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的生活日记》

蚂蚁过河

9
3767
0
先看评语
·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面向少儿的科普作品,整篇文章读来流畅不生涩,以七岁小男孩的童真视角为读者带来水彩画一般的清新色彩。 首先少儿科普并不像网络博文一样将传播性放在首位,相反,科学性和可读性才是其核心。本文在这两点上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诸如将白细胞比喻为警察,染色体比喻成小火车的桥段,非常通俗化地用儿童易于理解的具体化形象来完成了对于科普知识的传播,富于启发性。 另外其对于“小倩妈妈生不出儿子”“爸爸离家到远方打工”的提及,展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小男孩的视角,让人能够看得出作者在孩子心灵成长方面做出的努力,令人读之一喜。 希望作者在第二轮中再接再厉,在丰富小贝和姐姐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对科普段落进行进一步的通俗化处理。 · 这篇儿童科普读物从小孩子的视角入手,以生活为背景,从小贝的每日生活中展现科学价值。形式充满童趣,可惜的是一些地方语言显得生涩,对于受众,即少年儿童来说,可能会显得太过生硬。 · 用儿童日记的形式写少儿科普,形式新颖。美中不足的是生活语言和科学语言两种风格切换比较生硬。科学的内容在儿童口中说出,也应是充满童趣的。第三章与科学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 《小贝的生活日记》以一个七岁小男孩的视角和口吻给我们讲了五个他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再通过询问姐姐得到一些解答的故事。作者充分考虑了受众的水平,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如将染色体比作小火车,将白细胞比作城市警察等,将一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在第一章中,前文小贝已经提出了周围大人说小倩妈妈生不出儿子为不争气了,而后文在指出这是因为小倩爸爸给的A型小火车后,却并没有将这种偏见加以指正就结尾了,没有就前文特意提及此事有一个交代。在第三章中,文尾的感慨稍显的成人化,如“人生在世,开心最重要”等,跟前文一贯的一个七岁小男孩的稚气十分不和谐。在第四章中,既然是写给小朋友的,可以再进一步说说感冒的原因然后延伸到预防措施,在科普的同时也起到疾病防控宣传的作用。 · 科普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该是这个样子,用富有生活化和平实的语言来讲述不易懂的科学知识。本篇作品用小孩子的日记形式来科普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虽然大都比较浅显,但是对完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反而效果更好。

今天放学,经过河流的时候,看到一群小伙伴在河边聚精会神看着什么,我忍不住也看过去。原来是一团蚂蚁在河流里面,他们聚合的形状像个大雪球。但是最外围的蚂蚁不断往下沉入河底,可是还是会有蚂蚁勇敢的继续在最外围。它们似乎想保护什么。

最终,他们到了河的另外一岸,融入到了泥土和树叶之中,我看不到了。但是这个景象,还是久久不能让我忘怀。姐姐说,你这几天怎么痴痴傻傻的,都不怎么说话。于是,我把我前几天看到的场景告诉她,不明白为什么蚂蚁可以做到牺牲自己,保护其他未知的东西。

姐姐说,“其实我们都是一个大整体,属于社会性动物。比如当年打仗,很多士兵也是为国捐躯,就是为了大后方的家人能够有一个和平的生长环境。蚂蚁也是一样,他们会保护他们种群里重要的东西。”

“姐姐,他们想保护什么?”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是有等级和分工的。也就是,打个比方,九品芝麻官得听宰相的,宰相得听皇帝的,这是他们的等级。九品芝麻官负责老百姓的各种事宜,宰相负责多种事物的管理和考核,这是他们的分工。等级和分工,使得群体里的每个人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并贡献力量。在蚂蚁中,他们有负责保卫家园的兵蚁,有专门生孩子的蚁后,也有专门搬运食物的工蚁。而他们想要保护的是蚁后,这样他们的种群才能延续下去。”

“哦,这样啊。那在我们的家里,有爸爸在工作,妈妈在照顾我们,是不是也是分工合作呢?”

“对呀,小贝很聪明哦。对了,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会像蚂蚁那样,分工合作,也会存在竞争。比如一群猩猩里面,一般需要一个猩猩队长,而这个猩猩队长的选拔,就需要觉得自己武力和智慧强的猩猩打架来决定。在我们人类里面也是,如果多个人想争取一个位置,也存在竞争,这是很难避免的情况哦。”

“哦,那面对竞争的时候,我不能害怕。”

“是的”,姐姐笑着说,“小贝最棒咯。”

我嘀咕道,“不过我更喜欢合作的感觉。”

“姐姐也是,如果可以的话,能合作就尽量不竞争。不过,也正是因为竞争,生物在不断成长前进。”

“姐姐,那生物是来自何处呢?”

“这个…姐姐也不知道哦。现在的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有个神奇的小点,里面蕴含了无限的能量,突然有一天,它爆炸了,之后有了地球,地球的海洋里有了最初的生命,之后陆地上也有了生命。不过,这些都是如果,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很难知道。”

“哦,那就是生活里还有很多未知咯?”

“是的,小贝。”

今天的日记就到这里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是不是正确的呢?有一天,我们能不能证明呢?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石冀青 2017-11-08 17:41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面向少儿的科普作品,整篇文章读来流畅不生涩,以七岁小男孩的童真视角为读者带来水彩画一般的清新色彩。 首先少儿科普并不像网络博文一样将传播性放在首位,相反,科学性和可读性才是其核心。本文在这两点上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诸如将白细胞比喻为警察,染色体比喻成小火车的桥段,非常通俗化地用儿童易于理解的具体化形象来完成了对于科普知识的传播,富于启发性。 另外其对于“小倩妈妈生不出儿子”“爸爸离家到远方打工”的提及,展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小男孩的视角,让人能够看得出作者在孩子心灵成长方面做出的努力,令人读之一喜。 希望作者在第二轮中再接再厉,在丰富小贝和姐姐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对科普段落进行进一步的通俗化处理。

匿名 2017-11-07 23:18

这篇儿童科普读物从小孩子的视角入手,以生活为背景,从小贝的每日生活中展现科学价值。形式充满童趣,可惜的是一些地方语言显得生涩,对于受众,即少年儿童来说,可能会显得太过生硬。

匿名 2017-11-04 15:41

用儿童日记的形式写少儿科普,形式新颖。美中不足的是生活语言和科学语言两种风格切换比较生硬。科学的内容在儿童口中说出,也应是充满童趣的。第三章与科学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匿名 2017-11-03 14:26

《小贝的生活日记》以一个七岁小男孩的视角和口吻给我们讲了五个他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再通过询问姐姐得到一些解答的故事。作者充分考虑了受众的水平,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如将染色体比作小火车,将白细胞比作城市警察等,将一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在第一章中,前文小贝已经提出了周围大人说小倩妈妈生不出儿子为不争气了,而后文在指出这是因为小倩爸爸给的A型小火车后,却并没有将这种偏见加以指正就结尾了,没有就前文特意提及此事有一个交代。在第三章中,文尾的感慨稍显的成人化,如“人生在世,开心最重要”等,跟前文一贯的一个七岁小男孩的稚气十分不和谐。在第四章中,既然是写给小朋友的,可以再进一步说说感冒的原因然后延伸到预防措施,在科普的同时也起到疾病防控宣传的作用。

匿名 2017-10-21 19:42

科普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该是这个样子,用富有生活化和平实的语言来讲述不易懂的科学知识。本篇作品用小孩子的日记形式来科普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虽然大都比较浅显,但是对完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说反而效果更好。

高雪雨 2017-10-20 23:27

我偏爱这部作品的原因是它糅合了人文价值和科学素质的追求,如果作者的文字修养和科学素养更上一层,这部作品能更好看。恰合“小贝的生活”的题目,用日记的形式,一天一天地讲小贝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西瓜会不会在肚子里发芽的自然科学问题,也有小倩的爸爸为什么不得不离开她到远方打工的社会问题,还有得不到解答的问题。科普当然不只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科普,还有心理社会人类两性道德宗教人物等人文科学;其次,在文风接近一个小男孩的主观视角的努力上,作者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不仅不尴尬,而且清新可人。在我看来,作者下一步要做的,首先是对姐姐的“解答段落“的优化,使之更接近一个小男孩的理解水平,而不是把男孩变成一个用一步步的提问推动故事的工具;接着就是增加文字的细节,因为一个敏感好奇的小男孩能看到的世界往往是充满细节的。

匿名 2017-10-19 22:32

文章的服务人群应该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科普内容也偏向小孩子容易产生疑问的方面,实用性不错。但文章中的有些部分还是有些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还是有些困难。另外,文章第三章似乎和科普关系不大,并没有看到很明确的科普的内容。还有一个小问题,文章中有些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

匿名 2017-10-19 16:20

这篇文章,用日记体,每章节独立成篇。作者试图用生活经历穿起关于科学知识的信息,潜移默化地传播科学,是很好的科普创作尝试。创作可改进之处主要包括:1.虽然是日记体,但也应考虑章节之间的必要逻辑,不应过于松散;2.作者尝试用童心传播童趣,故事性语言处理得很轻松活泼,但科学内容的解读又不够轻松、从容,偏生涩,整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默认读者对象出现一定的“扭曲”,需要做必要调整;3.部分科学内容的生活化比喻,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严谨性,例如关于生男生女的科学解读。

目录(共5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