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光》

2031年12月14日 诬陷

5
3132
1

下午,赵昕月,王方,还有光冻结实验室另外两人一起驾车来到光量子实验室的山脚下。

车上,赵昕月对王方说道:“王老师,我们把车停在下面,爬山上去吧。上午的时候,杨文斌师兄跟我说,从背面爬上去风景比较好,而且可以看到光量子实验室独特的风景线。”

正在开车的男生说道:“可是,这样我们的时间会不够吧?爬到半山腰至少要半个多小时。”

王方笑道:“没关系。李嘉和跟我约的是三点钟,我特意提前了一小时过来,就是想爬山上去,把车停到那边的停车场吧。”

“哦,好。”

四人把车停好后,就在王方的带领下从一条小路进到山中。说是山,其实严格来讲只是座小丘陵,抬头就能够看到顶。只是俗话说,望山跑死马,看起来近在眼前的距离,真正走起来却显得遥不可及。

因为要照顾王方的年龄,四人走地很慢。不过一路上确实如杨文斌所说,风景很好,慢慢走下来倒也有一种郊游的感觉。

大概花了四十分钟,几人终于到了半山腰,远远地能够看到另一座山峰底部的实验室。这里离实验室还有几百米远,但是已经可以看到那一面大大的玻璃墙,在阳光、松树和山石的衬托下,显得异常干净,让人由内而外地感到舒服。怪不得,杨文斌会推荐从这边上山。

“他们实验室选址不错啊!”

“嗯,而且设计地也很好,你看这面大玻璃墙,看着真舒服!”

“能从里面向外看风景也挺不错的。哎?李老师已经有客人了?”

从他们的角度,可以看到实验室里现在有两个人,正在交谈。虽然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但是从肢体动作上可以看到那位客人情绪很激烈,他把穿着工作服的李嘉和从椅子上拎起来,然后甩在地板上。

“这…这是怎么回事?”

“李老师状态好像不太对!”

距离太远,看不清具体情况,但能够看到李嘉和的身影在地板上抽搐。那客人看起来也有些慌乱,到处翻找,也许是在找药,也许是在找其他东西。随后,就看他蹲在李嘉和身边,然后赶忙站起来,急匆匆地推开门走出去。

王方严肃地与另外三人对视一眼,说道:“出事情了,我们赶紧过去!”

四人这才赶紧加快脚步,但王方年龄大了,腿脚不太方便,就让另两个男生先跑过去。因为是山路,两人也是跑了有一分多钟才赶到。这时候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李嘉和在实验室地板上躺着,没了动静。两人又从小路绕到实验室正面,却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男子。

 

审讯室。

警察:你是今天下午两点半到的光冻结实验室?

杨文斌:没错,但是我到的时候发现门打不开,给李老师打电话他也不接,我就想着在外面等一会。

警察:你等多久?

杨文斌:大概有十多分钟吧,然后王老师他们就过来了。

警察:你们是砸玻璃进到实验室里面的?

杨文斌:对,因为所有的门都被从里面锁死了,窗户也有防盗栏,所以我们就打破了那面大玻璃墙进到里面。

警察:既然实验室窗户都用了防盗栏,那么那面玻璃墙为什么没有防护措施?

杨文斌:那面玻璃墙是做实验用的,所以必须要保持外部没有遮挡。那片区域是在学校里面,加上玻璃墙的强度很高,很难从外部破坏,我们也就没做多少防护。

警察:那你们是怎么打破那面玻璃的?

杨文斌:我随身带着切割那种玻璃的器材。

警察:你为什么会随身带着这种东西?

杨文斌:我们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切割这种高强度玻璃,所以一般我会随身带着。

警察:你们进到实验室里面的时候,李嘉和已经停止了呼吸吗?

杨文斌:嗯,李老师这些年工作强度太大,得了心脏病,如果身体或者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的话,病就有可能发作。

警察:他没有随身带着药吗?

杨文斌:对,因为李老师这病从发现到今天前,其实只发作过三次,每次都是因为工作太过疲劳,所以他把药放在实验室的一个柜子里面,如果晚上要待在实验室工作,就会吃药以做预防。

警察:根据我们已知的信息,李嘉和应该是在今天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左右被人推到在地,导致心脏病发身亡。而根据你的说法,你从两点半就开始在实验室正门前,一直没离开过,这段时间里,也没有人从实验室里出来,对吗?

杨文斌:什么意思?你怀疑我是凶手?不可能!我为什么这么做?

警察: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每个人都有嫌疑。现在,请你回答我的问题。

杨文斌:没错,是这样,但是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些信息上面的断层。王老师他们是亲眼看到了李老师遇害的全过程,可这是通过那面玻璃墙看到的。那面玻璃墙是我们做实验用的,可以吸收内部的光,并且模拟从外部发射。所以我觉得,李老师有可能不是在那个时间遇害,而是被人利用玻璃墙的特性,隐瞒了真正的作案时间。

警察:那面玻璃墙,还有这种功能?

杨文斌:我们之前的实验只做过低频电磁波的部分,对于高频的单色光也可以实现,但是对复杂的复合高频电磁波,尤其是实际中的光,能不能实现还不知道,不过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

警察:关于这方面,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因为实验室里面的量子计算机内容被完全清除,找不到任何证据。你们有程序或者是实验的备份吗?

杨文斌:有的,但是只有李老师知道备份在哪。不过我觉得,既然有人把计算机格式化,那他很有可能真的用了模拟光的方法。

警察:好,你提供的信息我们会认真考虑。非常感谢你的配合!

 

做完笔录回到酒店,王方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也不开灯,就这么静静地坐着。

下午的时候,王方就已经想明白,自己绝对不可能躲过去。无论是李嘉和真正的死亡时间,还是自己遗留在现场的证据,又或者是上午的出行记录,都足以让警方将目标锁定在他身上。现在唯一能想的就是,自己还能趁着这段时间,再做些什么。

其实上午在做整个布局的时候王方就已经发现,这次是李嘉和赢了。他的技术已经足够模拟几乎所有频段的电磁波信息,这说明什么?且不说在科研上的应用,就是在军事上,也足以让国家在整体实力上更上一层。哪怕这种技术本质上,不过是对电磁波简单的复制。

但是王方不甘心,他不甘心让李嘉和得到这个荣誉。一方面,这种钻空子的行为在王方看来不能叫做科学,只能算是简单的技术;另一方面,李嘉和是靠着窃取自己的成果走到今天,他不能允许李嘉和比他走得更远。

王方打开笔记本电脑,思索片刻,写下一篇文章,邮寄给某家科学杂志。做完这一切后,王方站在窗户边上看向远方。

“李嘉和,当年你窃取了我的成果,现在我要拿回来。至于误杀你的事情,我会负责,咱们俩扯平了。”

三天后,杨文斌把手中的杂志猛摔到地上,气道:“胡说八道!什么拍电影,这是污蔑!我知道了,是王方,是他杀了李老师!”

杨文斌拿出手机,打通上次给他做笔录的警察的电话:“警察同志,我是杨文斌。我有关于李嘉和教授那个案件的重要消息!啊?你说什么?王方他自首了?”

 

2031年12月17日,王方在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称,李嘉和所谓的光量子实验只不过是一个骗局,他用了简单的拍电影的手段,蒙骗了所有人。原理很简单,一面玻璃正反两面,内侧是摄影机,录下传递到玻璃上的影像;外侧是放映的荧幕,将录下的影像放出。随后,王方向警方自首,警方经过调查取证,证实了王方的嫌疑人身份,将他拘留,并且结案。

李嘉和的学生杨文斌称自己的老师真的做出了成果,但是因为拿不出证据,加上在科研界话语权不高,很快便没了音讯。由于光量子模拟实现的难度很大,所有科研界普遍认为,李嘉和确实用了王方所说的小把戏。

2032年5月9日,法院对王方做出一审判决,鉴于王方是错失杀人,并且主动自首,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王方对作案过程供认不讳,没有继续上诉。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8 18:07

故事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提倡从身边的事情入手构建科幻故事,但是“实验室——技术或发明——师生关系”这类的故事要想出彩非常困难。此外,小说的语言应当是叙述语言而非过分生活化语言的全面照搬,希望作者在以后描写场景与对话时,要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匿名 2018-02-08 11:16

光冻结让我联想到曾经的“慢玻璃”构想,这是个好题材。两个研究者从并肩到分歧,彼此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之间的协同与矛盾,也是非常好的素材。但遗憾的是,故事叙述的方式,结构的松散,使整篇小说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点,不能形成具有震撼力的效果。

匿名 2018-02-07 13:19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老道理。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往往胜过设定几百年后,几千光年外的空洞背景。小说对中国高校科研生态的描写非常有现实感,而且真实素材不仅没有对科幻的想象力造成约束,反而扩展了作者的视野。因为素材丰富,细节也容易写得扎实。从“科”到“幻”,越走越宽!

匿名 2018-01-29 16:38

挺有意思的故事,充满悬疑和波折,作者试图讲述一个黑幕重重的科研故事,缺憾是过多的阐述了科幻设定的原理,使得故事的阅读感受变差。

目录(共8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