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物狗同居的日子》

室友发烧怎么办?急,在线等

9
3274
0
先看评语
· 这是一部将科普内容穿插到小说中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的特征。语言风格活泼,冲突基本合理,情节跌宕。作品科普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碰到的气管异物堵塞、水银温度计破碎、生病发烧的处理等,在部分章节中还包括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文中的一些剖析人性的句子,成为本作品的一些小的闪光点,例如 “……气愤着别人的无所作为却无视着自己的无所作为……”等。 本作品不仅有网络文学的诸多优点,也具有网络文学的大多数缺点,例如语言文字方面比较粗糙,一些情节描写的过于琐碎。另外,一些与人物塑造、情节冲突以及科普内容等无关的文字过多,这给阅读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文字量的多寡不是衡量作品好坏的关键。本作品的文字还需要进一步的精简和打磨。 另外,关于科普内容,作者也需要进一步下深功夫,例如关于水银体温计破碎后的处理,作者提到“搬新家入住失败的第二天早上,沈梧跑回家熏碘解决水银挥发问题又跑回学校上课”,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碘可以从哪里买到,熏的过程是否需要有人看守?注意事项有哪些? “39.1℃。算是高烧了。这种温度,人体内不少酶都失活了”,39.1℃造成人体内不少酶失活是否准确? · 一篇非常活泼的科普文章,用两个人的生活故事来引出科普内容,而且讲述的内容大部分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大部分科普都是在科普文章中穿插故事以加深科普内容和活跃气氛,而这篇文章则是在故事之中加入科普内容来传达科学。非常有创意,但是这些过于繁杂的碎碎念会把文章的科普内容稀释,显得科技含量偏低。 · 充满网络语言、讲故事,这两大特征无疑为科普插上了双翅。这篇文章肯定能吸引大量的90后、00后读者阅读,他们读后就增长了急救、日常医护等方面知识,也会增强环保意识。能让人饶有兴致读下去、轻松读下去的科普文章才是真正的科普佳作,本文显然就是! · 作为一名曾经和现在一直在生物领域内忙碌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尤其是读到写植物生理实验室的那段,思绪也一下子飞回到从前。 言归正传。有用的知识,“要让人知道,又不是硬塞进脑子里,该怎么做?”这篇文章做了很好的尝试。作者语言活泼流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冲突、知识以及情节合理布局在一篇小说里,依次科普了如何在生活中应对气管堵塞、水银温度计破碎后如何处理,感冒后如何退烧以及使用皮草的问题,等等。 建议少用网络热词,以免喧宾夺主。

事实证明,把一个实验狂人放回实验室,和把鱼放进水里、把老鼠放进糖罐里、把甲醇倒进乙醇里没什么区别——要薅出来,也是没问题的,但是真的很难。

搬新家入住失败的第二天早上,沈梧跑回家熏碘解决水银挥发问题又跑回学校上课,吃了个午饭又跑回家开窗借着通风。再回到学校,就是沉迷实验室无法自拔。哪怕做到某一些非得反应几个小时的步骤,也是提前算好了时间做别的。

就她给凌雨回消息的时候是第二天晚上六七点,赶巧沈梧跑出来吃晚饭——她还没有研究生学长那种酒精灯加热大烧杯煮面,恨不得穿个纸尿裤把所有生理问题解决在实验室里的精神,又一向反感外卖制造了一大堆的白色垃圾,所以果断去吃食堂,刚好收到了凌雨发过来的文稿。聊了几句吃完了,她一回实验室,就把手机放在门口的储物箱里了。

虽说自己呆的实验室里没有什么会被手机干扰的设备,但手机这种注意力杀手,干正事的时候还是放远点儿安全。

凌雨就这样惨遭一个非故意的放置play。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不怪凌雨生气,凌雨本来是抱着求表扬的态度发给她先睹为快的,这一下自尊心大受打击。这之后化悲愤为力量,在deadline的感召下玩命赶稿……

她才不会说自己把两个人的对话整理了一下又加进更新里了。

不过说她是玩儿命赶稿,却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沈梧在第四天晚上回家的时候,门灯没开,往里走了两步,差点被地上一个长条物体绊倒。

好不容易站稳,发现绊自己一脚这东西还真是很长,大概有一个成年女子身高那么长。被踹了这么一脚,发出了不舒服的哼哼声。

爆手速掏手机开手电筒,随手一划就看见一大堆未读的QQ信息把锁定屏幕塞得满满当当的。清了屏开了手电筒一看,哟嚯,熟人作案。

这作案的熟人睡得还挺香,小脸通红,看来地上也挺热哈。

……毛线啊,这是发烧烧晕头了吧。

如果这是个青春狗血偶像剧的剧组,沈梧此时应该已经飞扑上去,抱住凌雨放声大哭并且拼命摇晃她,喊“谁谁谁你给我醒一醒,我不准你睡你听见没有!”

但是沈梧没有,沈梧很冷静地观察了一下,周围没有尖锐物体,地上也没有血迹——也就是说,这一下摔得应该不算太重,不至于摔坏了什么重要位置。这人虽然呼吸有点儿粗重,至少呼吸通畅心跳有力——大事是没有的。在人肩膀上戳了两下,这人赶苍蝇似的挥挥手翻了个身,动作流畅,骨头没什么事。

这就说明,可以正常搬动,不用担心搬动造成的伤害了——毕竟,在脊椎等位置受伤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伤者脊椎错位加重伤势甚至丧命什么的,搬动都要固定好,而且要用硬质担架。

现在没这个担忧了,该操心的就是——凌雨的体重。

沈梧从背后搂住这家伙试了试,觉得,为了自己的一把老腰起见,这人,就拖回去吧。

把人放安稳了,沈梧转身,拿自己的家庭药箱。

这还是大一那会儿,选修了家庭用药和非处方药的兴趣课程,在老师的建议下配好备用的。为此她手机上还多了个备忘录——药箱里每一种药品的保质期哪一天到。

里面没用上没吃完的药都扔了好几盒了。沈梧对此表示心疼——知道自己最多加上当时的舍友吃不了多少,特意每种只准备了一盒,就是个有备无患的东西,结果还是浪费了不少——然而过期药物是绝对不能乱吃的,这个底线她还是得守着。

某种程度上,她不得不搬出宿舍有这箱子一半的锅。

从药箱里拿出一支水银体温计的时候,她想。往事不可追。

给凌雨腋下夹上体温计,凭手感猜测这人应该烧的不低。反正体温计要夹五分钟,沈梧转身去厨房坐上一壶开水。又拿了个洗水果的盆接了半盆凉水,结果看了一圈也不知道哪个毛巾是凌雨平时洗脸用的——毕竟她还没在自己的出租屋里过哪怕一个夜,干脆找了片湿巾贴凌雨脑门上。

其实物理降温用的冰袋沈梧是有的,就是先前刚搬来就出去了,没往冰箱里放,眼下也没辙,因陋就简一下吧。

额头上的凉意让凌雨迷迷糊糊醒了过来。发现有人坐在自己身边几乎被吓到垂死病中惊坐起,觑着眼睛看了好几眼才想起来这货谁。

“醒了?来,把你腋下的温度计给我。”沈梧瞄了她一眼,拿掉已经热乎乎的湿巾,在水里涮了涮,又糊回凌雨脑门上。刚刚给人夹温度计的时候没觉得,这会儿才发现这动作怕是对陌生人有点儿过了,都是妹子没什么占便宜的,也不至于多尴尬,但是既然人醒了,她就不上手了。

凌雨迷迷糊糊把温度计给她,沈梧看看,好么,39.1℃。算是高烧了。这种温度,人体内不少酶都失活了,不退烧对身体的损害挺大,虽说成年人神经系统发育健全了,倒还不至于烧傻了,但谁知道凌雨发烧多久了?

“39.1℃。”沈梧随手把温度计收进套里。“物理降温怕是不太够,得吃退烧药了,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吗?就扑热息痛。”

凌雨迷迷糊糊摇头。

“我都怀疑你能不能把句子断对了。”沈梧无力扶额,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这个句子还真是有人断不对的。不过现在毕竟不是语文课的时间,沈梧起身,拿药,倒了水出来晾着。

“还能听懂我说啥不?什么时候不舒服的,记得不?”

凌雨摇头,昏昏欲睡。

要是个小孩子,沈梧就放手让她睡去了,扑热息痛这类药,主要是缓解症状的,说到免疫的效果,还不如睡觉自我修复。不过这前因后果不清楚,沈梧是真的有点儿方。

“熬夜了,好几天没睡,你别闹我。”凌雨的声音带着鼻音,软绵绵的,听起来相当的委屈。好不容易三天赶了这个礼拜所有的更新,把稿子交给小编,还不让自己补觉,简直没了天理。

这工作量,沈梧觉得自己没有捡到一只过劳死的室友真是凌雨生命力旺盛了。

晾着的水差不多温了,沈梧把退烧药塞给她:“来,张嘴吃药。吃完退烧药你睡你的。”

不知道是不是安全意识又突然上线,先前一直比较乖巧的凌雨突然炸毛,坚决抵制,要命一条给药不吃,整个人放弃治疗。

对一个昏了头的病号沈梧毫无脾气,然而在医院做过挺久导医志愿者,帮着小几百人挂过号,什么情况没见过。看了凌雨半分钟,起身翻翻自己的药箱,拿着某个东西过来了。

“行吧,不‘吃’药可以,退烧药还是必要的。我这有个退热栓,你要用么?”

凌雨迷迷糊糊反应了一会儿,想明白这玩意儿要怎么用,瞬间被吓醒。

“哎,你别嫌弃哦,对乙酰氨基酚栓直肠给药效果很好的。”沈梧性质盎然的卖起了安利。“如果放到合适的位置,比如肛门口两厘米啊这样,直接走直肠下静脉入血,不需要肝脏过滤的哟,给药量和肝脏负担都小,还不刺激胃,对付不好好吃药的小孩子专用的,要不要来一发?”

“来一发”这个用词可以说是很暧昧了,纯属沈梧的恶趣味。话里话外,“专门对付小孩子的”这个话一出口,她就不信凌雨不要面子的。

凌雨果然是要面子的,拿过手边的热水和先前放下的药片直接喝了,翻身躺尸。

沈梧在家里呆了一晚上,爬起来给睡死的凌雨量了好几次体温。晚上是个很容易高烧的时候,和人体的激素调节有关系,本来这人就没退烧,再烧的高了是要考虑去医院的。量了几次都还好,每次顺手给她灌水——多喝热水这句话,虽然被微博上的段子调侃的太多,但很多时候都是对的,水对平衡体温有很大的作用,又是体内各种生理代谢反应的重要溶剂和反应物,缺水是万万不能的。

就是多喝热水,这个热也不能热到烫伤食道啊……想起来某对年轻家长因为一句“多喝开水”的医嘱,愣给孩子灌真·刚烧开的水,最后导致孩子不幸死亡的事情,沈梧只能叹息一声无知害死人了。

倒是捂汗和不开窗这些老道理,多多少少有些问题。高烧的时候,注意保暖是必要的,但厚被子捂汗就不一定了。虽说出汗确实可以散热,但要是没捂出汗来,那就是干烧还阻止散热了,说不好要出问题的。避免病人见风一类的说法且不无道理,人的免疫能力确实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的,但这不是病房不能开窗通风的理由。生病的时候,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弥漫在病房的空气中,不仅影响康复还有交叉传染可能。所以,做好保暖等措施的情况下,病房一定要适当通风的。

等明天上午吧,通风换气晒太阳。看看这家伙的情况,实在不行就得翘课送她去医院了。

说到去医院,想起来国人在外国被车撞了,一听要叫救护车,算算费用立马爬起来喊“I am fine. Thank you.”又想到第一次见面那天下午,那么多人围着看,就是没有人给孩子叫个救护车。再就是更早的时候,老妈在家里突然有点儿情况,自己吓的拿着电话半天说不清楚,愣是气得对面挂了电话,好在最后没什么大乱子……

嘛,现在打救护车电话的话,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症状,状,撞……

沈梧迷离着眼睛撞在了枕头上。

睡吧。

凌雨醒来的时候,难得的感觉头不疼。听着一阵呼噜声,像小猫那样细细的呼噜声从旁边传过来,回头就发现沈梧睡在了自己房间的折叠沙发上,后背朝外,穿着一件和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除了颜色什么都一样的文化衫。

一样的简笔画狗头,这次她倒是看清楚了那行英语。

BIOPUPPY

puppy,是狗的意思吧。

bio,这个前缀。

biology,生物。

生物狗啊。

还真是很有自觉呢。

一场沈梧都没发现、凌雨单方面蓄谋的冷战就此硝烟散尽。

算是室友关系里程碑上一个小小的纪念吧。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8-01-29 09:56

这是一部将科普内容穿插到小说中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学的特征。语言风格活泼,冲突基本合理,情节跌宕。作品科普了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碰到的气管异物堵塞、水银温度计破碎、生病发烧的处理等,在部分章节中还包括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文中的一些剖析人性的句子,成为本作品的一些小的闪光点,例如 “……气愤着别人的无所作为却无视着自己的无所作为……”等。 本作品不仅有网络文学的诸多优点,也具有网络文学的大多数缺点,例如语言文字方面比较粗糙,一些情节描写的过于琐碎。另外,一些与人物塑造、情节冲突以及科普内容等无关的文字过多,这给阅读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文字量的多寡不是衡量作品好坏的关键。本作品的文字还需要进一步的精简和打磨。 另外,关于科普内容,作者也需要进一步下深功夫,例如关于水银体温计破碎后的处理,作者提到“搬新家入住失败的第二天早上,沈梧跑回家熏碘解决水银挥发问题又跑回学校上课”,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碘可以从哪里买到,熏的过程是否需要有人看守?注意事项有哪些? “39.1℃。算是高烧了。这种温度,人体内不少酶都失活了”,39.1℃造成人体内不少酶失活是否准确?

匿名 2018-01-24 16:56

一篇非常活泼的科普文章,用两个人的生活故事来引出科普内容,而且讲述的内容大部分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大部分科普都是在科普文章中穿插故事以加深科普内容和活跃气氛,而这篇文章则是在故事之中加入科普内容来传达科学。非常有创意,但是这些过于繁杂的碎碎念会把文章的科普内容稀释,显得科技含量偏低。

匿名 2018-01-21 22:15

充满网络语言、讲故事,这两大特征无疑为科普插上了双翅。这篇文章肯定能吸引大量的90后、00后读者阅读,他们读后就增长了急救、日常医护等方面知识,也会增强环保意识。能让人饶有兴致读下去、轻松读下去的科普文章才是真正的科普佳作,本文显然就是!

匿名 2018-01-17 18:21

作为一名曾经和现在一直在生物领域内忙碌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尤其是读到写植物生理实验室的那段,思绪也一下子飞回到从前。 言归正传。有用的知识,“要让人知道,又不是硬塞进脑子里,该怎么做?”这篇文章做了很好的尝试。作者语言活泼流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冲突、知识以及情节合理布局在一篇小说里,依次科普了如何在生活中应对气管堵塞、水银温度计破碎后如何处理,感冒后如何退烧以及使用皮草的问题,等等。 建议少用网络热词,以免喧宾夺主。

目录(共9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