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
先看评语再看文
本文作者想介绍天文学发展历程及相关知识、古今中外科学大师的主要科学成就特别是与天文学相关的成就的意愿非常强烈,而且努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这些都很值得肯定。由于太想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似乎忘了这是写给谁看的,重点内容、主线、主要的读者对象都不够突出。对古代的科学大师及相关成就介绍的篇幅在全文中占的比例也偏大了。
仅从文本而言,本文在叙述上逻辑性不够,前后的关联性也待加强。当然作者选这个题目的勇气可嘉,这是不容易驾驭的大格局的文本。希望作者继续努力。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这是一篇做了充分准备的作品,否则不敢啃时间旅行这样的硬骨头。但也因为这个话题过于尖端和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被挑刺乃至被批的体无完肤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这不妨碍很多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尽管还有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关于这部作品带有调侃的表达风格,个人意见认为见仁见智,但不要为求时尚故意调侃就可。
作者显示出了相当强大的思辨能力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当然我也说不好对错,但不明觉厉),这是作者本身的优点,却没有转化成小说的优势。只是科幻小说从根本上来说,是通俗小说,深邃的思考需要经由情节和人物来表达。这篇小说,属于让自己看得爽的小说,对于读者而言,大量的对话中包含许多晦涩难懂的概念,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小说的语言不乏一些冷幽默,这一点值得称道。
充满网络语言、讲故事,这两大特征无疑为科普插上了双翅。这篇文章肯定能吸引大量的90后、00后读者阅读,他们读后就增长了急救、日常医护等方面知识,也会增强环保意识。能让人饶有兴致读下去、轻松读下去的科普文章才是真正的科普佳作,本文显然就是!
与众多游戏之作相比,这篇小说严肃地思考了人类文明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矛盾,以及解决方法都进行了探讨。小说的语言很清晰,甚至从AI角度进行的叙述都容易理解。小说后半部分虚拟世界的描述比较有想象力,但是冲突有点淡化。或许是因为篇幅原因,小说中不少设定都用对话方式讲出来,削弱了表现力。
作者选取“舌尖上的中国”若干种食材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介绍,既讲知识、原理、特征、功用,又旁征博引,穿插诗词歌赋,尽量减轻人们阅读严肃的科普文章的枯燥感、疲劳感。全文写“物”很有科学性,且宣扬环境保护,很值得肯定,但写“人”即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学术评价,不是本文的任务,建议整段删掉,还有几处错别字也一并该过来,如“支出”改为“指出”,“不宜变坏”改为“不易变坏”。
砹铟锶钽:谢谢点评!我会在今后创作中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