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

如何开始观鸟

182
5114
1
先看评语
· 一篇相当不错的博物科普文章,作者在写科普的时候也把自己在观鸟过程中的三两事写了进去,非常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吸引读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鸟,同时也让更多人去保护鸟。 ·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 作者很用心地创作了这篇关于鸟类的科普长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量大,资料严谨详实;图文并茂,现场感十足,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 要说有欠缺的话,就是文学性稍稍差一些。 ·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各位读者,或许你们发现了,我在行文之中一直在提两个字“观鸟”。观鸟是一项在欧美很热门的户外活动,在英文里面叫“bird-watching”或直接叫“birding”,观鸟人直接用裸眼,或者使用双筒或单筒望远镜等视力增强设备,在尽量不影响鸟类正常行为活动的情况对其进行观察和欣赏。有时利用相机和录音设备记录图片和声音。一般认为现代的观鸟活动起源于十八世纪,人们开始用美学的眼光而不是实用主义(吃或者用羽毛做装饰)去看待野鸟。

每个观鸟人追求的目标都不完全相同,有人追求看到更多的鸟种,有人追求对鸟种的准确辨识,有人是喜欢记录鸟类的行为,有人则是喜欢亲近自然。

但是不论是想看到更多的鸟种,还是想要更准确迅速地识别抑或是其他的偏好,当一个观鸟人看到非常珍惜少见的鸟类或者自己之前没有见过的鸟类,都会变得非常激动。

“哇!中华凤头燕鸥诶!神话之鸟!全世界可能都不足一百只!”

“哇!蛇雕!青岛第一笔纪录!”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大脑都会分泌很多多巴胺,使观鸟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推动我们在观鸟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去寻找更多的鸟儿……观鸟也会上瘾的。

而且我们都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都想要为保护它们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写此文的初心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观鸟大军中来,成为观鸟爱好者。

看完那些文字,你是否想要更一步了解鸟类这个奇妙的类群和观鸟这项神奇的活动?

如果是的话,请跟着我一起进入往下阅读吧。

观鸟门槛很低,老少咸宜。如果当地已经有观鸟爱好者的组织,对于观鸟入门有极大的帮助,可以在网上先查查。例如,北京观鸟会、上海野鸟会、重庆观鸟会、青岛观鸟会等,网上都能获取联系方式。观鸟活动在大学之中发展比较快,所以许多大学都有专门的观鸟社团,或者环保社团里的观鸟部门。例如曲阜师范大学观鸟协会,中国海洋大学鱼山科协观鸟社,复旦大学翼缘社等等。

如果能联系上当地的观鸟组织,接下来就不用看了。联系组织面对面去野外实践是最快的。

如果当地没有组织的话,就准备好自己学习成为大神创建组织吧。

观鸟需要一台望远镜。可以花几百块买一台7到10倍的双筒望远镜。不要迷信倍数,倍数约高越容易抖动,影响观察。也不要相信淘宝几十块钱的高清、夜视、军用望远镜。望远镜是最重要的设备,好的望远镜能用一辈子,所以最好买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以内最贵的。有相机和长焦镜头的话相当于锦上添花。

买几本鸟类图鉴。国内观鸟界的“圣经”是马敬能先生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基本上国内观鸟爱好者 人手一本,但是现在已经近乎绝版了,几十块钱的价格淘宝上价格已经标到了几百块。好在网上有很多电子资源。不过这本书成书已经快20年,有一些内容需要更新,例如鸟类分布图,以及中国新纪录的鸟种,虽然该书文字质量较高,图片质量却不是很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愧“圣经”之名。   华北的读者可以买一本《常见野鸟图鉴(北京地区)》,华南的朋友可以买一本中国香港及华南鸟类野外手册》。东部沿海的朋友不缺钱的话可以买华语世界水平最高的图鉴是《台湾野鸟手绘图鉴》和英文的《collins bird guide》。国内其他地区还缺少突出的图鉴,《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仍然不可替代。

还有很多图鉴是按类别来卖,《中国鸟类图鉴(猛禽版)》或《猛禽觀察圖鑑》,以及2017年末刚出版的《中国鸟类图鉴(鸻鹬版)》(双十二买的,还没给我发货……)。喜欢鸥的可以上半年从日本引进版权并翻译成中文的《鸥类识别手册》。这本书的作者也是《日本のカモ識別図鑑》(日本的鸭类图鉴)的作者,昭原父子。

还有很多优秀的图鉴,期待读者自己去寻找。我在这里的建议是,买图鉴之前一定要去网上查查评论或者问问身边懂的人。我在我校图书馆发现了不少垃圾图鉴,内容错误百出,配图张冠李戴。就连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鉴都有错误。

如果手都剁完,装备都齐全了,图鉴也翻过几遍,留下了印象。那么怎么出去开始看鸟呢?

先从公园开始吧。公园植被较多,鸟类也习惯了人类的干扰,不太害怕我们,适合新手开始观鸟。带上图鉴和望远镜,去公园观察当地常见鸟种,积累观鸟经验。

对于新手来说,知道这里有鸟,但是如何找到鸟的具体是个难题。有声音的话听声音,没有声音的话,寻找那些无风自动的枝头。刚开始观鸟肉眼能看到鸟,望远镜里却看不到鸟,这种情况要多多练习使用望远镜。

如果公园里的常见鸟都看熟了,想要去找更多的鸟。那就去野外寻找不同的生境吧。

生境是什么?

简单来说,生境就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生境没有完全固定的划分,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有不同的生境划分方式。我们可以将生境简单划分为湖泊、河流、森林和沙漠。森林可以细分为阔叶林和针叶林。针叶林又可以划分为红松林,赤松林,马尾松林等等。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偏好的生境。相应的,每种生境都有容易发现的动物。

如果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按图索骥,去目标鸟种喜好的生境里找它们了。例如,超级小超级可爱的戴菊(Regulus regulus),中国最小的鸟种之一【注1】它就偏好针叶林,喜欢在松树枝头乱窜。所以如果我们想去找戴菊,就得去寻找松树林。

说到生境和松树,我在此不得不提一下中国民间著名的长寿吉祥的象征“松鹤延年”。各位读者一定从各种绘画和瓷器等美术工艺品中见过这种题材。但实际上,“松鹤”中的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并不会出现在松树上。如果大家细心观察,会发现它的脚有四趾,三前一后,没法紧紧抓握住树枝。栖于树上的攀禽一般都是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现实生活中的丹顶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湖泊、沼泽、滩涂等生境。青岛墨水河入海口就是这种典型的开阔泥潭,这里虽然没有丹顶鹤,但是每年都有一些偏好的生境和丹顶鹤类似的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路过。去年在上游修了坝,导致入海口附近水位降低,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疯狂生长,占据泥滩,改变了泥滩的生境,也影响了黑脸琵鹭的栖息。

长满了互花米草的泥滩视野并不开阔,对于这些高大的涉禽来说并不是好事情,但对于捕食者来说确是极好的伏击场所。【注2】

有意思的是,鹤喜欢开阔的湿地生活,但是同样属于涉禽的鹭科鸟类,却喜欢在树上繁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各位读者想必是倒背如流了。我踏入观鸟大坑为时尚短,没有见过在柳树上的黄鹂。但是柳树上的白鹭池鹭牛背鹭我倒是见多了……

“两个白鹭鸣翠柳,一行黄鹂上青天”或许更贴切一些。 深入了解每一种鸟背后的生态学和行为学的知识,除了能够寻找到鸟类以外,我们还能够用批判性的眼光来欣赏民间的传统美学——其实也就是可以在妹子面前展(zhuang)现(bi)一下:你看看这画的,虽然这样看起来好看,但实际上是这样的……

回到正题。寻找不同的生境,开拓观鸟点,是个长期的过程,要积极去行动。我在网上有个朋友,一  直说他学校没有什么鸟,只有喜鹊麻雀。前几天我跑到他学校去带他找,结果学校里面就有一大块还没有开发的湿地,一个下午就看到了近三十种鸟类。 

【注1】我们平常最容易见到的树麻雀一般体长14厘米左右,而戴菊体长在9厘米左右。蜂鸟中国没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地在美洲。容易被误认为蜂鸟的是长喙天蛾。

【注2】替老师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开了个会,会上有老师展示了他们的室内研究实验结果,互花米草在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据说有其他的科学家正在为互花米草翻案了。但是对于迁徙的候鸟和被互花米草挤兑的原生植物来说,互花米草终究还是弊大于利。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4 15:33

一篇相当不错的博物科普文章,作者在写科普的时候也把自己在观鸟过程中的三两事写了进去,非常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吸引读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鸟,同时也让更多人去保护鸟。

匿名 2018-01-17 13:19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匿名 2018-01-16 14:58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匿名 2018-01-08 20:34

作者很用心地创作了这篇关于鸟类的科普长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量大,资料严谨详实;图文并茂,现场感十足,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 要说有欠缺的话,就是文学性稍稍差一些。

匿名 2018-01-07 07:53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目录(共7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