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评语再看文

已有13位评委发表 315 条点评
评委 / 匿名
2018-01-27 21:25

与石墨烯有关的解读类科普文章已经很多,但看了这篇文章还是有收获,至少是把一些基本概念解释的比较清晰、通俗。此类文章因为还涉及到很多技术、产业方面的内容,所以要兼顾科学性、可读性蛮难的。但此文大致做到了。当然总体感觉行文还是粗糙了一点,有多处笔误。另外虽然不可能回避技术、产业,但是在行文处理的分量上还可以更偏科学一点。

科普投稿 · 作者: 杜若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27 21:08

这有点像是一个大逃杀的游戏之作。情怀和立意都颇好,但是文章的叙述较为生硬,情节转折有些不自然。各方面的融合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方向,但是融合不是拼凑,内在的逻辑性,也就是故事的合理性还不够。

科幻投稿 · 作者: 绍杰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27 13:27

行文流畅,旁征博引,图文并茂,将自己的思索和感悟亦融入点点知识中,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普美文。但行文风格不够统一,稍有虎头蛇尾之感。相较而言,我还是喜欢开篇“自然的馈赠——那些桀骜不驯的蘑菇”,尤其是写鸡㙡菌这部分。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有拟人,有比喻,还有金句,譬如:人类啊,有时候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太聪明而显得愚蠢。将鸡㙡菌与白蚁间的和谐共处娓娓道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也很愉悦。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行了很好的统一。 文中除过上一位评委指出的错别字,还有几处:“食指大动”应该是“食欲大动”,“他(松茸)的稀少上”——“它(松茸)的稀少上”。

科普投稿 · 作者: 元素-砹铟锶钽
评论

砹铟锶钽:谢谢点评!我会在今后创作中继续努力的!

评委 / 匿名
2018-01-27 09:30

本篇大胆使用了同性恋题材,在国内算是一个突破。作者为意识深潜作了一系列设置,大体能够自圆其说。不过同性恋元素与意识潜入的主线没有建立必然联系,换成异性恋也能完成故事。另外,本篇从国安局与暗蛇的对抗开篇,最后却以个人感情纠纷来结尾,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科幻投稿 · 作者: 小萨
评论

小萨:个人恩怨而起,也应以个人恩怨结束。开篇以两

评委 / 匿名
2018-01-27 08:44

作品的题材和主题能一致,虽然只是一般的创作要求,但在科幻小说里还不多见。作者讨论了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也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作者从公安侦察角度描述整个事件,在侦探与科幻两种类型的结合上作了尝试,丰富了科幻小说的表达方式。不过对于侦探类型的作品来说,本篇比较散乱,闲笔过多。另外,本篇设置了不少恐怖场景,描写时却都一带而过,不做必要的渲染,浪费了这些设置。

科幻投稿 · 作者: 虫虫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26 20:05

小说的叙事风格可因作者而千差万别,但是作为通俗文学而言,最起码因果链条应当连贯才撑得起整个故事的发展。这篇文章以被窃取的一笔CIA巨款作为起点,引出组织特工的一系列行动。以文章近似于谍战小说的叙事轨迹,剧情本应跌宕起伏令人无法释手,但是从第二章开始,人物行事的动机、造成双方对抗的核心矛盾,乃至人物的性格都失踪在了后面漫无边际的对话里,并且故事也并不像有一个清楚的结尾,更像是一篇尚未完工的作品的一部分。

科幻投稿 · 作者: 侯似海
评论

侯似海:烂尾被发现了……

评委 / 匿名
2018-01-26 19:21

概念太多,罗列出很多注释,影响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也让人读起来觉得非常奇怪。这更像是一个点子,或者一个观点的表达,不算合格的小说。

科幻投稿 · 作者: 王濛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26 19:18

非常奇特的作品。作者语言很成熟,诗般流畅优雅。洋洋洒洒两万多字,前后牵扯出数位历史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在没有偏离历史的前提下,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独特的地方在于,作者试图在一篇科幻小说中论述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世界因为人的意识而产生,这个写法虽然新颖,却也容易造成矛盾。在小说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例如“尼龙绳”、“玻璃眼镜”这样的现代的东西,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物质上(或说科技上)已经具备了现代性,制度上却没有前进或改变?历史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技术和制度相互依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怎么看都觉得生硬。

科幻投稿 · 作者: 陈意川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26 18:07

一篇脑洞非常足的文章,而且非常有冷战时期的画面感。读完了之后甚至有种“这难道是《红警6》”的感觉。作者非常注重科幻设定的架设和背景的构造,而故事叙述与宏达的背景相比略显单薄。有些时候过多的脑洞就是YY了,小说的重点还是落实在写故事上比较好。

科幻投稿 · 作者: 莫运坤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26 17:22

作者以“动态宇宙”为题目进行科普创作并且表示要继续写下去,非常值得鼓励;作者还努力采取“更有趣”的方式进行创作来吸引读者有兴趣读下去,非常值得肯定!科普作品坚持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不能有科学性上的硬伤,在此基础上要突出通俗性,让读者不感到枯燥地读下去,因此,创作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某个群体来写,这个群体的人愿意看,作品就成功了。

科普投稿 · 作者: klergh
评论
19/32
评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