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丹尼尔知悉阚毕昇的研究成果,和胡弗、威廉一起去中国将阚毕昇“请"到位于瑞士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进一步研究,阚毕昇寻找机会将与未来人类建立通讯得到的乱码上传到“乌托邦”的内网,导致丹尼尔背后的组织内网崩溃。胡弗则武装攻入超级计算机中心,试图借助超算运算来自未来的乱码,却被组织怀疑他是攻击内网的元凶,因此和前来逮捕他的威廉展开激烈冲突……
整体背景为近未来,超越现代的科技有:中科大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的粒子加速器已升级为第四代(目前已有升级计划);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梅汉实验地点的光量子计算机能进行100对及以上光子的运算(但对量子算法的研究刚刚起步)。
在附录一里将丹尼尔所在组织设定为类SCP基金会的机构,“乌托邦"和阚毕昇的未来通讯则是该机构正在进行的众多项目之一。
具体时间设定为2050年之前,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未解决的阶段,也是“美国梦"彻底破灭,美国阶级彻底固化的年代。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负责世界各国情报。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负责美国国内安全。
NAS:美国国家科学院,民间科学组织。
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20多个国家组建的纯科研机构。
西区:CERN的梅汉实验地点,部分被组织管控,部分还是归CERN。
“组织":类似SCP基金会的机构,手段极端、目的自以为正义的神盾局一样的存在。
阚毕昇: 合肥某工科大学不出名教授。
阮一 :楼上的博士生
林·丹尼尔·吉斯卡 :就职于CIA,军衔少将,“组织”内权限为o5。
胡弗·特拉斯:丹尼尔出生入死的挚友,过去和丹尼尔同属”组织"的一个特别行动队,全能型天才,退役后在NAS挂名上班,“组织"内权限为o3(博士)。
班森·特拉斯:丹尼尔的手下,CIA特工,同时也是组织内特工,但权限为o3(博士)。
威廉·史密斯:班森·特拉斯的真名,但也有可能班森才是真名,据说是乔治·史密斯的儿子,和楼上是同一人。
乔治·史密斯:NAS的普通科学家,贫民窟出身,最后一批赶上“美国梦"的人,CIA特工威廉·史密斯的父亲(CIA里至少有三人叫这个名字)。
尼古拉斯·亚当斯:CIA局长,丹尼尔朋友,“组织"内为o4(主管)。
雅各布·松顿:美国驻中国合肥外交官。
德·奥尔良:胡弗朋友,CERN西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组织内西区site的主任,"组织"内权限为o3(博士)。
在丹尼尔的调和下,亚当斯与乔治的矛盾被劝开,但院长和胡弗之间却有了矛盾。
阚毕昇给阮一的信
阚毕昇在乌托邦内的行动。
班森·特拉斯、林·丹尼尔·吉斯卡与尼古拉斯·亚当斯关于NAS和组织问题的密谈
胡弗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因此反杀掉前来拘禁自己的威廉,尽管他站在自己这边,但却发现威廉,或者说班森,墨镜后的脸酷肖自己。
胡弗决定用武力夺取超算的控制权,他觉得时间耽误不起。
很快通讯就被建立,但又遇到了另外的问题。
胡弗和威廉接到阚毕昇,一起前往西区
阚毕昇去瑞士之前的心路历程。
阚毕昇的《逆推时间旅行的一种可行性探讨》被CIA知晓,丹尼尔劝说胡弗帮忙对付阚毕昇。
乔治·史密斯与FBI局长尼古拉斯·亚当斯爆发激烈的冲突。
胡弗一行三人回美国。
不到半个小时,胡弗丹尼尔就说服阚毕昇“弃暗投明"。
胡弗与威廉和丹尼尔抵达中国,雅各布开车送他们到阚毕昇所在的五星宾馆楼下。
威廉·史密斯在飞机上给胡弗讲自己虚构的“过往"。
胡弗见到了乔治的儿子威廉·史密斯,三人开车前往机场。
胡弗与丹尼尔正讨论阚毕昇,却没想到胡弗的同事乔治·史密斯突然来找丹尼尔。
小说的叙事风格可因作者而千差万别,但是作为通俗文学而言,最起码因果链条应当连贯才撑得起整个故事的发展。这篇文章以被窃取的一笔CIA巨款作为起点,引出组织特工的一系列行动。以文章近似于谍战小说的叙事轨迹,剧情本应跌宕起伏令人无法释手,但是从第二章开始,人物行事的动机、造成双方对抗的核心矛盾,乃至人物的性格都失踪在了后面漫无边际的对话里,并且故事也并不像有一个清楚的结尾,更像是一篇尚未完工的作品的一部分。
开篇是个不错的惊险小说设定,但是情节马上就游离于这条线索。人物们忙于“思考人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发感慨,而不是投入行动。太多的闲笔完全遮盖了主线,甚至找不到核心冲突是什么。显然作者在创作前没有设计结构,而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小说中虽然有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但因为与情节无关,无法把它们看成小说的主题。
整个小说的风格结合封面来看的话有点像是SCP文,而SCP文的要求是有趣的创作概念、合理的收容措施与清晰的叙述。前两个要求在该小说中基本上得到了体现,但是最后一个要求可能还需要作者进一步的锤炼。