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评语再看文

已有13位评委发表 315 条点评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8:21

作为一名曾经和现在一直在生物领域内忙碌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尤其是读到写植物生理实验室的那段,思绪也一下子飞回到从前。 言归正传。有用的知识,“要让人知道,又不是硬塞进脑子里,该怎么做?”这篇文章做了很好的尝试。作者语言活泼流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冲突、知识以及情节合理布局在一篇小说里,依次科普了如何在生活中应对气管堵塞、水银温度计破碎后如何处理,感冒后如何退烧以及使用皮草的问题,等等。 建议少用网络热词,以免喧宾夺主。

科普投稿 · 作者: 雨霁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8:20

文从字顺,起伏得当,是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且谙熟叙事策略,冲突、转折都被合理地安排并打磨,很多技术性阐释也顺畅地融入了故事之中。通篇读来,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何为中国科幻的中国性?”此外,那些家国之志与生活细节的穿插读来也让人思考颇多。纠缠态在作者笔下不仅仅再是一个设定,而是通过文字与思想升华成了对生与死、科学与玄学、“大家”与“小家”、庄周梦蝶与飞蛾扑火等社会现象的探讨,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作者不仅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科幻投稿 · 作者: 好个秋
评论

好个秋:感谢点评!本篇个人表达稍重,没能充分照顾读者。能与读者有共鸣点,荣幸之至。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7:32

这个故事有着不错的设定,从行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模仿与致敬。不过小说应该用真诚的文字去讲述一个饱满的故事然后让思想绽放光芒,从这一点上说,作者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从形式上讲,这个故事更像是一篇论文而非小说,充满了大量的注解,甚至还有致谢和取名由来,不是说这些形式不好,而是说这些形式不应该事无巨细,过分的阐释往往会令读者失去探索的乐趣。从内容上讲,作者以对话推进的故事中充满了对设定的解释,削弱了情节的起伏性,这一现象直到后半部分才得以改善。同样,我们不反对写作实验,但作为参赛小说,对经典的引用以及对诗歌、剧本等形式的借鉴应该为故事服务而非让读者有喧宾夺主的炫技之感。

科幻投稿 · 作者: 王濛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3:28

综合而言,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科幻小说。智能机械与人的关系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写它的作者很多,但能出彩的较少。本文作者语言功底不错,能用娓娓道来的语言将冲突和情节合理分布,使得小说读起来颇为流畅。作者在文字背后讨论了人性的善与恶,用细节而非过多的打斗场面来展现这种思考,也是比较出彩的地方。但是小说中也有些写作初学者的问题,例如过分依赖对话推动故事,时间一长会让读者有困顿疲乏之感。

科幻投稿 · 作者: 墨羽
评论

好个秋:依赖对话,个人深有体会,好难脱离出来。还需修炼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3:19

本文作者开门见山,以形象化的“大长腿”作为切入点,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能够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鸟的“足”、“脚”和“膝盖”的分析,纠正了普通读者对鸟类的一些认知错误,很好地科普了鸟的生物学特征。 第2章,鸟的色彩不都是我们看到的羽毛的颜色,例如丹顶鹤的红顶,是头顶裸露皮肤呈现红色造成的,可以补充相关内容。 第3章,对于绿头鸭筑巢的描述可以再找一些专门的文献来阅读,绿头鸭筑巢生境多样,大部分在水边,但也可以在树上,在树上一般选择的是其他鸟类的弃巢。而选择其他鸟类的弃巢,是否只是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还有待商榷。 本文语言活泼轻快,传递了很多关于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但是作为科普文章,采用网上流行的“吐槽时在一个词的每个字旁打上括号填入其他字的拼音”这种形式,很不妥当。 本作品虽然部分有瑕疵,但整体来说不失为一则非常不错的科普作品。 另1:作者是观鸟爱好者,如果文中插图更多为作者亲自拍摄,会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原创性。 另2:本作品的名字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行状录》同名,这部小说是写日本军队在亚洲大陆暴虐罪行的小说。因此,作者是否可以重新为自己的科普作品起一个题目?

科普投稿 · 作者: 海木威灵
评论

风流倜傥京城鸡王南梦华:非常感谢老师的点评!这些问题以后的创作中我都会注意。

风流倜傥京城鸡王南梦华:谢谢老师!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0:54

小说的创意量很足,也颇有新意。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叙述的技巧还有提高的空间。

科幻投稿 · 作者: 雪糕掉地
评论

雪糕掉地:回过头看,文笔和叙事的确有缺憾。谢谢您的点评,读者的反馈是新人写手最渴望的财富。

评委 / 匿名
2018-01-17 10:46

优点:作者的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清新可读。 不足之处:文章标题和章节标题都非常吸引人,但章节标题和章节内容之间显得有些脱节。尤其后面几个章节的内容,给人一种流水账和罗列知识的感觉,拼凑的痕迹还是比较大。而且有些内容加入进来感觉稍显牵强。 建议:作者应该写自己更为熟悉的专业领域;增强植物学知识的学习,这样在具体写作时,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植物类科普文章的写作重点,更好地抓住读者想要了解的内容。

科普投稿 · 作者: 绵绵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16 21:37

本文写得很认真,能读出作者脚踏实地的苦心来。不过,在考订方法上,还有待改进——这一点在注释之资料来源中就能窥见问题。可以看得出来,本文写作极为辛苦,但主旨还需要进一步把握,第一章节中间部分,偏离文体较远。这个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写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科普投稿 · 作者: 比尔·布莱克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16 21:21

科普写作还是以所述内容在自己的领域范围之内为宜。

科普投稿 · 作者: 绵绵
评论
评委 / 匿名
2018-01-16 18:18

文笔老到,且有诗意,对于悬念的控制很到位。

科幻投稿 · 作者: 辛波斯卡
评论
27/32
评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