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

身边奇鸟

182
5108
1
先看评语
· 一篇相当不错的博物科普文章,作者在写科普的时候也把自己在观鸟过程中的三两事写了进去,非常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吸引读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鸟,同时也让更多人去保护鸟。 ·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 作者很用心地创作了这篇关于鸟类的科普长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量大,资料严谨详实;图文并茂,现场感十足,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 要说有欠缺的话,就是文学性稍稍差一些。 ·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提到奇异的动物,各位读者脑海里想到的是不是外国的动物?非洲的长颈鹿,美洲的蜂鸟,南半球的企鹅,澳大利亚的袋鼠,这些都是陪伴我们度过童年异域动物。但是一提起中国本土的动物,除了圆滚滚的国宝熊猫,可可西里藏羚羊,已经没有希望的白鱀(jì)豚,我们还能想到哪些物种?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中国哺乳动物记录已经达到了694种【注1】,中国鸟类最新名录上有1468种,《生物多样性杂志》最新评估结果认为中国有35784种植物。然而中国大多数动物园更重视从国外引进生物,而忽视本土物种,所以本土物种的数量远不如外国的动物。但也有包括北京动物园、重庆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和西宁动物园等少数几个动物园比较重视本土物种的保护和繁育。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国本土动物参观指南》这篇文章了解更多。

所以,在这里,我打算和大家讲一讲我们身边的鸟类。国外的动物,离大多数人还是太遥远了。从那些我们寻得找,看得见的鸟类开始,更容易让大家理解和喜欢。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基本的鸟类分类知识。世界鸟类共可分为三十多个目,纷繁复杂,国内主要有:

隼(sǔn)形目、鹰形目、鸮(xiāo)形目、鸽形目、鸡形目、佛法僧目、鹈(tí)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雁形目以及鸟类界第一大目:雀形目等。这么多目又可以简单地分为五类:

猛禽、陆禽、攀禽、涉禽、游禽、鸣禽。

隼形目、鹰形目和鸮形目属于猛禽。前两者是日行性猛禽,也就是一般的白天出来活动的鸟;而后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猫头鹰,属于晚上精神,白天打瞌睡的“夜行性猛禽”,是真正的“夜猫子”。

鸽形目和鸡形目可以归为陆禽,通俗来讲就是鸽子和鸡这样主要在地上活动的鸟。

鹈形目、鸻形目和鹤形目大多是涉禽,主要是白鹭和丹顶鹤这些具有“脖子长、腿长、嘴长”三长特征的水鸟,不善游泳。

雁形目的鸟基本都是游禽,就是像鸭子这种腿短却会游泳的水鸟。

我个人喜欢猛禽,所以让我先来介绍这这类鸟类中食物链顶端的存在。锐利的眼神,锋利的喙爪,振翅一挥,便能扶摇而上,带着不可一世的气势在蓝天上翱翔,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猛禽的印象。但是对于这类猛禽,各位读者了解有多少呢?

鹰形目以前是隼形目下面的一个科,2008年的时候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目。这两个目国内共包含66种鸟类,除了我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鹰”,还有雕、鹗(è)、鹫(jiù)、鵟(kuáng)、鸢(yuān)、鹞(yào)、隼等几类。从翼展可超过两米的秃鹫(Aegypius monachus),到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的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这个类群形态极其多样。【注2】。

或许你觉得这些空中霸主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面才会存在。这句话没有完全说错,大部分猛禽都生活在荒野里。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合适栖息地的减少,有不少猛禽已经慢慢开始适应城市的生活。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红隼(Falco tinnunculus)。

借用一位观猛大师的话来说,红隼是“最没有节操的猛禽”。它们已经放下了猛禽的尊严,彻底和人类窝在一起。网络上经常有人发帖说在家门口的阳台上发现了一窝红隼。

Image title


在我们学校房顶上的红隼。

正因为它们适应力强,不太挑生活环境,所以它们是最常见的猛禽。当然只是常见的话,是不足以称为“奇鸟”的。红隼还有个绝技——空中悬停。

它们飞行能力很强,喜欢逆风而起,悬在空中寻找猎物。一旦发现猎物的踪迹,就会极速俯冲。而且和蜂鸟、蜻蜓等靠振翅悬停不同,它们通过调节翅膀和尾巴的姿态,利用空中的气流,能够做到静止的悬停。

虽然隼这一类猛禽大都有一些悬停的能力,但是最爱悬停,悬停技术最好,又最容易被人类发现的,莫过于红隼了。所以读者在城市里偶然抬头望见天空有一只老鹰模样的东西,迎风展翅却纹丝不动,基本可以确定是红隼了。

还有一种体型较大的隼——游隼(Falco peregrinus),也偶尔会出在人类建筑物顶上。据称它们两翼并拢俯冲攻击猎物时,时速能超过三百公里。在这样的速度下,猎物的头骨会被瞬间击碎。正因为其捕猎能力出众,所以自古以来人类就很喜欢捕捉它们用在鹰猎活动中,使得游隼种群遭受巨大的威胁。

除了这些会在城市居住的猛禽,每年春秋两季,很多猛禽迁徙也会经过城市上空。

普通鵟(Buteo japonicus)

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

这两张图片就是17年秋天我们学校的小山丘上拍摄的迁徙过境的普通鵟和凤头蜂鹰,也是过境数量比较大的两种猛禽。普通鵟这种猛禽看起来很呆,虽然体型比前面的游隼大一些,但是战斗力却比不上游隼。凤头蜂鹰体型更大,它们展开翅膀能有红隼两倍长,但是战斗力更弱,抓不到大个的食物,喜欢吃蜂蜜和蜂蛹,会偷袭蜂巢。总感觉白瞎了这么大的身躯……

上图中的凤头蜂鹰其实是夜里在山上栖息,早上被喜鹊发现之后遭到驱赶,狼狈窜逃。

说完了猛禽,来看看家禽。家禽无疑是和人类关系最紧密的鸟类。每种家禽,都是由其野生祖先驯化而来。鸡鸭鹅这三种家禽,最为常见。

家鸡所有品种都是由原鸡(Gallus gallus)的不同亚种驯化而来。达尔文认为家鸡起源于南亚的原鸡亚种。但是中国的家鸡可能是国内的原鸡亚种驯化而来,具有独立的起源。雄原鸡和现在常见的家鸡仍然极为相像,但雌鸟差别明显。国内现在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等地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之中,因为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种群数量下降严重,现在已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原鸡相对家鸡飞行能力很强,所以在野外分辨原鸡和家鸡还是比较简单的——家鸡飞不高啊。

除了栖息地破坏和人类猎杀以外,原鸡种群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和家鸡的杂交导致基因污染。家鸡从原鸡驯化而来,仍算是原鸡的一个亚种,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所以家鸡和原鸡具有杂交现象。科学家对馆藏的原鸡标本和野外的活体进行了基因测定和形态学判断,结果都显示原鸡的基因已经被家鸡污染了。在云南山区,雄原鸡会跑进家鸡群中,赶走公鸡,和母鸡交配。生下来的杂交小鸡长大后会跑回森林,加入原鸡种群中。

你可能会觉得,反正都是一个种,种内交配的事情能叫“基因污染”吗?何况,生下来的小鸡跑到森林里面去,不就能够增加原鸡的种群了嘛?表面是看起来没错,但是家鸡在人为驯化过程中朝着人类设定的方向演化,其基因已经和原鸡有了比较大的差别,只是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而已。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之一就是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如果这种原鸡和家鸡杂交情况加剧,那么保护来保护去,我们要保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可能就变成了一群混有原鸡基因的家鸡。法律也不承认这些杂交动物的保护地位。

你或许觉得鸡太平凡了,但是它们孵化的小小的鸡蛋在科学上却有很大的价值。成功受精的鸡蛋会继续发育成胚胎,这种鸡胚不仅是研究动物发育的重要模型,也是培养和纯化病毒的重要原料。大家都知道,病毒必须要在活细胞中才能复制和生长,所以相比细菌要更难培养。鸡胚是发育中的活的机体,细胞代谢旺盛,且鸡蛋量多价低,培养起来操作又简单,是培养细胞的良好材料。中国科学家汤飞凡先生就是使用鸡胚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了沙眼病毒。

家鸭祖先前文已经介绍过了,就是经常和别的野鸭交配的绿头鸭。

Image title

夕阳下飞行的绿头鸭。

绿头鸭非常奇特的一点就是它们睡觉的时候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是半个脑在休息,半个脑在工作,这种睡眠方式称为单半球睡眠,有助于动物在睡眠时能够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防御敌害。绿头鸭也会和家鸭交配杂交,不过由于绿头鸭数目众多,所以这种杂交对于绿头鸭几乎没什么影响。

家鹅祖先和前面两者不同,有两种。欧洲家鹅由灰雁(Anser anser)驯化而成,我国家鹅由鸿雁(Anser cygnoides)驯化而来。常见的大白鹅,是在驯化过程中培育出来的白色品种。和原鸡一样,鸿雁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鸿雁每年秋季前往南方过冬,常常使目击的异乡游子忧愁伤感。古代常以“鸿雁”代指书信,“鸿雁传书”代表通信。

《汉书》记载苏武出使匈奴,却被流放到贝加尔湖牧羊。数年以后大汉和匈奴和亲,要求释放苏武。匈奴欺骗汉朝使者说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又一次来到了匈奴。这次,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想尽办法将真是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教他对单于讲:汉皇打猎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腿上绑了信,说苏武在某个地方牧羊。单于只好放苏武回大汉(数月,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古代诗歌中涉及鸿雁的也数不胜数,名句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王维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苏轼“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

北方城市里的人,可以没有见过猛禽,没有见过养殖场的鸡,但一定不会没有见过喜鹊。

红隼是适应了有人类的生活,喜鹊已经是逐人而居了。据我的观察,喜鹊在城镇里的数量比在野外要多。在城市里很容易看到一群群的喜鹊,但是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喜鹊的数量也少。

喜鹊自古以来便被中国人当成是喜庆的象征,“喜鹊叫,喜事到”。古人对于喜鹊的喜爱可能由于喜鹊不算怕人,农人于田中耕种的时候能看到它们在捕捉害虫,从而心生好感。但喜鹊其实属于鸦科,也就是说它们和“不祥之征”乌鸦是亲戚。可怜乌鸦虽然同样也捕食农业害虫,但是它们只是全身黑,偶尔吃腐肉,就了上千年的锅。所以说人类对它们的喜恶只是主观臆断,并不具有科学依据。

鸦科鸟类以智商高而闻名于鸟类世界,喜鹊的智力当然不会低到哪里去。。关于动物智力有一个很著名的镜子测试(minor test),简单说来就是考验动物能不能认出镜子里的是自己。我曾见过一只雀形目鹡鸰[jī líng]科的白鹡鸰(Motacilla alba)因为认不出路边停靠车辆后视镜中的自己,而对镜子发起了疯狂的攻击。

人类婴儿也要成长到18个月才能认出镜子中的自己,通过测试。 喜鹊是唯一通过该测试的鸟类,甚至是唯一的非哺乳类。

喜鹊不仅仅智商高,而且还很凶猛,本章讲猛禽放的图就是喜鹊追打凤头蜂鹰。而且不像猛禽爱独来独往,喜鹊动不动就集群攻击。除了凤头蜂鹰,我见过喜鹊群追打红隼、游隼、普通鵟、日本松雀鹰(Accipiter gularis)、雀鹰(Accipiter nisus)、苍鹰……   

【注1】 今年九月,生物多样性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哺乳动物记录已经达到了693种。十一月份即在高黎贡山发现了红鬣羚,又添一种。

【注2】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所有猛禽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对于二级保护动物的猛禽,猎捕、杀害4只即为情节严重,8只为情节特别严重,杀一只都可能坐五年以下的牢……

  • 而一级保护动物的情况相对二级保护动物来说比较复杂。我在网上搜到了国家林业局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里面对涉及每一种一级保护动物案件“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认证标准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像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虎头海雕(Haliaeetus pelagic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和白肩雕(Aquila heliaca),只要你猎捕、杀害两只以上即情节严重,四只以上就是情节特别严重。而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杀死两只算情节严重,三只就算情节特别严重。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4 15:33

一篇相当不错的博物科普文章,作者在写科普的时候也把自己在观鸟过程中的三两事写了进去,非常贴近生活。科普的内容也非常吸引读者。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鸟,同时也让更多人去保护鸟。

匿名 2018-01-17 13:19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匿名 2018-01-16 14:58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鸟类方面的文献资料,还对身边的鸟类认真观察;不仅引用了多篇描写鸟类的名诗,还对个别鸟类的婚配、性心理、性行为进行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分析,能吸引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建议在文章的前面部分对非常用词的鸟名用加括弧方式标注读音(后面部分已标注),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北极熊的羽毛。

匿名 2018-01-08 20:34

作者很用心地创作了这篇关于鸟类的科普长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知识量大,资料严谨详实;图文并茂,现场感十足,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 要说有欠缺的话,就是文学性稍稍差一些。

匿名 2018-01-07 07:53

从人们关注的大长腿入手,述说鸟类的长腿,具备审美的时效性,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符合科普特点,动物界的长腿明星,还有不少,这里缺乏挖掘,比如南美鬃狼。整体感觉还是一篇不错的科学小品。

目录(共7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