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的生活日记》

鸟与我们的生活

4
3095
1
先看评语
·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丰富多彩的暑假结束了,姐姐也找到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去上班。现在每天妈妈带着我去上学,可是我不喜欢上学,我更喜欢听姐姐给我讲的那些故事,那是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天地。我嘟着嘴,望着车窗外,看到了一种非常灵动,娇小的东西,我看到它跳上跳下,蹦来蹦去,穿着灰色的大衣,一边停顿,还一边头往下啄着什么东西。我忍不住指着它,问旁边的妈妈,“妈妈,那是什么?”

妈妈转头看了一下,无奈的说,“那是垃圾堆啊”

我急着说,“我说的是那个动的东西,你看,它正在,飞!”

妈妈恍然大悟,“哦,你说的是鸟,那是鸟”

我问,“什么是鸟?”

妈妈说,“鸟就是bird”

我觉得妈妈不明白我的意思,也就懒得再和她说话了。什么是鸟,等姐姐晚上回来了,我再问她。

“姐姐,什么是鸟?”这个时候姐姐戴上了眼镜,正在专注的盯着电脑屏幕。

姐姐顿了一下,摘下眼镜“这是个好问题,鸟是什么,很难去定义。世界上有千万种生物,每种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鸟和我们人类一样,都属于脊椎动物,也就是身体里有脊柱的生物,能够支撑起庞大的身躯,在运动时,也能起到支撑作用。你往你后背的中间摸摸,那里有一根比较粗大的骨头,就是我们的脊柱哦,像一些无脊椎动物,比如你看到下雨天跑到地面上吸收空气的蚯蚓,它没有脊柱,它的运动是通过肌肉的蠕动,呼吸也是通过身体表面,这是无脊椎动物。鸟能够飞翔,这的确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明显特征。”

“姐姐,那鸟为什么可以飞呢?是因为她们有翅膀吗?像天使一样?”

Image title

姐姐在电脑上点开了一张图片,指着这张图片说,“你看,这是鸟的翅膀,翅膀上有很多羽毛,科学家发现,鸟能飞,其实是一个物理现象,在拍打翅膀时,羽毛之间能够旋转,进而改变了鸟类周边的气流,让它飞在空中。不过,并是是所有的鸟都能高飞。鸟类为了能飞,在自己的骨骼,排泄,呼吸上都做了相应的适应。”

“那鸟类的骨骼是怎样的呢?”

“在我们古代,有一种骨笛类的乐器,是用鸟类的骨头制成,中间是空的,能发出声音。实际上,大多数鸟类的骨头是比较轻的,中间中空。小贝,你知道鸟类骨头轻有什么好处吗?”

我想了想,“是不是体重越轻,越容易飞起来?”

姐姐点点头,“是的。鸟类为了减轻自己的重量,同时也为了一直飞翔的能量需求,消化的非常快,而且把代谢废物排出的也非常快。咱们就怕遇到两种屎,地上的狗屎,天上的鸟屎。在飞的鸟,要把屎尿快点排出来,减轻重量,所以头上遇到鸟屎,并不是走了什么运气,而是鸟类忍不住要快点把屎给排出来,正巧让人们赶上了,哈哈。虽然鸟屎在头上,会让人有些郁闷,但是鸟类只是顺其自然,并不是有意的噢”

哈哈,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突然觉得姐姐说的这些鸟,和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鸡很像,他们也有毛,也有翅膀,只是飞不高,每次就是扑腾一下而已。我问姐姐,“那鸡是不是也是鸟呢?”

姐姐说,“鸡也是鸟,只是她们的翅膀退化了。”

我想了想,“那我们平常吃的鸡蛋,是鸡的什么呢?”

“鸡蛋其实是母鸡的卵细胞,里面有蛋白质,脂肪这些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里,有几种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核酸和蛋白质,你之前已经有所了解了,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姐姐,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约20%。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功能各异,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毛发、皮肤、肌肉等里面都包含蛋白质,因此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有时候在电视上,有一些保健品,说是补充蛋白质,或者氨基酸补充液,也是源于蛋白质对我们身体的作用。氨基酸就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如果说蛋白质是一幢房子,那么氨基酸就是建造这幢房子的砖头。蛋白质还可以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就像社会当中的快递员和火车汽车,没有他们,货物都运动不了,每个人都无法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蛋白质有不同的种类,也有不同的作用位点,比如之前了解的血红蛋白可以输送氧,血红蛋白位于血液当中,全身各处都有。就像现在社会中,已经全面覆盖的火车一样,范围广,车程长。比如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相当于你到了火车站之后,还想到家,那么从家到火车站会乘出租车,车程短,针对个人。在免疫系统当中,蛋白质依旧有作用,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应对细菌和病毒的“杀手锏”,而抗体的本质就是蛋白质。而且,我们生命活动,起到催化和调节的酶,它的的本质也是蛋白质哦。”

“姐姐,什么是酶?”

“酶是一种很神奇的生命物质。它只被我们生物体所产生,简单来讲,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人体内在不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只有酶存在,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催化功能的意思是指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化学分子,如果要发生反应,需要吸收能量达到一个活跃的状态,然后再发生反应,生成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变成活化状态下的反应物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化学反应更容易进行,于是化学反应的速度大大增加了。”

“姐姐,它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能量呢?”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哦。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及鱼类中。小贝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量补充一些。我们人类正是看中了鸡蛋的营养物质,因而会养鸡,让鸡产蛋。有的工厂为了能让鸡产很多的蛋,会给鸡注射激素,让鸡快速生长,产很多的蛋。”

我觉得这样很不好,于是问姐姐“我们给他注射激素,这样鸡会不会很痛苦呢?怎么没有人关心鸡的心情呢?”

姐姐安抚道,“小贝不要难过,好吗?鸡痛不痛苦,我们无从得知,但是鸡蛋的需求量,决定了它的生产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克制自己吃鸡蛋的数量,尽量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来改善这种局面。”

我看着姐姐,表面上点头,内心还是很苦恼,为什么人一定要去养鸡呢?为什么要给鸡的生活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呢?我默默的不说话。我第一次觉得,人类并不是都那么勇敢,有创造力,改造生活,人类还有它的阴暗面,以牺牲其他动物来达到自己欲望的阴暗面。而我也是人,我长大后也会这样吗?我把这种害怕的心情,写到了我的日记里,在日记里倾诉。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9 11:00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匿名 2018-01-24 16:58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匿名 2018-01-23 15:37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目录(共7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