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登录
先看评语再看文
太多的对话影响了本篇的可读性。在科幻小说里,只有人机互动,语言学等极少几类题材可以用对话为主,而且对话时还要饱含机锋,矛盾丛生。本篇题材并不需要大量对话才能表述,很多对话中的内容可以提出来,换成第三人称描述。并且对话风格也显得平铺直叙,缺乏趣味。
芫荽:谢谢大佬的点评,第一章是想拙劣地模仿刘慈欣的《山》,但是第一次写作控制不好内容。
作者大胆地用普通人的眼光描写科幻构思,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很好的尝试。中外从非科技人员角度叙述的科幻作品不多,成功的更少,但需要这种尝试。不过作品的主题较公式化,缺乏对现实中科技事业及其影响的考查,只是借鉴了《妖兽都市》一类科幻故事。公式化的主题和生活化的描写很难兼容。
文中有不少科幻元素存在,但是若把这些科幻元素去掉仍可以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前期世界观铺设的很新颖,后期发力有些欠缺。给人一种药家鑫案+钢的琴+自我救赎的故事。不过人物和场景的描写却有着不错的镜头感,这一点值得表扬。
开篇营救部分写得很精彩,扣人心弦。叙事风格也很有特色,和故事背景很好的融合,阅读时甚至让我有一种在看电影《不夜城》既视感。
通过对话来推进情节发展,算是一个特点,但同时也可能造成对话累赘的问题,不够精练,失去力度。这个作品里的点子是不错的,让外星人的精神体寄住在猫(大橘)的身上,让猫“开口说话”,很有趣。
科学性与与科普性非常强的一篇文章,但它又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就连文中的注解也散发出可爱的气息来 。和第一轮相比,第二轮不仅仅内容更加充实,故事线更长,作者还采纳了建议在文中专门备注了科学知识点,这点非常难能可贵。
衡量一部科普作品是否是佳作,最重要的标准是能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而不是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越多越好。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细腻,不仅是一篇儿童文学佳作,也是一篇科普佳作,不仅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也适合家长阅读。略显不足的: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地方多了一些,为了科普而科普的痕迹比较明显,容易导致读者对“被灌输”、“学习”的反感,二是还有多处错别字或语病,如:遭啦应为糟啦,地面应为月面,手上应为受伤,怕急了应为怕极了,好像应为好想,再哪里应为在哪里,闹闹应为牢牢。如公开出版,需认真校核文字。
江凌漪:谢谢您的细心阅读和中肯点评,一定再接再厉。
小说有个不错的开篇,讨论社会科学是否能够引入大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但是后面进入普通游戏小说的流程。由于设定很庞大,但是篇幅不够,陷入流水帐式的叙述当中,最后草草结尾。浪费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里斯之泪:确实因视角选择和篇幅的限制,设定和“主线”只能化作背景,只来得及把主角的故事讲完
里斯之泪:感谢老师对设定的鼓励!
里斯之泪:开端不会被浪费!我会按原本长篇的架构补完这个故事,愿还有机会能得到老师们的指点!
完全用现代科学概念来重构上古神话,作者给自己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作为尝试来说很勇敢,可惜完成度不高。文学语言主要写感受和行为,小说前半部分用了过多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语言,作为小说来讲影响阅读兴趣,到人类诞生后才转为文学语言,导致上下半部分风格完全不同。
天降龙虾:参加第一轮比赛时,没想到能入围第二轮。
一场激烈的竞赛,主角贾晨几乎耗尽生命,如同杨枫小说里的“夸父”,为了一个目标不惜穷尽气力,这样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作者语言华丽流畅,很容易带动起读者的情绪。另外,这篇作品里的设定很有新意,世界观也较为完整,但是和故事的主线结合得不是十分紧密,看起来更像是庞大世界观之下的其中的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