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光》

2018年3月20日 理想

5
3133
1

杨文斌曾经也是个有理想的人,刚进大学的时候,雄心勃勃地想要努力学习,多项发展,成为一个未来理想型人才,为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可大学是一个让人认清现实,消磨信心的地方。他开始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可以很大,虽然他不承认自己智商输于他人;放浪形骸永远比好好学习要容易地多,因为考前突击可以轻松地及格;所有人开始组成自己的圈子,而自己却在慢慢远离所有的圈子。

就像很多的大学生一样,杨文斌在大学里逐渐认清自己,认清现实,也在慢慢沉沦。或许在毕业之后他会和其他人一样,找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娶一个能一起生活的老婆,工作和生活压榨了他所有的生活和精力,然后到老了退休了之后再感慨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以及曾经稚嫩的理想。

现在,他有一个机会,一个走上自己曾经梦想道路的机会。

李嘉和递给杨文斌一份宣传册:“你之前不是我们系的吧?”

“对,我之前是近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没关系,我们学校前两年都是一些基础课,大三的专业课多数研究生时期也会再开。所以,只要学过四大力学、光学这种基础课,在物理学院内转专业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嗯。”

“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专业,我们是光学工程专业,和光学同属于一个小系。光学你肯定知道吧?这是我们学校最火的专业之一,他们主要研究量子光学,像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这种科技前沿,偏理论的东西。我们主要做光电子学,像生物光子学、纤维光学、光纤传感这种比较基础,偏应用的东西。所以,如果你去学光学的话,以后大概只能在研究领域工作,而在我们专业,可以继续做科研,也可以出去工作,选择会更多。”

杨文斌翻看手中的宣传册,其中是关于这个实验室的介绍。

“我们这个实验室挂名在光学工程专业,叫光冻结实验室。顾名思义,主要研究单色光在介质中的冻结效应。实验室今年刚刚成立,目前由我和王方两人负责,你们这届应该是我们招的第一波人手,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你就是我们实验室的大师兄。”

杨文斌附和地笑了笑,给了李嘉和作为一个听众的回应。

“其实说实话,光学工程这块,最近几年都不是很景气。所有人都跑去搞量子光学,为什么?因为量子光学火啊,国家大笔大笔地投入,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我和王方之前也是学量子光学,大概一直到博士毕业吧。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大多数搞量子光学的人,其实都很浮躁,他们不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因为这个专业火,有前途,借此作为跳板或者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当然这种想法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和我们做研究的思想不符,恰好当时我们接触到了光冻结这块,所以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最终自立门户,成立了光冻结实验室。”

和之前有些敷衍的态度不同,这段话杨文斌听得很认真。

“当然,对做研究方面的执着,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不会影响到你们。你们研究生毕业继续呆在这里我们欢迎,出去工作我们也会帮忙联系,但是在实验室的这段时间,我和王方可以保证为你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绝对不会让你们被外界的某些事情打扰。人类不死,科研不止,我们大概是最不用担心失业的一批人了,哈哈!”

杨文斌感觉李嘉和身上散发出一种光芒,那是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他瞬间就做出了决定:“好,李老师,我就保研到这边了!”

 

从实验室出来之后,杨文斌内心依然激荡。他没有因为自己冲动的选择感到后悔,就在李老师说那段话的时候,杨文斌好像感觉到自己被深埋的梦想正在挣扎爬出,那是自己曾经拥有但是逐渐消磨干净的东西。这就是理想,有的时候很脆弱,但有的时候又特别坚定。

“阿斌!”

杨文斌胡思乱想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是罗成啊,你这是刚下课吗?”

“都大四了哪还这么多课,我这刚从实验室出来,你怎么跑西区来了?”

“我来找老师说一下保研的事情…”

“保研?你不出国吗?”

“我这成绩怎么出国啊…而且英语也不好。其实本来是想直接出去工作的,那边面试也暂时通过了,只不过之前暑期研究的老师找到我,说成绩可以的话最好能继续学习,我爸妈也觉得这么读下去挺不错,所以我就来找老师谈一谈。”

“结果怎么样?”

“决定保研了。”

“哇,那大四这一年岂不是可以浪下去了?像我们这种出国的还要准备套磁写材料,各种事麻烦地不能行,唉,心累。”

“切,那你也一起保研啊!”

“嘿,我这不是放低自己的身份以此来安慰你彷徨无奈的受伤心灵吗?给点面子行不行?”

“行行行…你去哪?美国?还继续学物理?”

“当然是美帝啦,毕竟实力摆在那里。至于物理嘛…嘿嘿,兄弟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从这坑里面跳出来了,当初意气风发头脑发热地直接选了物理,后来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每当我思索及此都会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

“滚!说人话!”

“额,你知道的,物理就是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学了物理也就搞科研这么个出路了。所以嘛,我就转去学信息,学个computer science,研究生毕业后进IT行业,每天写写代码搞搞编程,虽然累一点但是工资高,五十岁之后直接退休享受生活,怎么想也比呆在这坑里遭罪的好。”

杨文斌笑道:“这不是挺好的,最近几年信息这么火,你估计毕业了直接在美帝工作,相同的时间赚将近六倍的工资,再扭头回国立马变身成功人士。”

“哈哈,希望如此。你呢,保研到哪个实验室。”

“就这边的光冻结实验室。”

罗成脚步一顿,杨文斌回头看他:“怎么了?”

罗成迟疑道:“阿斌,你说的是李嘉和跟王方老师最近搞的那个实验室?”

“对啊。”

“额,如果你以后想搞科研,最好还是学一些有前途的专业,像量子光学、原子分子、凝聚态都挺好,但是光冻结实验室….”

“什么意思?”

“我是之前听老板和师兄聊天的时候说到的,李老师和王老师他们本来是搞量子光学的,而且做得不错,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离开了原来的实验室,白手起家要搞光冻结材料。但是学校经过调研,发现光冻结这东西是个大冷门,无论是在科研还是应用上都前途渺茫,所以就搁了他们的项目申请。后来还是在他们本来的老板,程云老师的帮助下,才勉强成立了这个光冻结实验室。所以啊,这是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实验室,在里面带着很难有前途的,趁着现在还有机会,赶紧跳出来得了!”

杨文斌摇头道:“不用了,我已经决定保研到光冻结实验室。”

罗成无奈地看着他:“你又是哪根弦搭错了?我前面的话可都是真的,没骗你!”

“我知道你没骗我,但是你也说了,搞科研本来就是个坑,在哪里待着不一样?而且,科研工作者是最不愁失业的一批人了吧?”

“但是你要能拿出成果啊!拿不出成果,写不出文章,搞不到钱,你连活下去都难还搞个屁的科研!”

杨文斌笑道:“放心,饿不死。”

“是饿不死,你去搬砖和水泥也饿不死!而且说不定挣得比这还多!真不知道你为什么偏要吊死在这颗树上,还是颗烂了心的老歪脖子树!”

“我说因为理想你信吗?”

“呵呵。”

 

办公室里,李嘉和揉了揉脑袋,关掉邮箱,站起身朝外走去。

王方办公室门前,李嘉和直接推门而入。王方一边敲键盘一边回头瞄了一眼:“嘉和啊,自己坐。”

李嘉和坐在沙发上,拿起茶几上的一本书随意翻看,说道:“你这边怎么样,招到研究生了吗?”

“嗯,有两个外校学生,我答应了他们只要成绩没问题,我这边可以免面试。”

“外校学生?基础怎么样?”

“也就那样吧,反正研究生能再学,以后好好调教调教能做一些事情。你那边呢?”

李嘉和把书放回去,笑道:“还不错,找了个之前跟我做暑期研究的学生,基础挺扎实,人也不浮,是块好料子。”

“哟,不错啊,他怎么愿意做你研究生的?”

“大概是个人人格魅力吧。”

王方嫌弃地瞥了他一眼:“这么多年了你还是那么不要脸。”

“多谢夸奖。”

“哦对了,”王方敲键盘的手停了停,“我们还要找个实验室秘书,不然财务报账这种事情太繁琐,而且浪费时间。”

“行,回头我找程老师问问。”

“哎,你这人,别什么事情都找程老师,他老人家帮了我们这么多,这种小事也找他我下次真的没脸见他了。”

“瞧,不懂了吧?就是因为这事小,我才会找程老师问。老人家年龄大了,根本闲不住。他又那么关照后辈,我们长时间不找他他肯定觉得我们碰到了麻烦。所以,你要是真想让老人家不那么操心,就多找点不重要的事情问他,这样他才会觉得我们一切都很顺利。”

王方叹了口气:“但是这样,我们欠程老师就太多了。”

“怕什么,自从程老师同意我另开实验室的那天起,我就没把他当外人。欠不欠的,早就说不清楚了,反正我这辈子就赖上他了。”

听了李嘉和无赖的话,王方又是无奈,又是感动。自己和程老师关系虽然好,但与李嘉和比,总感觉差了些,现在听了他的话,才知道差在什么地方。

李嘉和道:“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实验室是组起来了。虽然在这栋楼里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但是凭我们俩的实力,总有一天会从这里搬出去!”

王方笑道:“到那个时候,没有你天天在眼前烦他,程老师说不定还会有些不习惯。”

“你要是舍不得,现在去跟程老师说你要弃暗投明,继续从事伟大的量子光学事业,程老师肯定会高兴地封你个叛国大将军,再命你来讨伐我。”

“为什么不是你叛国?”

“为了做光冻结我差点连老婆都没了,你觉得我会叛国吗?”

“还真是,没想到吧,我王方这浓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

“哈哈哈!”

斜阳透过窗户洒在茶几上,印着两人的笑脸,好像所有的困难,都会在两人的谈笑间,灰飞烟灭。可是真正的阻碍,往往来源于人本身。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8 18:07

故事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提倡从身边的事情入手构建科幻故事,但是“实验室——技术或发明——师生关系”这类的故事要想出彩非常困难。此外,小说的语言应当是叙述语言而非过分生活化语言的全面照搬,希望作者在以后描写场景与对话时,要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匿名 2018-02-08 11:16

光冻结让我联想到曾经的“慢玻璃”构想,这是个好题材。两个研究者从并肩到分歧,彼此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之间的协同与矛盾,也是非常好的素材。但遗憾的是,故事叙述的方式,结构的松散,使整篇小说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点,不能形成具有震撼力的效果。

匿名 2018-02-07 13:19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老道理。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往往胜过设定几百年后,几千光年外的空洞背景。小说对中国高校科研生态的描写非常有现实感,而且真实素材不仅没有对科幻的想象力造成约束,反而扩展了作者的视野。因为素材丰富,细节也容易写得扎实。从“科”到“幻”,越走越宽!

匿名 2018-01-29 16:38

挺有意思的故事,充满悬疑和波折,作者试图讲述一个黑幕重重的科研故事,缺憾是过多的阐述了科幻设定的原理,使得故事的阅读感受变差。

目录(共8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