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
这次的二人行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很快就有新的电子补充上来。可是这个电子非但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经常缠着中子给他讲故事,中子只能不厌其烦的有重复了已经讲过两遍的旅行见闻。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个电子与之前那个几乎没有区别,永远确定不了只能找概率碰运气才能找到的位置和一有机会便进行的“抓光子放光子”游戏都差点让我们以为以前那个电子又回来了。
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碰撞,我会以为一个电子、一个中子再加上一个质子就是最终的组合形态了。和我们相撞的是一个电子绕着一个质子自称为“氕”的组合,我觉得这名字很酷,便怂恿中子也给我们的组合取了一个名字:氘。“氕”觉得我们都只包含一个质子,应该可以共用同一个名字“氢”,他们看到我们对于取名的热情,说:“我们这两个组合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所以我们应该互为同位素,而且你们知不知道?我们这两个组合都是原子哦,而且我们还可以被称为核素。”我只觉得他们对于取名太过疯狂,不过是简单随意的两个组合,为什么要这么多繁杂的名字。
我们本来想好好地拥抱一下来表示友好和欢迎,没想到用力过猛硬生生地撞在了一起分不开了。这次碰撞显然放出了不少能量,撞完之后我们都晕头转向地加快了运动(核聚变)。我虽然有些排斥新来的质子,但是中子从中斡旋,保持了挤在这个小小尺度的我们不至于分崩离析。有着取名癖的新来的质子说:“我们所待在的这个小小的地方,我决定称为‘原子核’,我们可是处在原子的最核心位置呢!”新来的电子却嘲笑着:“在最中间有什么用,挤在那个小小的地方稍微动一动就要碰到别的东西了。哪有我们呆的地方好,区域之大任我翱翔。”我们观察新来的电子在某些位置出现的概率,惊喜地发现竟然和原来的电子几乎一样。看起来两个电子在外围倒是相处得不错,还能在同一轨道上和睦相处。
“要不是他的自旋正好和我相反,我才不会让他和我待在同一轨道。”电子傲娇的说着(泡利不相容原理)。
“氕和氘合在一起了,应该想个新的名字才行,不如就叫‘氦’吧。”新来的质子建议。
在此之后,我们的队伍逐渐壮大了起来,其中涌入了新的电子们、和电子相等的质子们以及使我们这些相互排斥的质子们不散伙的中子们。每加入一些新成员,如果其中包含了质子,就会有一些粒子乐此不疲地给我们这个新组合(或者按照“氕”说的称为原子)按照质子数量的不同取不同的名字。于是就又有了“锂”“铍”“硼”和一大堆我根本记不住的名字。
原子核这一方小小区域容纳这么多质子中子到底是有些勉强了,终于在某一个时刻,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氦原子核)一起飞了出去(α衰变)。一些本来就是从大原子核里飞出来的粒子们不以为意,倒是原本是独自旅行的粒子们开始战战兢兢,好不容易感受到一大堆小伙伴的温暖,如果一不小心飞了出去继续重复以前的孤寂生活,那可真是太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