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
先看评语再看文
剧情变化有些突兀,前篇的“少女复仇”中篇的“世界末日”再到最后的“培养皿”三部分的内容衔接略显生硬。作者在前篇对于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的描写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到了中篇和后篇之后具有科幻色彩的桥段,就有些把控不住文章了。这部分作者还需要多加练习。
一篇非常棒的小说,前后文打成了完美的逻辑闭环和自洽。这对于一个科幻作品来说,需要作者有着对文章极大的把控能力。文章读下来行云流水,会给读者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体验。悬念的构架与最后的揭秘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文章虽然没有宏大的科幻背景,但是讲故事这方面做的非常好,这是很多作者所没有达到的水平。
读完大概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是想通过一种科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情感大爱。但是小说的前后部分叙述风格差异巨大,并且有些语言不太成熟,影响了阅读体验。作者可以参考一下郝景芳的新书《人之彼岸》中的一些故事,也可找一下很早以前《科幻世界》上一篇叫《收费时代》的作品,学习一下这些作品是如何以小见大的表达情感的。
中短篇幅如果要写太空史诗类的题材,尽量应该以小角度切入,这样才会言之有物,引人入胜。小说的叙事语言还需要进一步的锤炼,以及尽量避免过多的“Technical Nonsence”
本篇科幻点还是可以的,问题出在叙述上。新奇的科幻点只有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才有吸引力。而本作几分之一篇幅过去后,仍然没有发生矛盾冲突。仅靠主人物导游般地带着读者看这里,看那里,构成不了吸引力。另外,本篇句子过长,段落过长,都是作者在文笔上的缺陷。
本篇犯了等量齐观的错误。故事里出现大量人物,给他们差不多的篇幅,搞不清谁是主角,谁的故事是主线。情节不断在不同人物那里跳跃。本篇除了雪氏人这个科幻设定,还有克隆人、热硅人等,加上人类自身,还要用相当的笔墨去描写外星世界。过多的线索搅在一起,远远不是篇幅所能容纳的。正因为主次不分,到后面只能写成流水账。
语言还需要进一步地锤炼。用太多的对话推动情节总是容易让人疲乏的,而“家族——科技——女性”这种套路似乎也不能够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如果你真的想要对读者造成“真实伤害”,你还应该考虑到不同读者“护甲”、“抗性”的差异,以及这场名为“科幻”的游戏的机制。
语言诗性、优美的一篇小说,不过更像是思辨之作而非纯粹的科幻,叙事的内驱力还是略感不足,因此使得很多本应该出彩的段落看起来成为了阐释设定的注解。与其通过捐赠时间和回溯等需要阐释性的手段,不妨参考一下《时间规划局》中是怎样设定这种人与时间的矛盾的。
设定不错,语言尚可。但是感觉整个小说的完成度不高,叙述跳跃驳杂,很多点尚未展开又跳到另外的地方去了,人物场景略微有些错乱,降低了小说的阅读感受。
短小精悍的一篇作品,借用了《圣经》的巴别隐喻,来探讨最近比较火的AI主题,并且还代入了对医疗智能和“偃师传说”的思考,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