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光》

2031年12月19日 未完

5
3133
1

咖啡厅里,杨文斌和赵欣月对面而坐,气氛微凉。

“欣月,我说王方是在污蔑李老师,你信吗?”

“嗯,我相信师兄,你从没骗过我。”

“谢谢你,欣月,谢谢你相信我。”

“师兄。”

“嗯?”

“李老师不在了,你今后想要怎么办?”

“我想要继续做这件事情。我想再次把光量子模拟做出来,告诉所有人,李老师不是骗子!”

“可是这很难。”

“我知道,但我走的过程,肯定比李老师要轻松。欣月,你呢?”

“我啊,不做科研了。本来两年前就应该毕业,但是王老师那边缺人手,所以我又留了两年。之前就有公司想要我,待遇也不错,我想,我应该出去工作吧。”

“欣月,我感觉你的性格,变了。”

“师兄,你也变了。”

“是啊,我们都变了…”

 

回到实验室,杨文斌看着眼前的一切发呆。警方将实验室里里外外都查了一遍,现在看来倒是显得整齐了很多,破掉的那面玻璃墙也重新装了起来,不过变成了普通玻璃。可惜啊,无论是实验室,还是李老师家里,都没有发现硬盘备份,不然他以后的工作会轻松很多。而现在,杨文斌能不能保住这间实验室,还是个问号。但是不管怎样,他现在面对的困难也比李老师当年要少得多。

坐到量子计算机前,打开计算机。所有的数据都被格式化,完全没有恢复的可能。这点王方做得很漂亮,不愧是搞科研的人。

杨文斌登上实验室的服务器,准备整理之前的研究资料。李嘉和与杨文斌会把阶段性的总结传到这上面,但是没有具体的程序或者数据。不过即便是这样,对杨文斌也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可以让他少走很多的弯路。

打开命名为“李嘉和”的文件夹,杨文斌一个个打开子文件夹整理资料。点击某个文件夹时,突然弹出一个提示框,需要密码。杨文斌很少进李嘉和的文件库,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面有一个需要密码的文件夹,难道里面存着程序的备份?

杨文斌尝试着输入密码,李老师生日?不对。实验室英文缩写?不对。光量子实验室建成的日子?不对。最后,杨文斌输入当初光冻结实验室落成的时间,20171021,点击进入。

遗憾的是,里面并没有数据或者是程序备份,只是一些李嘉和类似于日记的随笔。

2017.10.21,今天是实验室落成的日子,我和王方都很兴奋,我们终于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路上前行,即便它很崎岖…

2018.2.10,小半年了,我们唯一的仪器还是我和王方合资买的光学实验平台,听程老师说,他会想办法帮我们申请一些仪器…

2021.7.19,我们的研究进度非常缓慢,但是实验室在慢慢完善,我很开心,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相信王方也一样…

2023.5.4,名气给我们带来的唯一好处,就是钱和人,但是我不喜欢。这条路也该到头了,我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2026.9.30,我对不起王方,但是我没有办法。拿了他的成果,我会自责一辈子,但我不会后悔。我坚信自己这条路是光明的,等到成果出来,我会拿它作为王方的赔礼,哪怕他不会原谅我…

2030.7.11,今天,程老师去世了,我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做出那样的事,我第一是对不起王方,第二就是对不起程老师,我没脸见他…

2031.11.2,我成功了!这条路是正确的!我迫不期待想将这一切给王方看,告诉他,我是对的。但是不行,我要将它完善,然后拿着最完美的结果对王方说,现在,这一切都是你的了,这是你应得的…

2031.12.10,——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8 18:07

故事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提倡从身边的事情入手构建科幻故事,但是“实验室——技术或发明——师生关系”这类的故事要想出彩非常困难。此外,小说的语言应当是叙述语言而非过分生活化语言的全面照搬,希望作者在以后描写场景与对话时,要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匿名 2018-02-08 11:16

光冻结让我联想到曾经的“慢玻璃”构想,这是个好题材。两个研究者从并肩到分歧,彼此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之间的协同与矛盾,也是非常好的素材。但遗憾的是,故事叙述的方式,结构的松散,使整篇小说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点,不能形成具有震撼力的效果。

匿名 2018-02-07 13:19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老道理。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往往胜过设定几百年后,几千光年外的空洞背景。小说对中国高校科研生态的描写非常有现实感,而且真实素材不仅没有对科幻的想象力造成约束,反而扩展了作者的视野。因为素材丰富,细节也容易写得扎实。从“科”到“幻”,越走越宽!

匿名 2018-01-29 16:38

挺有意思的故事,充满悬疑和波折,作者试图讲述一个黑幕重重的科研故事,缺憾是过多的阐述了科幻设定的原理,使得故事的阅读感受变差。

目录(共8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