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

今非昔比的重逢

7
2997
2

无论如何,请给我一分钟时间解释什么是生物机械接口。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肌电假肢,即通过传感器采集使用者的表面肌电信号,再将其转化为对人造假肢的控制命令。得益于最近十几年开始兴起的纳米机器人技术,我们如今已经可以实现生物的神经与电子电路的直接链接。通过纳米电机,人造肢体也能从人体的供能系统获取部分能量。在信息和能量两个层面上实现生物体与机械的互相链接,这就是这一技术的目标。虽然“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从本世纪初一直说到现在,但直至今日,真有希望落地的科研技术却仍是不多,生物机械接口就将是这其中最伟大的一项科学成就。至少在从前,导师都是用这般豪言壮语来给我们打鸡血的。

我的导师也说得上是该领域的执牛耳的人物。如果我能一直坚持着追随导师的脚步,或许如今也能混出一点名堂,但这只会是如果。我放弃的原因很简单:实在追不上。谁叫人的天资生来有异。

还记得逐渐发现自己开始力不从心的时候,我曾找大师兄谈过一次心。大师兄听完我的烦恼后,对我又讲了一遍那个用烛光装满一间屋子的故事。

“你想用当年的故事挖苦我?”

“我想说科研路本来就苦。就跟做那个富商手底下的学徒是一样的,如果是别的行当,或许努力八分就能吃八分饱,努力十分就能吃十分饱,”大师兄的视线低低地垂向地面,“而我们这行,有能力的赢下全部,剩下的嘛……”

“你是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虽然残酷……不过就是这个意思。师弟,决定还得自己做啊。”

如大师兄所说,我终究被证明了吃不起这碗饭。到头来还是选择了回到老家另谋出路。如今的同门中除了大师兄,大概早已经没人记得有过我这号人物。

然后,就像是要印证这个想法一样,改行两年不到,我收到了来自大师兄的联络:“我要放假了,到时候去H市找你。”

他的消息就这么短短一句,而且没头没脑。本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的胡言,但紧接着收到的就是大师兄的航班信息。接机的时候,我一眼就从五颜六色大包小包的人潮里认出了他。毕竟正常人绝不会在大夏天穿一身包裹严实的长风衣,也不会还戴着鸭舌帽与口罩墨镜。他一向不喜欢别人见到锡皮人时大惊小怪的目光,但要我说,这身装扮是适得其反。据有幸和大师兄一起出差过的前辈们说,和他同行时被警察盘问的概率能超过百分之八十。

我自然是熟悉如此穿着的大师兄的,然而在他向我挥手打招呼时,我仍忍不住吃了一惊。因为那不是我熟悉的手。不是那双用来召唤扫地机器人的,由微型电机和液压机构驱动的机械手。

他正挥动着的,以及正拖着行李箱的,的的确确是一双属于普通人类的手。

“是不是大吃一惊?”大师兄问。

的确是让我大吃一惊,以至于我没意识到这是大师兄头一次请我吃饭,而且还是在他过去最反感的咖啡馆里。

桌对面,依旧没摘下口罩和墨镜的大师兄在我面前摊开了自己的双手。不,应该说是其他人的手。这双手的肤色呈现古铜色,手指修长,指节分明,手背生着汗毛,手心可见清晰的掌纹,皮肤下可以能看见树枝一般浮起的静脉。这似乎是一双中年男人的手。我试着将手指搭在他的手腕上,随即感受到了清晰的脉搏鼓动。

我又抬起头打量了一眼大师兄,与这双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他的口罩墨镜之间所暴露出的那张熟悉的银灰色金属面孔。

“你们已经实现神经信号双向转化了?”我问。

单向转化是指将捕捉到的神经信号调理成电气信号以驱动机械,这一点其实很早就已经实现了。如果能同时将电气信号调理成恰当的神经信号反馈给生物体,就可以称为双向转化。后者难得多。

“早实现了,你多久没看新闻了?”

师兄递过他的智能手机,他打开的是某个著名的门户网站。页面上是一则醒目的大标题——“我国首先率先生物机械接口信息双向转化问题。”继续滑动,映入眼帘的不出所料,正是一篇随处可见前导师名字的新闻稿,以及一张访谈照片。

“怎么样?老头子是不是风采不减当年?”老头子是师兄弟们私下里对导师的“敬称”,事到如今,大师兄还不忘揶揄我两句。

虽然一眼就看出照片里的导师头发是新染的,但我还是到底还是没讲出声,只是沿着先前的话题继续问:“如今你们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还不算成功,信息转化之后还有能量转化呢,这才是大问题。这类设备的体积还是减不下来。看到我背的包了?其实里头全是为这双手提供的玩意:氧合器、血泵……一堆破烂家伙什。”

服务员恰好在此时经过,她瞥了一眼师兄的装扮,倒也没太吃惊。

“两位要喝点什么呢?”

“两杯拿铁,再要两块黑森林,我请客。”师兄说。

服务员记下点单,转身离开,。

“你看,她居然问我喝什么!”师兄脸上满是欣喜。

“很奇怪吗?”

师兄做了个叹息的动作:“你入组以前,我和你二师兄出差时曾来过一趟这家店。你知道当时的服务员是怎么招呼我们的吗?她对着你二师兄,指着座位旁边的插座说:‘您的锡皮人有充电需要的话请随意使用。’甚至还在我们回话前就擅自把我的充电口拉到了插座上!”

跟大师兄这位锡皮人打过几年交道的我明白,这就好像一个成年人类来到店里,结果店员直接就往他嘴里塞了只奶瓶,难怪师兄如此记恨。

“所以之后,你就再不参加任何类似场合的聚会了。那今天又为什么偏要故地重游呢?”

“姑且算是一个实验吧。”

“你是不是想说,这回他们态度不一样,是因为你有了这双手?”

“难道不是吗?你看,因为这双手,我被他们当成人了。”

“也不见得,如果你不介意当个在室内还戴着口罩墨镜的怪人,再加一副手套又有何不可呢?”

大师兄一时像是怔住了,半晌才吐出两个字:“也对。”

我顿觉失言。其实组里谁不知道呢,大师兄一直很介怀自己是锡皮人。

不如说,每个锡皮人都很介怀。

即使能通过图灵测试,接受着相似的教育,承担着同样的工作……锡皮人也不是人类。锡皮人是监护人的财产,这是社会共识,至少目前是如此。就像那则手机新闻里,接受采访的是大师兄的监护人,我的前导师,如果版面还有空缺,记者们或许还会接着采访二师兄,采访课题组里的其他人。

但不会是大师兄,永远不可能是。

造化弄人。

“你还记得我当年老是说的那个故事吗?”不知为何,师兄突然问

“当然记得,每次都能被师兄你找出点新的含义。”

“故事嘛,什么含义自然是全凭说故事的人来定。只是我最近也总在想,”师兄一边摆弄起桌上的空咖啡杯,一边看着窗外的路人,说,“要是想出买蜡烛照亮房间的人,不是小徒弟,而是富商家里随便一个丫鬟之类的下人,你说说,她还能继承到富商的遗产吗?”

“大概……还是可以的吧?”当然,放在现实中就绝不可能了,我想。

“如果想出这主意的角色,连人都不是呢?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中那头老在出主意的老黄牛?”

我没敢接话,记得那头牛最后是死了。

师兄笑着着,将咖啡杯倒扣在桌上:“你看,身份是不是人,差得可大了。”

“话说,你还没告诉我,这双手到底哪来的?”我终于岔开话题。

“哦,组里的一个横向项目,研究生物肢体的离体保存。其实就是一个有钱人,硬是为了学攀岩给自己弄了双机械手。”大师兄念出了一个富翁的名字,连孤陋寡闻的我都听过。

当然,原装的手总有一天是要换回来的,因此在这几个月里,为了不让这双手萎缩,需要让它们保持活动。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大师兄身上。

蛋糕与咖啡已经送了上来,大师兄拉开背后的背包,露出一个豆浆机一样的大容器,把他的那份食物倒进去。盖上盖子后,里头刀片开始旋转将内容物搅成糊糊。我打量了一下四周,还好没人注意这边,否则大师兄还能不能继续被当成人类也难说。

“这是人工胃,你肯定想不到开发这个花的功夫是最多的,”他解释道,看来这双手的养分供给也需要专属设备,“主要是我们没有相关的设计经验,为这个,我们还实地调研了两家搅拌机生产厂,一家榨汁机生产厂。最后绞成的糊还要被引进人造胃袋里分解……太恶心就不给你看了。”师兄说着拉上背包拉链。

“这种实验……伦理上没问题吗?”我问。

“没问题,老头子现在面子大了。再说我钻空子的能力你也是知道的,名义上只有富翁那边的手术才是正式实验,我只是个移动肢体保存站。”大师兄看了看手,又似乎是不经意地看了看我。“这个课题还是很有研究空间的。可惜的是,人家马上就要把这双手收回去了。”

大师兄不再说话,只是时而看看手,时而看看我,时而看看我,时而看看手。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明白了他的想法。

“你最好别跟我说,接下来你想要借我的手。”

“我想跟你借的不只是手,”大师兄的藏在口罩下的金属脸似乎是在笑,但就如同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一样,怎么都看不真切,“我想借的是,整个身体。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2-08 08:47

在讨论人类与AI之间关系的科幻小说中,这一篇即有理性又有感性,十分难得。主要人物“我”和“大师兄”也塑造得有血有肉,非常生动。不足的地方是绑匪的设置有点太过功能性,缺乏行为上的合理解释。

匿名 2018-01-25 18:00

这是一篇非常用心的作品。无论是从谋篇布局上看,还是从作者对人物关系的细腻描写上看,都是一篇很有诚意的作品。

匿名 2018-01-18 12:56

作者将两条线索交叉叙述,互相遮掩又互相解释,形成悬念,不到图穷匕首不现。作者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个半人半机器的实体,成功地制造了身份上的谜团。科幻设定基本能够自圆其说,漏洞很少。这些都说明作者在创作前进行过充分的谋篇布局,不仅作品本身出色,这种认真的创作态度尤其值得鼓励。

匿名 2018-01-17 22:20

叙述视角比较独特,语言诙谐幽默,是一篇读来轻松跃动的科幻小说。很多文化元素的嵌入和生活场景的衍生刻画显得十分生动。

匿名 2018-01-17 10:54

小说的创意量很足,也颇有新意。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叙述的技巧还有提高的空间。

目录(共10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