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自传》

三体

27
4264
2
先看评语
· 好文!自传体应用到科普对象上,让传统的科普文更添色彩。作者的文笔能让完全外行的读者也有欲望继续阅读下去,而不是因为生僻难懂的词汇放弃阅读,从科普文学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一篇作品。 · 文章以第一视角进行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所讲的故事连贯紧凑,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流畅度欠缺,但作为尝试已经非常难得。目前这种类型的科普比较少见,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同时有些表述在科学性上面,需要有更多的推敲。 · 特别有意思。特别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这篇文章。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看待一些基本的物理关系,让读者有亲切感,有故事感也就能读得进去,有情节也就能带动读者一起思考。 · 这是一篇很容易“吃力不讨好”的文章,文章主体十分微观,在这个尺度上,很多客观存在的现象实际上严峻挑战着普通读者的生活常识,稍有不慎就会流于学术化、片面化,幸而作者驾轻就熟,做了很好的尝试。本文叙述语言新颖,有较强的可读性,以自述的方式讲述质子及其他微观世界的科学现象,通过对话结合得较为融洽,作者的大胆创新值得肯定。部分语言的严谨性、文字风格的统一性上,还有进一步雕琢的空间。 · 文章通过类似 科幻小说的方式,从质子、电子、光子等多个角色,讲述了一场场发生在原子层面上的奇妙故事,在不失幽默的同时,通过微粒间的生动对话,将原子背后的原理浅显的道来,既能够有效的吸引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又能够使得大家清楚或科普清楚质子的性质及应用。

电子是个小不点,再加上他离我们很远,更加显得他的身量小了。他说他本来在太空中练习快速飞行技术,却被我们拉着偏离了原来的航向,现在只能围着我们团团转。

“我可没拉着你,都是质子干的。我不带电,我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和你俩个之间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的库仑力相比就可以直接忽略了。”中子撇清关系的同时还不忘说一些我根本听不懂的话。不过他这样一说,我倒是感觉到了好像真的有将我拉向电子的力,但十分微弱,与当初和中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我不禁问道:“如果是我和电子有相互吸引的力,为什么我没有受影响被他拉过去呢?”这惹来了电子的嘲笑:“因为你太重啦!我这么娇小的身躯怎么可能拖得动你们这两个黏在一起的大块头呢!”

“我们才没有黏在一起,我们都很矜持一靠近就会相互排斥的。”我觉得有必要向电子澄清我和中子的关系,否则被他误认为我俩在他面前秀恩爱就不太好了。电子却很顽固:“反正从我这里看了你们就是黏在一起的,我只相信眼见为实。”中子尴尬地岔开话题:“你开始说你在练习快速飞行技术,我觉得你已经飞得很快了,为什么还要练习呢?”

“哪里快了,比光子差远了!都怪质子突然出现在附近,本来可以直道飞行,现在却要围着你们转圈圈,我从出现到现在还没遇到过这么憋屈的事呢。”

“反正你永远超过不了光子的,不对,是连和他一样快都不可能。”中子说出了残酷的事实。

“哼,就算这样,我也要一直转下去。”

电子的确说到做到,即使在说话的当儿他也仍在不停地绕着我们旋转。我们想对着他说话就得不停地转向,关键是他并非绕着我们转标准的圆圈,取而代之的的一个奇奇怪怪的绕行方式。起初我们很难找到他的确切的位置,之后中子找到了规律,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具体会出现在哪里,但是中子发现他在每个位置出现的概率大不相同,找到他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地方,我们和他面对面谈话的次数终于多了起来。而中子也成功地用自己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他,热爱自由的他尽管仍在以不同的概率出现在我们附近的不同位置,但是却没有什么想离开的碎碎念了。不过中子的故事总有讲完的时候。

“啊啊啊,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电子突然问道。

“怎么了?”我和中子异口同声。

“没有光子了!以前我独自飞行加速的时候都会有光子出来的,自从被你们捉住,不管我怎么加速都没有光子出现啦。”

“为什么会这样?”

“我刚才不是在问你们吗?我还以为见多识广的中子知道呢!”

“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知道你应该感到庆幸你没有发出光子。发出的光子会带走你的一部分能量,能量越来越低的你最后会一头撞向我们。”中子无可奈何。

“哦,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永远也追不上光子了!每次我一加速,卑鄙的光子就会偷走我的一部分能量。”电子愤愤不平的说道。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你仔细想想,就算他带走了你的一部分能量你还是加速了的。所以根本原因不是光子卑鄙,而是因为你有质量。”

“这么小的质量都不行吗?”

“不可以,只要你有质量,当你的速度接近于光速的话你的质量就会变得非常非常大,最后无论多大的力都不能让你加速了。”

“真是悲伤,中子你为什么要讲得这么清楚,一点希望都不留给人家。”电子似乎真的被打击到了,低沉地转移话题,“那光子既然会带走我的能量,有没有可能送回来呢?”

评委点评 评语汇总
匿名 2017-10-26 21:43

好文!自传体应用到科普对象上,让传统的科普文更添色彩。作者的文笔能让完全外行的读者也有欲望继续阅读下去,而不是因为生僻难懂的词汇放弃阅读,从科普文学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一篇作品。

吴一波 2017-10-26 17:26

文章以第一视角进行科普,形式较为新颖。所讲的故事连贯紧凑,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流畅度欠缺,但作为尝试已经非常难得。目前这种类型的科普比较少见,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同时有些表述在科学性上面,需要有更多的推敲。

匿名 2017-10-24 15:59

特别有意思。特别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这篇文章。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看待一些基本的物理关系,让读者有亲切感,有故事感也就能读得进去,有情节也就能带动读者一起思考。

匿名 2017-10-21 21:53

这是一篇很容易“吃力不讨好”的文章,文章主体十分微观,在这个尺度上,很多客观存在的现象实际上严峻挑战着普通读者的生活常识,稍有不慎就会流于学术化、片面化,幸而作者驾轻就熟,做了很好的尝试。本文叙述语言新颖,有较强的可读性,以自述的方式讲述质子及其他微观世界的科学现象,通过对话结合得较为融洽,作者的大胆创新值得肯定。部分语言的严谨性、文字风格的统一性上,还有进一步雕琢的空间。

匿名 2017-10-13 23:19

文章通过类似 科幻小说的方式,从质子、电子、光子等多个角色,讲述了一场场发生在原子层面上的奇妙故事,在不失幽默的同时,通过微粒间的生动对话,将原子背后的原理浅显的道来,既能够有效的吸引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又能够使得大家清楚或科普清楚质子的性质及应用。

匿名 2017-08-20 17:27

这篇作品语言生动,内容充实,题材新颖,具有很强的科普性。作者从质子的角度向读者展现了物理学中粒子的相关特性,用形象的类比将电子的激发、自由中子的衰变等科学现象向读者普及,是一篇很优秀的科普作品。我认为在第五部分中“这个电子与之前那个几乎没有区别,永远确定不了只能找概率碰运气才能找到的位置和一有机会便进行的“抓光子放光子”游戏都差点让我们以为以前那个光子又回来了。”最后一个“光子”应改为“电子”。

匿名 2017-08-17 18:35

作品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以质子的角度来进行描写,读起来也很有趣,是一篇比较容易读进去的科普作品。 但缺点在于以下几点: 1.语言风格不统一,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生活化和通俗,有些地方却有些晦涩,读来会觉得有些不够顺畅。 2.有些科普的部分写得有些含糊,懂的人能明白在写什么,不懂的人就看不太明白了。但科普是为了讲给不懂的人,所以这部分需要注意一下。 3.有些部分为了加入科学内容生硬地插入了些对话,导致文章不够流畅。

目录(共6章)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