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贝是一名七岁的小男孩,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到的事物忍不住发问,姐姐总在他的身旁,给他开悟。他把对生命的感悟记在自己的日记里。

一枚初高中生物的教书匠。科学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科学是所有人发现自己,探索生命的过程点滴。

有一天小贝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姐姐是女孩子,而自己是男孩子呢?原来这和性染色体相关啊。

村里的老人说,西瓜籽吞进肚子里,会长出西瓜,真的是这样吗?种子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呐。

密密麻麻的蚂蚁,也是有等级和分工的哦,这是社会性动物的特点。

感冒这件事,可大可小哦。轻则头疼发热,重则命丧黄泉。原来,我们人类和病毒的抗战,早已有之。

A型,AB型,血型的命名从何而来,血液对我们身体又有何功能呢?

鸟为什么能飞?鸡也是鸟的一种哦,鸡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模式,让小贝陷入沉思

我不喜欢卡塔尔,可是后来又原谅了他。卡塔尔让我认识了珊瑚礁,也意识到,我需要勇敢

匿名 2018-01-23 15:37

尽管本文表述的很多是常识,但常识也很需要普及,我们的生活其实对常识的需要程度远胜于尖端知识,特别需要类似本文这样的用心之作,科学性上不出错,行文通俗、巧用比喻的这类普及性读物。是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很值得赞赏。这类入门的浅近知识性读物其实不易写,要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但还是要把科学性放在第一位。

匿名 2018-01-24 16:58

一篇不错的儿童科普文章,作者用“我”和小贝的问答来引出科普内容。每个章节前半部分写生活和提问,后半部分做科普。这样一个故事与科普结合的方式在本次比赛中占数不少,而这篇文章写的更加条理明细,科普内容清晰,比其他文章更胜一筹。

匿名 2018-01-29 11:00

作者以7岁小朋友看世界的视角来进行提问,并通过与姐姐的对话的方式将想要向大家普及的知识讲解出来。作品整体条理清晰、叙述流畅,中规中矩。该作品的写作难度是如何准确把握一个7岁小朋友应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具体意见如下: (1)在小贝和姐姐对话过程中,姐姐回答问题的部分内容远远超出了7岁孩子所能理解的范畴,姐姐的答案用了太多的科学术语。姐姐的回答如果多用一些比喻或者具象化的答案,会更合理地让小贝理解这些答案。 (2)小贝的疑问设计的不够合理,小贝会对“染色体”这个词汇产生疑问,那么对于姐姐在解释过程中用到的“遗传物质”却没有提出疑问,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3)有些问题和答案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例如小贝问“为什么他们要带她们的种子去很远的地方呢?”,结果姐姐给出的答案并未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4)在“鸟与我们的生活”章节,7岁的小朋友竟然第一次“见”到鸟,并且不知道鸟是什么,这显然不符合7岁小朋友的认知常理。

投票需在微信中进行!

请在微信中访问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