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

鸟巢与繁殖

182
5114
1
先看评语
· 一篇相当不错的博物科普文章,作者在写科普的时候也把自己在观鸟过程中的三两事写了进去,非常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吸引读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鸟,同时也让更多人去保护鸟。 ·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 作者很用心地创作了这篇关于鸟类的科普长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量大,资料严谨详实;图文并茂,现场感十足,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 要说有欠缺的话,就是文学性稍稍差一些。 ·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 男儿邂逅功补衮,鸟倦归巢叶归本——黄庭坚《再答元舆》

  • 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韩愈《孟生诗》

  • 天外斜阳犹在树,林间宿鸟已归巢——黄庚《杂咏》

  • 衔将春色归巢去,辜负莺儿枝上啼——朱权《宫词》

很多古诗词都有“鸟归巢”这个意向,或睹鸟思乡,或感慨时光,或只是简单写景。但是鸟儿晚上真的会归巢里去吗?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除了哺育后代以外,我们见过鸟儿待在巢里的照片吗?

动物的巢穴一般都比较隐秘,很难被发现,鸟类也如此。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北方城市每到秋冬季节,道路两旁的悬铃木叶子就会掉光,暴露上面的巨大的巢,那一般就是喜鹊的巢【注1】。没观察过很正常,看完我的文章以后你可以跑到街上去看看。当然大部分时间你是没法在喜鹊巢里面看到鸟的。

为什么?

因为巢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卵和雏鸟,不是日常居住场所,相当于人类的子宫+婴儿床。

不在巢里待着,那它们晚上在哪里栖息?

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白天走在路上,偶尔会发现某棵树下面会有一大堆的鸟粪。如下图所示:

夜栖树下的粪便。图自@南川木菠萝,已授权。

这就是鸟的夜栖树,树栖鸟类的夜晚栖息的地方。

栖息在树上的喜鹊 。图自@南川木菠萝,已授权。

在树上睡觉不会掉下来吗?当然不用担心,因为鸟类的爪子结构有点特殊,当鸟类在树枝上往下蹲的时候,它们的爪子会自动握紧枝子【注2】。

某些鸟比较喜欢群居,例如灰椋鸟(Spodiopsar cineraceus),它们会占据一整条路的行道树作为自己的夜栖树。于是那条路就会变成有车一族闻风丧胆的“天使路”。我们学校就有这么一条闻名遐迩的路……

当然不是所有的鸟都是在树上睡觉,也不都是晚上才睡觉。

天鹅、大雁和野鸭这些游禽白天不找东西吃的时候就经常会把头放进自己蓬松的羽毛里面,漂在水面睡觉。而白鹭,鸻鹬类这些腿长的水鸟,睡觉的时候会单腿轮流站立。

雨燕目雨燕科的雨燕,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属于雀形目【注3】的家燕不同,家燕属于雀形目,虽然名称都有“燕”,但两者亲缘关系比较远。在进化过程中,两个类群的鸟类的外表变得有些相近,比如说都都有叉状尾,翅膀狭长,体色大多为黑褐色等,生物学上称之为“趋同进化”。但是雨燕目雨燕科的“燕子”和雀形目燕科的“燕子”身体结构上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脚上四趾中三趾向前,一趾向后,而前者是四趾向前,或后趾能向前转动。这种腿上结构的区别导致燕子能够落到地面上栖息,而雨燕却只能用这四趾将自己挂在垂直的岩石或者树上,需要从上往下俯冲来起飞。

雨燕目APODIFORMES和雨燕科Apodidae的拉丁词头都是apoda,都含有“没有腿”的意思。有趣的是极乐鸟科的大极乐鸟(Paradisaea apoda)种加词apoda【注4】 也是没有腿的意思,其学名直译为“没有腿的天堂鸟”。之所以会有这个学名,是因为在林奈给这种产于新几内亚地区的鸟命名的那个年代,欧洲人看到的都是在被砍掉了腿的标本……后来还有了“无腿极乐鸟”的励志故事:传说中有一种“无腿极乐鸟”,出生便没有双腿,一辈子都只能向着太阳努力飞翔,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它们落地之日,便是死亡之时。

实际上,雨燕更符合这种传说。它们在进化中,为了飞行能力牺牲了平地跳跃起飞的能力,一旦落到地上,就再也飞不起来了,没有外力帮助真的是只能等死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就连睡觉也都是在空中。

但它们终究还是要落下来筑巢繁殖的。

雨燕科金丝燕属(Collocalia)的数种金丝燕在繁殖季节用唾液和其身上细小的羽毛粘结而成的窝,就是有名的燕窝。

燕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糖类和微量元素。燕窝的蛋白质含量高,但其消化速度慢,甚至不如鸡蛋,且并不能按照人体所需比例提供蛋白质,所以燕窝蛋白质算不上是优质蛋白质。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含量为10%的唾液酸,有一些研究称具有“抗衰老,抗辐射”等诸多神奇的功效。对于这些所谓功效我持中立态度,人们对于燕窝的尊崇说到底不过是因为物以稀为贵。据说随着人类持续采集金丝燕的窝,不堪其扰的金丝燕没办法收集足够的材料,后来筑的巢会在其中掺入很多杂物,使得后来采集的燕窝品质越来越差。   

除了燕以外,其他在空中筑巢的鸟类主要是用树枝、树叶和枯草等材料。虽然材料简单,但是做成的巢穴却十分坚固牢靠。鸟类前肢已经变成了翅膀,所以选择搬运筑巢材料的时候只能靠嘴和爪子,有的小型鹦鹉能够把树叶夹在尾巴羽毛上,都十分不容易。所以他们对于筑巢材料一般并不会很挑剔,能用就行。城市里面的鸟,例如喜鹊和珠颈斑鸠(Spilopelia chinensis)的巢里面就能找到晾衣架和铁丝。有时候为了御寒,鸟类会在巢中加入羽毛,这些羽毛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捡的其他鸟类的,据说有时候鸟类还会从活的家禽身上拔羽毛。生活在牧场附近的鸟类,会收集牲畜的毛筑巢。

当春天鸟儿们开始筑巢的时候,试试往林地里扔一把家养动物的毛,自己刚理完的发,或者用剩下的毛线头,等几天再去看看这些材料还在不在。说不定动物们已经拿去筑巢了。

人类盖砖瓦房,砖头和瓦片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但是光有砖头和瓦是盖不起一栋房子的,需要水泥来黏合砖头。有些鸟儿筑巢的时候也会使用黏合材料。最常用的黏合材料就是蜘蛛丝。用蜘蛛丝把枯草、苔藓、树枝粘合在一起,这样织出来的巢又小又结实,隐蔽性强。

在空中筑巢,鸟儿下的圆圆的蛋会不会滚下来?大家可以看看家里的鸡蛋,会发现它们并不是很对称的椭圆,而是一头尖。如果你推一下鸡蛋,它们滚动时会弯向尖的那一头,这样鸡蛋滚动的轨迹是一个圈。野外鸟巢中的蛋一般也是这种一头尖的形状,这种奇特的形状减少了鸟蛋滚出巢的几率。

有的鸟儿不走寻常路,以洞为巢。啄木鸟是控制森林虫害的能手,也是打洞能手,它们会在树干中打出一个洞孵蛋繁殖。这种巢里的蛋掉下来的几率比较小,所以蛋也比较圆。而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注5】喜欢在河流或者田野的土壁断崖上打洞筑巢。它们在城市里的公园湖泊和河流里面也很常见,但是很遗憾现在越来越多的池岸和湖岸用混凝土或者石头铺砌硬化,导致翠鸟无法筑巢。

还有很多的鸟,自己不筑巢,孵卵的地点和方式多多种多样。

南极地区非常寒冷,如果让卵接触寒冷的外界,不一会儿卵就冻坏。所以帝企鹅(Aptenodytes forsteri)用自己的身体当巢孵化企鹅宝宝。而大洋中的白玄鸥(Gygis alba)直接把卵产在树枝上,心超级大~白玄鸥的宝宝刚孵化出来就能够牢牢抓住树枝不会掉下去。

有的鸟类,为了减少繁殖的投入,选择使用其他鸟类建造的巢。前面咱们提到的喜鹊巢,体积大,数量多,坚固耐用,就被不少猛禽盯上了。东北师范大学王海涛教授的研究团队发现红隼(Falco tinnunculus)、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燕隼(Falco subbuteo)、长耳鸮(Asio otus)、领角鸮(Otus lettia)和雕鸮(Bubo bubo),甚至比喜鹊还要小的三宝鸟(Eurystomus orientalis)都会利用喜鹊的巢来繁殖。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佳和亮梁伟在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记录到了4种占用喜鹊巢的鸟类,其中有两种猛禽—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和长耳鸮。另外两种是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俗语有云“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但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鸭科鸟类有许多天生就爱在树上筑巢,例如珍贵的国宝级野鸭——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及大名鼎鼎的鸳鸯(Aix galericulata)【注6】。这些鸭子繁殖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离地十多米高的天然树洞营巢。

但与之相比,绿头鸭上树,实属无奈。

正常情况下绿头鸭主要在水边芦苇、草丛里面筑巢,但是由于现在湿地等水域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水鸟栖息地竞争加剧。在原始环境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产卵,绿头鸭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占用水边的喜鹊巢。

有的鸟类,例如“臭名昭著”的杜鹃科Cuculidae的许多种杜鹃,就会将自己的卵产其他鸟类的巢穴里面。为了瞒过寄主,杜鹃产的卵甚至会模仿寄主卵的花纹。但是被杜鹃寄生的鸟类也不会坐以待毙。杜鹃的卵模仿得再好,也有可能会被寄主发现,丢弃或埋到巢底下。

如果杜鹃寄生的卵没有被寄主发现,杜鹃卵会比寄主的卵更早孵化出来,然后把那些还没有孵化出来的卵推出巢摔死,独占寄主的关爱。杜鹃幼鸟生长迅速,三周左右就会体重就会增大到刚孵化时的五十倍,可能会长得比寄主还要大。看到个头小小的寄主(例如柳莺科Phylloscopidae的鸟类)为了养活杀死了所有亲生孩子而且体型比自己还要大许多的杜鹃幼鸟,整天忙于捕食,心中真是极其不忍。

但这就是自然界,生存竞争就是这么的激烈和残忍。

谈到鸳鸯,我们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爱情”和“忠贞”?中国古代文化中将鸟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诗句有很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然而“凤凰”只存在于神话中;一翼一目的比翼鸟生物学上也不允许存在。而鸳鸯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物种,便当仁不让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忠贞爱情的象征,甚至连它的英文名都叫Mandarin Duck,直译为中国官鸭。足见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但鸳鸯和杜鹃一样,也会巢寄生。不过杜鹃是种间巢寄生,也就是说杜鹃是去祸害别的鸟类,而鸳鸯是种内巢寄生,祸害自己的同伴。科研人员做过统计,平均每1只母鸳鸯的窝里有2.5只其它的鸳鸯产的卵。

是不是有种三观崩坏的感觉?

而且,虽然表面上鸳鸯实行和人类一样的“一夫一妻”的单配制,但这种单配并不严格,存在很多的“婚外情”现象。而且这种夫妻配对的关系只能持续数年,不是古人以为的厮守终生。

在人类眼中属于“渣鸟”,鸳鸯却不是鸭类中的“渣鸭”。大多数鸭类,它们的配偶关系只能保持一年,甚至还不如鸳鸯。而且鸭类之间基本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你可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杂交鸭。在观鸟圈里面有一本很有名的鸭子识别图鉴《日本のカモ識別図鑑》,作者昭原巨雄和昭原道昭是父子俩。他们花了二十多年完成这本书,里面就专门整理绘制了不同种类鸭子杂交的类型。

为了让自己的基因更多地传递下去,鸟类雌雄两性都有追求婚外交配的倾向,同时也有阻止其配偶婚外交配倾向。自然选择使雌雄两性都产生了复杂的追求与限制婚外交配的机制。

如果是雄鸟胆子比较小,会通过入侵另一只雄鸟的领域找机会和雌雄交配。而比较暴力的鸟类,例如已经有伴侣的雄性绿头鸭会强迫那些已经有伴侣的雌鸭交配。

这是一只南美硬尾鸭(Oxyura vittata)。图片来自2001年Kevin G. McCracken等人发表在《nature· brief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短文。在此之曾报道过这种鸭子生殖器的长度为20厘米,当时就震惊了很多人。毕竟这种鸭子体重不到700克,而具有同样长度的生殖器官的非洲鸵鸟(Struthioc amelus),可是重达150公斤!体重相差200倍。然而科学家还是低估了硬尾鸭……他们将图片上那只雄性南美硬尾鸭的生殖器官拉直后,得出来的最新数据是42.5厘米,几乎和鸭子身体等长。雌鸭也进化出了迷宫一般的阴道,不过螺旋方向和雄性相反。所以雄鸭的生殖器要足够长,足够暴力,才更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殖细胞和雌性的卵细胞相结合。这么长的螺旋形生殖器,可以看出来雄性鸭子之间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

不想带绿帽的雄鸟为了保卫自己的配偶也是费尽心思,有的会紧紧跟在雌鸟旁边,不离半步。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97%的鸟类没有外生殖器,只有泄殖腔【注7】,交配时间很短。所以有的雄鸟会通过频繁交配来阻止雌性婚外交配,有的雌鸟也会使用这种方法来阻止雄性婚外交配。另外还有一种雄性防止自己带绿帽的方式就是 “拒敌于国门之外”,想方设法阻止其他的雄性进入自己的领地。 某些单身的雄鸟,会进行雌化,也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像雌性,从而瞒过领主偷偷进入,隐藏于另外的雄鸟领地,趁雄鸟不注意,伺机与真正的雌性交配。当然这样也会有被领主“OOXX”的危险……红杏出墙的雌鸟,也会偷偷跑出配对雄性的领域去找另外的雄性进行交配。

看完这一章我们脑海里要有清醒的认识:用人类的道德观去评判动物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动物来说,它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生存和繁殖,它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然后产生更多的后代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这两件事情任何一件没有完成,对于个体来说都是失败的。不论是单配制,还是一雄多雌或者一雌多雄的多配制,不论是至死不渝还是露水夫妻,每种鸟类选择的都是最有利于它们尽可能多地将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的方法。

【注1】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家乡森林里面多是松、竹、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然而上大学来到北方之后,每年秋冬那些高大的悬铃木的叶子刷刷刷就落光了。面对光秃秃的树林,除了生出一些凄凉之感外,也着实让我感到惊奇。当然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悬铃木上叶子落光以后暴露出来的硕大的鸟巢。当时我还没踏入观鸟的大坑,只是觉得惊奇,也没有进一步去探究。后来掉进坑里以后,才知道那是喜鹊巢。喜鹊在南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南方比较常见的有一种比较像喜鹊的鸟名为鹊鸲(Copsychus saularis),雄鸟和喜鹊一样都是典型的黑白型鸟类,同样的黑色翅膀白色翼斑,下体同样前黑后白,但是体型小的多。

【注2】鸟类和人类抓握用力的方式相反,人类需要用力才可以抓握物体,但是鸟类自然放松的时候爪子就是紧握的,需要肌肉用力才能使其松开。不过你也可以用你的手掌模拟鸟类在枝头上下蹲自然握紧的动作:将右手放松,然后用左手把右手手掌往后掰,右手的手指就会自然而然弯向掌心。

【注3】目是生物学上的分类阶元,从高到底简单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的发现,这几个简单的分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这几个基础的分类阶元上有出现了小的分类单位。所有鸟都属于“鸟纲”这一个纲。在鸟类中,目与目之间的亲缘关系已经比较远了。

【注4】  在这里,我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双名法。双名法是由咱们二十一专业分类学的老祖宗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1778)创立的一种科学命名法。简单地说,每种生物有一个唯一有效的科学名称,这个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是一类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物种共同的名字,第二个是种加词,区分属内不同的种,两个词语要斜体。例如人类的学名是Homo sapiens,Homo是属名,sapiens是种加词。很多人分不清学名和中文正式名,要记住学名是拉丁文,不是中文~现代人的中文正式名是智人。

【注5】 普通翠鸟是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翠鸟科Alcedinidae最常见的种类。体色鲜艳,易于识别。

在这里想和大家说明的是,普通翠鸟虽然名字中有“普通”两个字,但其实并不普通,它位列《“三有”物种保护名录》。“三有”指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虽然保护等级不比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好歹也属于国家保护的。《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非法狩猎陆生野生动物20只以上的;在禁猎区或者禁猎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猎的;具有其他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的。此外,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猎,非法狩猎陆生野生动物50只以上的,为重大案件;非法狩猎陆生野生动物100只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普通翠鸟并不是普通的翠鸟,正如普通外科医生并不是普通的外科医生一样。顺便再多说一句,满大街的麻雀也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注6】 鸳鸯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鸟类,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注7】泄殖腔:软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单孔类(如鸭嘴兽)拥有泄殖腔,肠末端膨大形成,消化管、输尿管和输精管/输卵管在此汇合,顾名思义,有排泄和生殖的作用。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4 15:33

一篇相当不错的博物科普文章,作者在写科普的时候也把自己在观鸟过程中的三两事写了进去,非常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吸引读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鸟,同时也让更多人去保护鸟。

匿名 2018-01-17 13:19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匿名 2018-01-16 14:58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匿名 2018-01-08 20:34

作者很用心地创作了这篇关于鸟类的科普长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量大,资料严谨详实;图文并茂,现场感十足,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 要说有欠缺的话,就是文学性稍稍差一些。

匿名 2018-01-07 07:53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目录(共7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