声说道。

“是吗,不是胖的吧”,说着,老大爷想看看许晴的肚子。许晴将包抱紧一些,这下腹部被完全挡住。老大爷白了许晴一眼,小声嘀咕:“看一眼会死呀?”

“会死!”许晴大叫一声,扶着前面的椅背站起。整车人突然安静片刻,然后又吵闹起来。

“不看我咋知道你怀孕了,坐吧坐吧”,老人一改原先的语气。

许晴的情绪也稍微缓和一些:“我到站了。”

下车后,连做了两个深呼吸,许晴才向胡同里走去。夕阳的余辉点燃她的身影,仿佛要带她一同前往那个西方的世界。许晴尽可能保持平静,以免动了胎气,而连绵的思绪总能顺着神经渐渐渗入她的内心。恍惚中,同一条胡同穿过了两次。这回许晴终于没有走错,回到自己的住所。东南角的随墙门半开着,影壁上雕有“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一进院里空空荡荡,许晴倚门而坐,回想起一个月前。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7 18:24

把庄周晓梦迷蝴蝶融入了量子物理学,非常有创意。本篇科幻文貌似重点在于写情而忽略了科幻。不过文章读起来还是很流畅的。

匿名 2018-01-18 14:47

虽然科学部分叙述生硬,但科幻的梗还是比较新颖。现实部分过于冗长琐碎,影响了主题的深入和人物塑造。不过瑕不掩瑜,整体来说仍是不错的作品。选材有深度和现实意义。

匿名 2018-01-17 18:20

文从字顺,起伏得当,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且谙熟叙事策略,冲突、转折都被合理地安排并打磨,很多技术性阐释也顺畅地融入了故事之中。通篇读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为中国科幻的中国性?”此外,那些家国之志与生活细节的穿插读来也让人思考颇多。纠缠态在作者笔下不仅仅再是一个设定,而是通过文字与思想升华成了对生与死、科学与玄学、“大家”与“小家”、庄周梦蝶与飞蛾扑火等社会现象的探讨,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作者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匿名 2018-01-15 20:38

文章有一种娓娓叙来的从容不迫,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叙述功底很深。小说的情节冲突较为平淡,同时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述女主角的生活,往好的方向说,这是有生活气息,往坏的方向说,这模糊了主要矛盾。另外,量子力学在作者的笔下,也许真的像是一种玄学吧。

匿名 2018-01-11 08:55

这篇作品各方面都不错,但最大亮点在于其思想性。科学一直在牺牲中前进,科学共同体也能接受这种牺牲,但是公众未必能认可。多年来僵化的科普工作把科学神化,万能化。大众舆论会把科学探索中的任何牺牲都看成失职、浪费、违规。本篇深入讨论了这个矛盾,作者不一定给出正确答案,能把这个问题摆出来就是突破。

匿名 2018-01-09 19:17

量子叠加状态有时就像是庄周与梦蝶一样,不知道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用人来做一次薛定谔猫的实验,是个不错的点子。小说里关于男女主角的感情描写也颇为细腻动人。开放式结尾容易带来一种读者得不到满足的感觉。

目录(共4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