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光》

2024年5月3日 争执

5
3133
1

两年前,命运之神突然眷顾光冻结实验室,李嘉和与王方拿出了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成果。

两人一举成名,自此,光冻结这个项目开始被更多人关注,光冻结实验室真正地起死回生,不复之前的囧况。在那之后,两人又接连发表多篇文章,俨然是科研界两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杨文斌对此最大的感触,大概就是工资变高了,同时还有一种看自家孩子长大成人的满足和失落。

他经历过实验室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虽然有王方李嘉和在上遮风挡雨,但偶尔散落的雨滴也会让他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多次杨文斌真的不想再为理想背负任何的压力,他也想跟实验室的另外一位小伙伴那样,硕士毕业直接抽身而出。但是每次看到李老师,感受到他的热情,自己就会不自觉地坚持下去。

现在好了,风雨之后不一定有彩虹,但是肯定是一个大晴天。杨文斌很珍惜现在的生活,他很怕有一天再次回到那段日子,往事只能回味,再次经历估计没人愿意。除了李嘉和。

杨文斌能感觉到李老师最近这段时间不是很开心。他认识李嘉和也有六年了,李嘉和给杨文斌的感觉是那种天塌了下来都能笑着喝茶的人,他很强大,外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折磨都没有办法让他沮丧。唯一能动摇他的,大概只有他自己。

杨文斌正带着赵昕月做毕业设计,她今年大四,马上就要毕业。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没能让她放弃学物理的想法,反而因为杨文斌的影响,决心进入光冻结实验室。杨文斌相信她是认真的,因为赵昕月下定决心的时候,光冻结实验室还在经历那段阴影时期。

赵昕月小心地将光路调整好,然后问道:“师兄,这样就行了?”

赵昕月虽然要进实验室,但她将来是跟王方老师做实验,而不是像杨文斌这样做模拟。只不过作为除了两位老师外实验室资格最老的人,杨文斌完全有这个实力和资格带着赵昕月做实验类的毕业设计。

“行了,接下来你再通过实验进行标定校准,将光路误差调整到0.5%以内,就可以进行实验了。最后把实验结果和我之前模拟出的结果做一下对比,你的毕业论文就可以写了。”

“就这么简单?”

“本科的毕业论文嘛,本来就是比较简单的东西。如果用心的话,大概一周就可以完成。你继续做吧。”

“嗯。”

杨文斌看着赵昕月的侧脸,突然说道:“昕月,其实你应该明白,以你的成绩,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赵昕月转过身,看着杨文斌笑道:“师兄,你也应该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你怎么知道这就是最适合你的?”

赵昕月叹了口气:“师兄,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无数遍了,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你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定的决心很难改变。四年前是这样,现在也会是这样。”

“昕月,你真的很适合搞科研。”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

即便事情已经发生,杨文斌也会不断回想和反省,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即使事情还没发生,赵昕月也会提前下定决心做好准备,绝不回头,这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两人都深知对方的性格,并且在包容中相处磨合。

“叮铃铃!”

杨文斌掏出手机看了看,一拍脑门:“幸好设了备忘录,差点就把这事忘了,我先去找李老师,完了咱们去吃饭。”

“嗯,我在这边等你。”

杨文斌急匆匆来到二楼,拧住门把手刚想推门而入,就听到里面传出王方的声音:“你说什么?”

杨文斌敏锐地觉察到屋子里的气氛不太对,又悄悄地把门回拉到死,松开把手。

李嘉和冷静地看着王方说道:“我说,我不想再继续这么搞光冻结。”

“为什么?我们用了这么多年时间才把这条路走顺…你是家里又出事了?”

“不,没有,而且就算是家里有什么事,我也不会把它带到工作中。”

“那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比我先背叛革命了?难不成有人要出钱挖你?”

“王方,你冷静点。我知道你可能很难理解,但是我希望你能认真听我说。”

王方深吸了一口气,坐在沙发上:“你说。”

“我们当初做光冻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可以不受干扰,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二是追求那个哪怕不可能的最终目标。对不对?”

“没错,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第一点,你为什么——”

“你听我说!没错,我们做到了第一点,那第二点呢?你觉得我们还走在追求它的道路上吗?”

“当然!我们现在不是在一点点进步吗?我们现在可以把折射率做到80,明天就可以做到100,后天就能做到1000!为什么你会认为,我们没有在追求?”

李嘉和叹了口气:“王方,你别骗自己。我们都知道,随着折射率的增长,介电常数的增加,电磁波在物质中的阻尼和衰减系数会越来越大。冻结光和透过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将折射率从10提高到50,但从50到80用了两年,再往上将会更难,时间会更久。”

王方轻笑了一声,语气有些轻蔑:“怎么,你怕了?”

李嘉和摇摇头:“你也不用这样激我,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很清楚。如果我会因为难就望而却步,那我就不是李嘉和了。我这是理智,模拟结果已经告诉我们,哪怕可以在工业上做到理想程度,折射率也将止步3000,这是这条路的极致,但不是我想要的极致。”

“所以,你想怎么样?舍弃这条路,再重新寻找一条能够到达你所谓极致的路?”

“没错,我已经有——”

“李嘉和!”王方腾地站起来,“你现在不是一个人!当初你那么任性没关系,我们就两个人,两个没有负担的人,还有程老师在背后撑着。现在呢?啊?现在你有一个实验室,你是想随随便便丢下这十多号人吗?还是想着程老师能继续支持你?”

“我们可以慢慢朝那个方向走。”

王方毅然否决:“不可能。我们披荆斩棘走到今天,好容易走出这么一条路。想让所有人跟着你的思路转变,我不同意,程老师不同意,学生不同意,学校也不会同意。如果你真的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你就一个人去做吧!”

屋里面两人沉默了,没有再发出声音。杨文斌在门外站着,心乱如麻。他觉得李老师没有错,王老师也没有错,但是两人为什么会把话说到这种程度?如果李老师真的要离开实验室,自己该怎么选择?

良久,李嘉和开口了,声音有些苦涩:“那好,我会一个人做。在此之前,我会慢慢将工作都移交给你…”

李嘉和扭头走下楼梯,他不敢,也不想再听下去。

“师兄,你回来了!”

恍惚间,杨文斌又回到了一楼实验室。

“啊,对,我们吃饭去吧。”

“师兄,你脸色不太好啊。”

“大概是因为又被李老师训了吧,没事。”

“哦。”

“昕月,你为什么要做实验?”

“因为我喜欢实验啊,而且总感觉李老师虽然爱笑,但是凶凶的;王老师虽然不苟言笑,但是人很和善。”

“这样啊…”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8 18:07

故事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提倡从身边的事情入手构建科幻故事,但是“实验室——技术或发明——师生关系”这类的故事要想出彩非常困难。此外,小说的语言应当是叙述语言而非过分生活化语言的全面照搬,希望作者在以后描写场景与对话时,要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匿名 2018-02-08 11:16

光冻结让我联想到曾经的“慢玻璃”构想,这是个好题材。两个研究者从并肩到分歧,彼此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之间的协同与矛盾,也是非常好的素材。但遗憾的是,故事叙述的方式,结构的松散,使整篇小说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点,不能形成具有震撼力的效果。

匿名 2018-02-07 13:19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老道理。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往往胜过设定几百年后,几千光年外的空洞背景。小说对中国高校科研生态的描写非常有现实感,而且真实素材不仅没有对科幻的想象力造成约束,反而扩展了作者的视野。因为素材丰富,细节也容易写得扎实。从“科”到“幻”,越走越宽!

匿名 2018-01-29 16:38

挺有意思的故事,充满悬疑和波折,作者试图讲述一个黑幕重重的科研故事,缺憾是过多的阐述了科幻设定的原理,使得故事的阅读感受变差。

目录(共8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