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
先看评语再看文
很文艺的一篇作品,作为超短小说各种刻画不能直接到位,需要一切从简时,就考验作者要衬托的主题思想深度,一切酝酿完全后,用最后抛出的包袱震撼读者,本文作者对要抛的主题把握不是突出,注意的是,短篇文可荒诞,可批判,全文的铺垫都本着这一个点来,最后转折。本篇中用的反转,已相当优秀,但对读者震撼之处可重新思考。
这篇故事套中有套,在‘人与机器’这个科幻经典母题的对话与探索里,体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整个故事可堪琢磨又引人思考。特别最后的半开放式结局颇有一种庄周梦蝶,不知今夕何夕的意味。
一篇太空歌剧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悲剧,科幻元素运用合理,人物塑造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令人想起茨威格笔下的失败南极探险队长斯科特。对‘基因‘和’模因’的讨论也在行文故事中得到了充分落实。缺憾在于一个星际旅行尺度下主角的某些行动逻辑似乎显得格局略有偏狭。
本文历史串写运用非常好,可以说是一大亮点,科幻设定很棒,想象力丰富,微观宏观中让人体现了科幻之美。但与杜康故事的衔接不是很符合事实规律,科幻是基于基础现实基础,脚踏实地的仰望星空,过于天马星空会给人不着边际的感觉。作品中既然已经穿越了时空,时间已经不是对主角的禁锢,可以多与杜康聊些趣事,过去未来的碰撞,主角与杜康友情加深,情节会更加精彩。行文不可急,文学是一个深入思考,踏实的事,文字间应该传递的是思想的沟通。希望作者注意在此后作品中,完成后的多读多改,操千曲而后晓声,多用心才会有精华。
故事比较完整,文字相对流畅。但过于直白,主题流于表面,仅存对生育政策单纯怨愤,没有更深刻的社会反思,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性,成为个人情感的宣泄,也使的故事情节生硬,人物形象单薄。后半段又跳出整体情节,对科技大段解说,过于突兀,破坏了故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