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的生活日记》

蚂蚁过河

4
3095
1
先看评语
·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今天放学,经过河流的时候,看到一群小伙伴在河边聚精会神看着什么,我忍不住也看过去。原来是一团蚂蚁在河流里面,他们聚合的形状像个大雪球。但是最外围的蚂蚁不断往下沉入河底,可是还是会有蚂蚁勇敢的继续在最外围。它们似乎想保护什么。

最终,他们到了河的另外一岸,融入到了泥土和树叶之中,我看不到了。但是这个景象,还是久久不能让我忘怀。姐姐说,你这几天为什么都不怎么说话。于是,我把我前几天看到的场景告诉她,不明白为什么蚂蚁可以做到牺牲自己,保护其他未知的东西。

姐姐说,“动物的许多行为,都是自私的,比如找食物,还有寻找配偶,找地方睡觉等等。而且这些行为,你一般还看不出来呢。比如蜻蜓点水,它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卵细胞产到河里去。夜晚听到青蛙在呱呱的叫,实际上是在进行表白大会,为了找到自己心仪的配偶。但牺牲自己,保护群体里的其他生物,这样的行为,被称为利他行为。什么时候会发生利他行为呢?有研究者认为,当个体认为自己的利他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小于给群体或者相关亲人带来的回报时,利他行为就更容易产生。我们都是一个大整体,属于社会性动物。比如当年打仗,很多士兵也是为国捐躯,就是为了大后方的家人能够有一个和平的生长环境,自己牺牲的代价,比起大后方家人的和平,更小,所以愿意去牺牲。蚂蚁也是一样,他们会牺牲自己,来保护他们种群里重要的东西。”

“姐姐,他们想保护什么?”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是有等级和分工的。也就是,打个比方,九品芝麻官得听宰相的,宰相得听皇帝的,这是他们的等级。九品芝麻官负责老百姓的各种事宜,宰相负责多种事物的管理和考核,这是他们的分工。等级和分工,使得群体里的每个人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贡献力量。在蚂蚁中,他们有负责保卫家园的兵蚁,有专门生孩子的蚁后,也有专门搬运食物的工蚁。而他们想要保护的是蚁后,这样他们的种群才能延续下去。”

“哦,这样啊。那在我们的家里,有爸爸在工作,妈妈在照顾我们,是不是也是分工合作呢?”

“对呀,小贝很聪明哦。对了,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会像蚂蚁那样,分工合作,也会存在竞争。比如一群猩猩里面,一般需要一个猩猩队长,而这个猩猩队长的选拔,就需要觉得自己武力和智慧强的猩猩打架来决定。在我们人类里面也是,如果多个人想争取一个位置,也存在竞争,这是很难避免的情况哦。”

“哦,那面对竞争的时候,我不能害怕。”

“是的”,姐姐笑着说,“小贝最棒咯。竞争虽然残酷,但在自然界也的确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两只雄鹿会为了争取一只雌鹿相互打架,优胜者说明他体格强壮,能够更好的克服生活中接下来的苦难。在海洋里,一群雄鲨鱼,为了追求一条雌鲨鱼,可以在海洋里追求七天七夜,而雌鲨鱼会在这个过程中,挑选最为健壮的雄鲨鱼,与其交配。动物也有生存的智慧呢。就算是放在我们人类生活,通过竞争,每个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我嘀咕道,“不过我更喜欢合作的感觉。”

“姐姐也是,如果可以的话,能合作就尽量不竞争。蚂蚁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你看,地上的蚂蚁是不是一起在搬运食物?”

Image title

我往下一看,刚才我吃饼剩下的碎屑,那些蚂蚁一个接一个的把他们运送到好远的地方。我顺着他们的轨迹,看到这些蚂蚁送到了一个洞穴里,他们真的好忙碌啊。这些小碎屑就是他们的午餐吗?估计是了,呃,怎么手里痒痒的感觉,我忍不住惊呼出声,一只蚂蚁正在我手上爬,看着他黑黑精瘦的身体爬在我的手上,我害怕极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它,想用另外一只手把它挥到别的地方去。姐姐听到我的声响,过来说,“小贝,别怕,这只蚂蚁是迷路了,你把你的手放在地上,接触地面,它会找到它的同伴的。”我安静下来,果然蚂蚁绕了我手臂一圈,就回到地上,融入到了蚂蚁大军之中。我想想还有些后怕,若是我刚才手的力道太重,这只蚂蚁岂不是要命陨在此。我蹲在地上,忍不住想一直看看他们,在这期间,妈妈给我的膝下放了一个暖和的毛垫。他们真的好忙碌,效率也好高,有的蚂蚁举着很小的碎屑,有的蚂蚁是聚集在一起,举着比较大的碎屑,往蚁穴里的蚂蚁和从蚁穴出来的蚂蚁,有时还会头抵着头,似乎在交流什么。他们头上还有两根细细的东西,像天线一样,很可爱。

姐姐走过来,对我说,“这些蚂蚁是不是很有趣,来,给你一个放大镜,可以看的更清楚。你要是觉得他们可爱,可以把他们画在你的日记本里哦。”我想这是一个好主意,结果放大镜,又细细观察起来。

姐姐接着说,“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这么有趣,有的生物,你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注意安全。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狗和猫,猫狗会走过很多地方,可能会感染一些病毒,这些病毒,有的只会对猫狗致病,但还有一些病毒传播到人体,也会引起人患病。比如说狂犬病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狂犬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感染:比如被咬伤或抓伤。绝大多数狂犬病均为犬、猫咬伤或抓伤所致。还有的人是在犬、猫等动物的宰杀及剥皮的过程中感染。有少部分爱犬人士,是在犬、猫等动物舔伤口或者肛门时,亲吻犬、猫等动物,通过口腔粘膜感染。因此,小贝,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和动物太过亲密的接触,明白吗?”

“好的,姐姐,我知道了。对了,姐姐,你知道生物是来自何处呢?”我一边观察,一边问起姐姐问题来。

“这个…姐姐也不知道哦。现在的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有个神奇的小点,里面蕴含了无限的能量,突然有一天,它爆炸了,之后有了地球,地球的海洋里有了最初的生命,之后陆地上也有了生命。不过,这些都是如果,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很难知道。”

“哦,那就是还有很多未知咯?姐姐,我这算不算在偷窥蚂蚁的隐私啊?”

哈哈,姐姐笑着说,“你年纪这么小,就知道隐私啦。你如果要这么说,那的确是。”

我站起身来,“当然知道了,老师说过的。那我就不看蚂蚁了,我不能偷窥他们的隐私,你们也不可以看我的日记本哦”

“嗯,姐姐不看。那一天你愿意给姐姐看,姐姐再看。”

在灯光下,我在日记本上画了一只向我微笑的蚂蚁,写道,蚂蚁,你好,我是小贝,很高兴认识你。他们的身躯是那么的渺小和脆弱,可是他们又是那么有合作精神和无畏的精神,在努力的生活。我想,如果我是一只蚂蚁,也无法做到向他们那样勇敢无畏,合作无间。致敬。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9 11:00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匿名 2018-01-24 16:58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匿名 2018-01-23 15:37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目录(共7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