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评语再看文

已有46位评委发表 1400 条点评
评委 / 匿名
2017-11-08 19:37

食品安全的选材贴近生活,音乐剧形式新颖,科普内容以描述现象为主,建议加入健康饮食安全饮食的方法与思想内容,剧中人物形象似宜更鲜明。

科普投稿 · 作者: 常佳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7-11-08 19:32

选材经典,是受众所乐于接受的题材。能够将复杂的概念用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出来,然而语言风格较浮夸,调侃过分。文章未能解释某些基本概念,结尾结论较武断。

科普投稿 · 作者: 崔罗石
评论
评委 / 石冀青
2017-11-08 17:44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科普作品,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了出来,颇有新意和艺术性的同时,更易于接受,能使小朋友得到启发,生发出对科学的兴趣。 然而其作为一个剧本,从文学性上讲,如果要更好的为小朋友的观看服务,应尽量使出场角色性格鲜明立体,情节中矛盾更为激化。也希望作者在丰富故事的同时细化科学性的描写,使之令小朋友印象深刻。我个人非常期待这篇文章在第二轮中的表现!

科普投稿 · 作者: 张晓肖
评论
评委 / 石冀青
2017-11-08 17:43

本文名为理解量子,听来野心十足。然而粗读此文,竟数分钟都没有找到关于“什么是量子”的解释,不禁一时间令人背上生寒。更乡土一点来讲,如果把“传播”这一过程比作“动次打次”,那么“动次”和“打次”缺一不可,二者中任何一个的缺席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里就是落入了只有“动次”没有“打次”的境地。虽然只是缺少一个名词解释,但我仍认为这是一个传播者的大忌,希望在这里能引起作者的注意。 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流畅,但一眼扫去,专业词汇人头攒动,这一来大大拉高了读者的准入门槛,影响了文章的传播;二来文章字里行间并没有给读者留下思考的喘息空间,行文布局密不容针,对于量子题材这种艰深选题来说,这无疑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降低了。

科普投稿 · 作者: 程梦楠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7-11-08 17:43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文章,我个人非常喜欢。不管是俊俊飞上月球和飞行器对话还是他和小猫小狗飞行员的交谈,无一不折射出作者跳脱的想象力和童趣的视角。 但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章仍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是最基本的科学性:1)作为一篇面对小读者的科普文章,务必要负担起传播者的责任,不能出现“太空中看到长城”一类有误导性的描写;2)科学色彩的文章和科普文章是有其区别的,科普类文章需要作者以通俗化的语言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系统性介绍。反观本文,竟有科普类叙述仅以冷知识贴士出现的错愕之感。 但就本文的可读性而言这依然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有贴近生活的温度也有人物形象的立体,希望作者在科幻和科普之间做出选择,以期找准方向,打磨出更为优秀的作品。

科普投稿 · 作者: 江凌漪
评论
评委 / 石冀青
2017-11-08 17:42

在科学研究时,实验的设计多半既要涉及定性也要涉及定量。 本文就不免落入了通篇定性的窠臼。通篇百科式的语言虽有时间性的逻辑,但并没有完成系统性的科学知识科普,着实令人扼腕。希望作者能有进一步详细的细节性展开。 但仍要认同,作者选取“星辰大海”的情怀类选题,无疑是非常有传播效果,非常抓人眼球的,文章贯穿全文的情感类表达也一步步地强化了这一点。但仍需认识到,情怀的表达是十分依赖文字功底的,远非华丽的词句就能让人产生共鸣,情感是需要铺垫作为基础的。那么希望作者更加关注如何让读者生发出对于星辰大海的向往,这类感染也是科普文章的根本目的之一。

科普投稿 · 作者: 李淑浩
评论
评委 / 石冀青
2017-11-08 17:41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面向少儿的科普作品,整篇文章读来流畅不生涩,以七岁小男孩的童真视角为读者带来水彩画一般的清新色彩。 首先少儿科普并不像网络博文一样将传播性放在首位,相反,科学性和可读性才是其核心。本文在这两点上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诸如将白细胞比喻为警察,染色体比喻成小火车的桥段,非常通俗化地用儿童易于理解的具体化形象来完成了对于科普知识的传播,富于启发性。 另外其对于“小倩妈妈生不出儿子”“爸爸离家到远方打工”的提及,展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小男孩的视角,让人能够看得出作者在孩子心灵成长方面做出的努力,令人读之一喜。 希望作者在第二轮中再接再厉,在丰富小贝和姐姐的人物形象的同时,对科普段落进行进一步的通俗化处理。

科普投稿 · 作者: 鱼龙小宝
评论
评委 / 石冀青
2017-11-08 17:41

初见此文,粗读就不禁令人感叹作者的巧思:“长安街的开肠破肚”“站台换乘路远实有苦衷”“安检仪器是否污染食物”……这些科普点的选取贴近生活有颇为有趣新颖,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又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也侧面反应出了作者在选择科普内容时的推敲与对地铁话题的热爱。 但文章仍有一些瑕疵存在,虽瑕不掩瑜可仍令人抱憾:文章行文通顺流畅不假,但作者通俗化语言的解释和文中很多的专业类知识有割裂拼接之感,比如第三章的大段图表。 科普类文章很重要的一环 就是其科学知识部分的通俗化表达,希望作者在更多推敲思考后,对文章中的“拼接感”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文学性阐释,期待作者在第二轮中的表现。

科普投稿 · 作者: 马良骥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7-11-08 14:49

本文脉络清楚,文字通顺,对于量子物理这难懂的主题,叙述较为朴实,并不晦涩。然而“黑色的物体是因为吸收了黑颜色的波导致的”一句表明文章阐释科学事实宜更严谨。

科普投稿 · 作者: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7-11-08 14:38

选材范围大,科普之余有哲学思考。语言生动活泼,科学事实清楚。结构脉络清晰,每小节自成一体。但是要注意图片版权问题,第三章“水”似乎宜作为外一篇独立于元素之外。

科普投稿 · 作者: 鲁超
评论
2/140
评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